关于转变和创新海关职能实现形式,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民革广东省委会
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海关管理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管理思想上实现了从“防范为主”到“促进为主”的转变;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在业务上实现了从逐步恢复到改革完善的转变;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实现传统手工操作向“人——机”结合的现代操作模式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目前海关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比如:
1、海关管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增长滞后,跟不上海关业务量迅猛增长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海关业务相对比较简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海关业务量持续猛增。海关管理事务的无限增长与管理资源的相对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2、海关管理能力与海关管理责任的扩大不相适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海关的管理责任基本上只限于对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实施监管、征税、打击走私和编制海关统计等传统海关职能。80年代中期以后,转关运输业务发展,海关管理难度加大。进入90年代以后,海关管理的责任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包括知识产权边境管理、反倾销反补贴、反骗汇、打击骗退税在内的许多新的职能。海关职能作用与海关管理能力的矛盾在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存在。
3、简化海关手续,加速通关与严密监管、严格执法的矛盾。一方面,口岸瓶颈堵塞,简化手续、加速验收的呼声日高,另一方面,偷逃关税和利用进出口货运、保税及减免税渠道进行的种种违法犯罪活动将长期存在,国内产业界和广大守法企业要求海关依法行政、严密监管、严格执法的呼声也更加强烈。这使得简化手续、加速通关与严密监管、严格执法之间难以调和,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使得海关既能把好国门、搞好监管,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矛盾。
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是海关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经验,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广泛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开展国内国际的广泛合作,将极大的提高海关监管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电子海关和电子口岸,实现海关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从海关管理看,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电子海关和电子口岸。各海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海关的各项业务政策、法规和业务决策转化成计算机程序规范和控制条件,直接提供给全国各业务现场和有关业务部门,提高全国海关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化程序。同时,加强对海关各种业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强化信息预警和监督作用。在建立电子海关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实行“电子底帐+联网核查”的新型管理模式,这样不但可从根本上铲除不法分子伪造单证、弄虚作假等瞒骗和欺诈问题,而且可以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数据交换和网上作业,将极大地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二、广泛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海关监管的有效性。
为加强和提高通关风险布控的有效性,必须在业务职能部门与通关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有机、高效的集中式通关风险布控分工合作机制。要用风险管理系统整合海关各部门资源,形成一个对企业比较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合理分布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给予守法企业更多的方便。如深圳海关就按照“企业分类三原则”提高了企业分类管理水平,加强陆路通道设置和查验制度的改革,以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海关监管措施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商品的“必检”、“必查”内容,由原来的指令性改为指导性,提高了海关实际监管效能。
三、建立与商界的广泛合作机制,提高海关管理的整体效能。
海关管理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取得商界的合作,商界要获得贸易便利也必须得到海关的合作,合作双赢,否则双损。
海关与商界合作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建立海关与商界的联席会议制度。海关可以向商界发布法律制度和重大政策事项,公布各项重要工作规程,从而使商界更加直接、准确地了解海关管理的法律、政策、制度和程序,增进对海关工作的理解,并按照海关要求的程序和规范提供各种文件,减少重复和浪费,同时海关也可以了解贸易界的需求、期望值、满意度,以及对海关工作的不满和抱怨,还可以协调海关与贸易界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二是推行MOU制度(即谅解备忘录制度)。如佛山海关开辟的“绿色通道”,其中一条就是对每票出口货物超10万美元的企业,根据企业信誉,签定MOU(谅解备忘录),设立义务监装员制度,在保留查验权的基础上一般不在口岸查验。海关只是不定期来企业现场抽查,一旦发现有问题海关与企业即终止MOU协议,相关责任都由企业负责,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严格监管,一旦某一环节出错,就是给企业自己的通关设置了障碍。
而对于海关来说,权力责任下放企业,只作重点的突击抽查,既保证了依法行政,又提高了通关效率,而且节省了海关在大量查验中人力物力的投入。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企业进出口加快,地方财政税收上升,地方经济更加繁荣,当然也满意。
由此可见,海关的管理朝着“企业自管为主,海关与社会共管结合”的方向发展,就能做到既把好国门,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赢得政府和企业的肯定,达到多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