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广东名牌战略,政府是主导(调研报告)

2016-12-21 05:08:17 来源:广东政协网

实施广东名牌战略,政府是主导(调研报告)

 

一、现状

多年来,广东省创造了GDP增长率最快和工业增加值增幅最大的成绩,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已认识到实施名牌战略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广东省制定了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确定了五年和十年奋斗目标;建立了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了重奖名牌产品和企业的扶持政策,为进一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截止2005年,广东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8个,占全国19.7%,名列全国第一;推出“中国驰名商标”36个;推出省名牌产品641个,驰名商标746件;涌现出华为、TCL、格兰仕、美的、珠江钢琴、深中集等具有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著名企业。

广东省由省政府主持,省经贸委、技监局等十四个单位组成的“省实施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省政府牵头组织,中介组织协调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力协同,促进名牌带动战略的有效实施。

广东省制定了名牌带动战略的扶持政策:制定名牌产品发展目录,在研发、技改、立项、进出口、税收、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大力扶持;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境外商品展览、交流活动,简化出国手续;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扶持力度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名牌产品的出口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名牌产品重奖制度,特别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世界名牌进军.

 

二、危机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品牌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品牌就是知识产权、信任、市场、效益、实力的化身,谁失去了品牌,就失去了主动权,就不能整合别人,只能被别人整合,成为被全球化的对象。“科技与中国制造”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家电、医药、电子、服装等10个制造业在内的共 8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在世界制造总额中的比例也超过5%,位居世界第四。如中国彩电产量占有世界市场的1/4,位居世界第一;空调产量1998年就已占有世界市场的40%;钢铁产量1996年已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洗衣机产量占国际市场1/4;摩托车产量占世界的43%;电脑产量占世界39%……。但是在大量 “中国制造”的产品中 ,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中国制造没有世界100强的品牌。

拥有自主品牌,就拥有品牌的知识产权和控制权。由于没有自主品牌,中国正成为某些产品的制造基地,例如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也正如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光远指出:“这个产业要发展得好,就必须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产品国产化的时候,每一个需要国产化的零件都要拿到国外去试验,要经过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等CKD(散件组装)的钱赚够了,跨国公司才会同意国产化。生产外国品牌的汽车不仅要付大量技术转装费,还要付产品的抽头费,CKD散件附加费,产品出口也受限制。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为世界品牌加工、生产产品,但是我们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赚取的是微薄的加工费,如领带产品占据世界市场30%的份额,而产值却不到10%,利润更不到5%。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名牌带动战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还存在政府的措施不配套,对名牌企业的扶持、保护力度不够、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等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等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名牌企业,行业协会,研究了广东省、市有关名牌战略的政府文件、报告,发现广东省、市的名牌带动战略,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名牌的规模优势不明显,部分传统优势行业知名品牌不多。

目前全国单项品牌价值前五位广东没有一个,2002年全国最有价值品牌中,我省TCL以187.69亿元居第六位,仅为排第一位的海尔的38.4%;与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相比,我省TCL的品牌价值仅为排第一位的可口可乐的3.5%左右,约与排在第89位的美孚的品牌价值相当。不仅如此,我省品牌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全省62家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生产企业中,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仅有5家,名牌的规模效应未能发挥。这说明,我省企业冲刺世界级品牌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

名牌产品的企业数量和产值在地区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中山沙溪的服装行业中只有1件著名商标,占行业企业总数的0.14%,产值1.1亿元,占该地区行业经济总量的2.9%;古镇的灯饰行业中只有1件著名商标,占行业企业总数的0.04%,产值1.38亿,占该地区行业经济总量的3.1%;佛山稍好一些,陶瓷行业有著名商标6件,名牌产品9件,占企业总数的2.25%,产值约60亿,占该地区行业经济总量的15%。

我省服装业出口居全国首位,但基本上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而长三角却拥有近2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我省制鞋业年产量近30亿双,约占全国产量的60%,但只有深圳"百丽”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而浙江温州一个市制鞋业就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

2、政府的政策扶持、培育力度不够,措施不配套,一些著名品牌令人痛心地倒下。

广东省扶持名牌产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培育名牌产品方面力度不够;一些地方有自满情绪,没有紧迫感;市政府的政策措施朝令夕改,文件不配套,扶持资金、奖励政策不够,偏重于宏观规划和指导,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在政府采购中,不仅没有积极带头示范对自有品牌的消费,反而放任自流,甚至干涉企业运作;在资产重组、国企改制中,政府的国资管理部门软弱无力,使我省的一些著名品牌健力宝、科龙、乐华等企业,相继落马,被迫变卖,令人痛心。

这些与兄弟省市扶持名牌企业有很大差距。如青岛市在主要大街,给名牌企业黄金商业地段和地皮优惠;温州市政府和企业协会将打火机、制鞋、服装的小企业进行整合,联合申请几个名牌,使众多无名的小企业走上了名牌发展之路。

3、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当前的经济管理体系中,行业协会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还没有得到施展。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协会不能对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市场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系统分析,定期向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分析和建议;二是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指导由于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相应的职能授权,所以力度和权威性不够;三是协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四是行业协会自律能力不足,本身也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 

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没有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退出来,不肯放下权力,以及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不够。

