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相逢 仍旧依依(2006年4月10日)

2016-12-21 05:08:17 来源:广东政协网

偶然相逢  仍旧依依

——记省、市台联组织台湾学生赴基层义诊活动

 

4月10日,广东省台联、广州市台联组织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和台湾大学生赴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开展义诊活动。全国台联副会长、省台联会长叶昶,省台联副会长陈俊康,市台联副会长郑广台、广州市台联副秘书长廖如和珠江管理区党委书记黄华盖等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

 

晨雾还未散尽,我们就从中医药大学出发了,出了广州老城区,城外的山野处处都呈现着初放芽的绿,鹅黄的柔嫩令人愉悦令人开心。而最开心的要数中医药大学的20名台湾学生,用台生小陈的话说就是“很开心,很激动”。因为今天他们走出校园,将以面对面的方式,在实践中体验医者之角色。据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大陆较早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招收台湾学生1000人,目前在校的台湾学生400余人,当天参加义诊活动的20名台生多为研究生。

 

珠江管理区又名珠江华侨农场,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多人,大多数居民都没有医保,医疗条件也很有限。当听说义诊服务队要来农场时,当地群众都非常高兴,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候问诊。

 

(热切询问)

 

我们到达义诊活动场地时,朝阳透过云雾照在“台湾大学生下基层义诊”的横幅上,金色的大字熠熠闪光,赴诊者的长队已经排了起来。大家兴奋地快步下车,穿上白大褂,拿起随身携带的医疗器械,走向已指定的座位,开始忙碌了起来。在中医药大学肝病专家王新华、中医针灸专家戴文军、中医杂病专家黄仰模等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为每一位赴诊者精心检查、细心询问。有的疹听、有的测血压、有的旁听老师诊断并认真做记录、有的站着为赴诊者推拿……遇到一些只会说粤语的老人,大家赶快找管理区或台联的工作人员来当翻译,这种需要翻译的程序为义诊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一丝不苟)

 

虽然还只是暮春,但当云雾散尽,阳光还是特别灼人。很多赴诊者打起了遮阳伞、戴上了大草帽,新问诊者不断充补着长队。一些老人和妇女分不清自己该看哪一个科,在队伍和人群里徘徊、穿梭着,看见白大褂就冲过去咨询自己该找哪一个大夫。

 

一个小孩从对面的巷子里拉来了自己的伙伴,指着正忙于给患者推拿的台生小吴,悄悄地说着什么,又哧哧地笑着。小吴认得这个小孩,刚刚他奶奶带他来看过病,因为他前段时间上课顽皮,被老师扯了耳朵,或许是老师用力多了些,影响了他的听力,耳朵一直不舒服,经过一番推拿,小孩的听力竟然有所恢复。他现在该是带着伙伴来“炫耀炫耀”这个厉害的大哥的吧。

 

小庄,是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台湾学生,经过多方的努力和帮助,目前在中医药大学工作。今天她以医师主诊的身份参加本次的义诊活动。趋近正午了,太阳越来越晒,因为义诊活动是在露天开展的,小庄白皙的脸上汗水微渗,但是她还是一如来时的专注和热情。一位女士禁不住在她旁边打起了伞,为她遮挡阳光。

 

活动原定的结束时间为中午12点,但由于赴诊人员过多,只能延迟。很多赴诊者自己看过了,觉得很好,又回家把亲戚朋友引领了过来,整个上午大约有2000多名群众前来赴诊。当主持人宣布义诊活动结束时,很多群众都舍不得走,围着收拾器械的专家和学生咨询、探问。一位大娘拉着一位“白大褂”的手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呀?”,当得到的答复是“还不确定”时,大娘说什么都不放手,一边拉凳子让“白大褂”坐,一边唠叨着“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了,那你今天一定得帮我看看”,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虽已近正午,问诊者仍排着长队)

 

因为暂时的医患关系,今天他们偶然相逢在这暮春的骄阳下,对缺医少药的农场居民来说,这群亲切可爱的专家和学子,是爱、是暖是希望,胜似这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20名台湾学生也有无限感慨。台生小叶表示,义诊不一定要为问诊者检查出什么大病,但至少能教会他们一种正确的看病方法。小陈同学表示,通过接触到的不同赴诊者增强实践能力,将自己在大陆所学的技能回馈大陆民众,很有意义。小王同学则表示,他今天早上大概接待了十余名病人,蛮有成就感的,握着老人们干枯的双手为他们打脉,感受着他们无比信赖的目光,自己觉得欣慰而感动,多想再为他们多看一会呀。……

 

虽然只是短暂的相逢,然却,患者留恋,医者不舍。而别期在即,怎不依依。

 

广东省台联和广州市台联还在现场为赴诊者免费发送了价值1000多元预防传染病的常用中药。本次活动受到广东各大媒体的关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广东电视台等重要媒体都对此做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