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开发陈家祠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九届二次会议优秀提案)
1、陈家祠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度开发的前景
最近,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了陈家祠并作出重要指示:陈家祠值得一看,陈家祠还有深度开发的潜力。
广州陈家祠建于1888年,原占地36000平方米,目前占地15000平方米。整体建筑高大雄伟,廊庑秀美,庭院幽雅,是最为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群。过去,陈家祠作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址和文化景点,每年接待的游客只在十万——二十万人次左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三年一中变”中,广州市政府下决心拆掉了陈家祠东面的工厂和一些民居,并兴建了陈家祠绿化广场,原先的古祠东面被工厂和楼房挡住的局面已被绿草如茵的广场所取代,陈家祠成为广州一个亮丽的文化景点。2002年7月26日,陈家祠以“古祠留芳”的景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通过媒体的宣传,陈家祠知名度极大提高,已成为中外游客最喜爱的文化旅游景点和广东省四大文化景点之一(其它三大文化景点是中山故居、佛山祖庙和鸦片战争博物馆),仅去年,参观人数就达到91万人次,位居四大文化景点之首。
2、深度开发做大做强陈家祠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广东的许多文化旅游景点都在抓住时机大发展,如中山故居、佛山祖庙这些老牌的文化景点,这两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挖潜力,整合资源,扩大开放的面积。广东四大名园原先的面积都不超过1万平方米,现在基本上都扩大到2—3.5万平方米。他们都在争取时间,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其目的就是要建设成为广东文化旅游的精品。所以,陈家祠不能躺在老祖宗的恩泽里而沾沾自喜,依恋昔日的辉煌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一定要审时度势,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张德江书记提出深度开发陈家祠的意见,很有战略眼光。
3、陈家祠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随着陈家祠参观人数的增长,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停车场太小,厕所太少,展览场地有限,限制了参观人数;同时利用古建筑搞展览有不少局限,室内必须保持原样不能乱拆乱改,因此采光、恒温、空调、照明等都成问题,不能搞大型的文物展览,许多馆藏的珍品难以展出,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也很难在古祠内进行,这和陈家祠作为广东最具文化品味和参观人数最多的文化景点地位极不相适应。再加上珠江三角洲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地都在发掘地方特色,发展文化景点,这些都给陈家祠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压力。陈家祠目前已面临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深度开发和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建议:
1、要认真落实张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度开发陈家祠,继续加大陈家祠文物保护和开发的力度;要尽快做好陈家祠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的总体规划。
2、2004 年内尽快扩大陈家祠东面的大门,将现有的东门扩大2—3米。现有的大门建于80年代,非常窄小,难以适应旅游大巴的通过,也给参观人士进出带来安全隐患。
3、东门旁边的严重影响陈家祠景观的几间民房也要早日征用和拆除。进一步扩大陈家祠的停车场,以保护陈家祠的主体建筑不受汽车尾气的影响和让陈家祠大门正面有一个较好的开放环境。
4、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和计委要大力支持,尽快解决好陈家祠后院5000平方米凌乱的居民楼的征地拆迁资金,筹建仿古式的陈列大楼,扩大展览的面积,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许多珍品早日和广大市民见面。在征地问题暂时未能解决时,建议荔湾区对后院旁边严重影响陈家祠景观的三层楼旧民居进行装饰。
5、陈家祠的大门原来面向中山七路,后来由于其正面建了32中,使陈家祠的出入大门只好开在东面。建议将32中早日搬迁,进一步扩大停车场和绿地,使陈家祠面积扩大到3.5万平方米左右(这只是恢复了陈家祠当年建祠时的面积),这样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开放环境和更大的接待能力。
6、根据张德江书记深度开发陈家祠的指示,要进一步整治陈家祠周围的环境,建设陈家祠文化旅游区。对陈家祠广场进行改造,将原来的西式广场改建为和陈家祠建筑风格协调的中式广场。将陈家祠四周低矮的建筑进行改造、整饰成为出售旅游工艺品的商店。完善陈家祠文化旅游区的各项配套设施,使陈家祠成为广州最有人气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7、加强新闻媒体对陈家祠的宣传报道和管理。全面系统地介绍陈家祠的建筑和文物展览,使游人充分认识陈家祠。把古老的祠堂点化成鲜活的历史,深度开发和做大做强陈家祠,将陈家祠打造成为岭南文物旅游景点著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