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省居民营养膳食结构,遏制相关慢性疾病的持续上升

2016-12-21 05:08:1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改善我省居民营养膳食结构,

遏制相关慢性疾病的持续上升

 

理由: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最近十年我省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国外的经验,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的时期是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当前我省居民营养与健康存在以下的问题:

 

1、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居民对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而谷物类食物消费偏低。脂肪供能比达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标准30%的上限,而谷物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及豆类制品摄食量偏低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 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3、营养失衡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据广东省2002年调查资料,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7.4%(全国为18.8%),估计全省高血压患者703万人,比1991年上升17.0%;糖尿病患病率3.8%(全国为2.6%),糖尿病患者122万人,患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1.3%和4.9%,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人数为1087万,肥胖患者人数达到250万;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人数达到651万。

 

建议:

 

近年来,与营养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已经形成了对居民健康的巨大威胁。由于这些疾病同膳食营养结构直接相关,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改善人们的不良饮食,并加以人工干预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1、建立健全营养健康管理机构,早日制定营养法规。营养的改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也是卫生保健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行业,应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早日制定营养法规。目前营养健康专门管理机构尚未健全,国家发改委设有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农业部设有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我省还没有营养健康的专门机构。建议省政府做出决定建立营养健康的管理机构及相应的营养指导或咨询机构,推动营养健康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居民营养结构,提高全省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劳动能力。

 

2、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过去由于营养知识的贫乏和某些广告媒体的误导,广大群众对营养知识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因此必须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营养教育应包括专业营养教育人员培养,政府有关人员营养政策培训,消费者营养基本知识的普及以及各大医院、宾馆、饭店、机关、学校等单位营养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达到膳食平衡。特别是应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营养知识,在教科书中增加营养知识的内容,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同时营养宣传教育方式应注重科学化、通俗化和生活化。应当在新闻媒体中增加公益性的营养知识广告宣传。

 

3、把抓好学生奶及学生餐供应作为改善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的切入点。我省供应学生奶及学生餐的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之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切实加强规划,把它作为改善青少年营养健康的切入点。特别是应对全过程实施监督,保证营养质量及服务。美国政府把儿童及小学生的学生奶及学生餐列入国家医疗卫生计划,以正确的营养标准及膳食结构来指导营养的调配。例如为了提高谷物营养水平,2005年美国的面粉中65%以全麦面代替精白面粉。上世纪日本厚生省推行青少年营养计划提倡多吃鱼肉,实践证明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5-6厘米,长期困扰日本的胃溃疡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4、培训营养学专业人才。营养师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和人体机能需要的关系,以膳食和营养为手段,监测、评价及指导人群营养,促进国民健康的专门人才。我省经济发展以后,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关键时期,居民需要普及营养健康知识,需要正确的引导,这些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营养师来完成。在幼儿园、学校、医院、社区、集体供餐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配备营养师。据有关资料,我国合格的营养师不足4000人,我省取得营养配餐师职业资格证的不超过100人,而在日本有40万名营养师,平均每300—400人就有一名营养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营养师培养仅在少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中涉及,培养人数很少,毕业生绝大部分去到大型综合医院,而职业教育中尚未设立营养师的培养规划,直到最近才由劳动部将营养师纳入劳动岗位,公布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我省营养师缺口很大,建议我省教育部门在现有高等院校的公共卫生、食品专业中建立营养师四年制学历教育。同时,鼓励一些有条件,尤其是具备营养师培训师资力量的民间组织如营养学会发挥其专业专长,培养中初级的营养专业人才,发给证书持证上岗,但不可一哄而起。

 

5、提倡保持传统的膳食模式,遏制由于营养失衡引起慢性病上升的趋势。我省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上升,脂肪的供热比已经超过了30%,特别是城市与高收入人群的膳食模式已经向高脂肪、高蛋质的西方膳食模式转变,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上升。必须加强膳食营养的教育和干预,提倡适合我省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和标准,避免出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慢性疾病持续上升。同时对高脂肪、高蛋白的西方膳食模式应予以限制,提倡增加豆类食品、鲜奶及奶制品的消费。豆类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而且对某些慢性病的预防起有利的作用。但我省居民由豆类供给的蛋白质仅占膳食蛋白质的3.8%,低于全国的水平(5.1%)。

 

6、大力发展营养产业。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发展营养产业的问题,将营养产业从原有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中单独分立,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营养产业包括四个产品大类,即营养素制造业(维生素等),营养强化食品(加碘食盐等)、营养补充产品(加钙、加锌食品等)、利用生物技术和土壤技术进行营养强化的种养业(富硒茶、高碘蛋)。在国际上营养产业的规模每年达1500亿美元以上。随着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产品的需求和营养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营养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向营养产业发展。

 

                                   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

                                               二○○六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