4、研发投入不足,名牌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少,与发达国家5%-8%有很大差距。

掌握核心技术,是打造自主品牌的关键。品牌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而核心技术的掌握需要不断的技术积累和科技创新,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增加投入。2003年广东省研究开发经费投入1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8%;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55.63亿元;广东研究开发的经费88.9%来源于企业资金。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机构有200多家,风险资本金总额约150亿元,占全国1/3强。但政府和企业在研发的投入经费不足,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我省除了深圳的华为、中兴等研发投入比较高以外,许多地方名牌企业的研发经费一般不足1%,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8%的投入水平。结果,一些名牌企业没有后续新产品,科技含量下降,就低价抢占国内外市场,获利空间减小,还受到了国外反倾销案的诉讼,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区的信誉带来负面影响。

5市场监管不力,假冒伪劣产品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我省一些地方有保护主义倾向,市场监管不严,打假不力。对我们有自主品牌的名牌产品的保护不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有利可图,在一些地区成泛滥之势,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名牌企业的效益及其发展前景构成严重威胁,不少企业每年不得不投入巨资和人力进行打假。

6、政府在社会舆论、宣传名牌产品,引导企业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我省的社会舆论,在宣传名牌产品,宣传品牌战略,宣传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向名牌方向发展方面的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一些名牌企业有小富即安的心态,对自身已有的品牌不够重视,对企业名牌的价值认识不足。不少企业还没有把商标作为一种经营策略性工具,缺乏围绕商标经营,缺少以品牌为导向的长远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政府方面的引导与宣传。

上述问题说明,面对全国创名牌工作你追我赶的形势,面对越来越多世界名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争创更多中国名牌、世界名牌,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四、措施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国际品牌数量越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越强。世界品牌不仅是信任、忠诚、市场、效益的化身,并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形象,国家实力的显示。而国际品牌没有国界,可以不设工厂,但仍占有市场。如英国是一个不产茶的国家,但却拥有世界级的茶叶品牌——“立顿”,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都是它的茶叶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可口可乐除掌握核心配方和品牌外,哪里有市场就在哪里建厂;麦当劳更是凭一个品牌和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聚财。

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是低层次的,没有世界品牌的中国制造,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要成为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要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强国,没有世界品牌是无法实现的。要摆脱这种替人做嫁妆的局面,唯有走品牌之路,打造出中国自有的世界品牌。

(一)加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领导,多方政策扶持,完善政策配套。

各地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提高争创名牌的自觉性,要树立完整的名牌战略观,深刻认识实施名牌战略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当今买方市场业已形成的条件下,要保证和保持在竞争中取胜,实施名牌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因此,要完善名牌调动战略的措施,政策配套,落到实处。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应制定重点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要把实施名牌战略所需研发扶持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获得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生产用电、用水、用地优先供应;名牌产品优先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其营业税、所得税、出口退税享受更大的优惠;工商和质监部门对列入广东省名牌产品名录的产品在商标注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给予优先办理,在产品商标年检、企业年审等方面享受“一站式”服务待遇。

(二)增加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名牌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要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宽容失败。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要按国际公认的标准金额(销售额的5%)自觉加大技术开发投入,进一步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加大技改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名牌产品。

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必须主动迎合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趋势,积极合理地引进先进技术,努力做到以引进、消化促创新。

(三)积极促进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

政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创名牌活动中的特殊作用。扶持、鼓励行业协会结合行业的特点定期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建立名牌宣传网站,宣传介绍名牌战略,反映名牌及企业的动态,提供名牌申请方法、政府有关扶助政策以及法律政策的查询等。

政府部门应当使协会有一定的法定职能,能够代表行业企业,参与国家制定行业的标准,参与国际间的谈判等。此外,行业协会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建设,为政府当好参谋,定期向政府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建立行业的信息收集系统,搞好行业的市场调查,为企业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行业的法律服务、保障机构,建立相应的机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经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保障。参与产品评审,评优、等等。名牌产品评价工作要坚持市场导向,让消费者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做到科学、公正、公平、公开,提高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四)加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为名牌产品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保护国企品牌建立全面的打假体系,要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以名优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个人为辅助,以多部门联合、跨区域合作为方式,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重要的协作和监管手段,形成新型的、高效的、有力的打假机制,改变因各自为政而降低执法效率的情况。

 加强法规建设,进一步强化打假工作的力度。加强打假执法部门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打假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加大高素质打假队伍培养力度。落实完善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的多层次监督体系;积极力促国家最高司法部门对追究制售假伪劣商品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要有更切合实际的解释,对大量的小规模的造假售假行为起威慑作用。建议法律要赋予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的特殊情况下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的权力,以利于及时掌握犯罪证据,增强行政执法的效率。

(五)结合文化大省的建设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名牌的社会环境。

提升商标(品牌)的知名度只是名牌带动战略实施的初级阶段,只有逐步上升到信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度,才是真正的名牌带动战略。真正能够支撑商标(品牌)经营的是信用和文化。要建立信用和法制社会,法制教育、法律制度、法律制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法制教育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建议省里拨出专项经费给执法部门或有关宣传部门,实施我省的普法教育。

新闻媒介要加强对广东名牌产品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公众对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认知度。尤其是要宣传科技创新,宽容创新失败,鼓励冒尖的社会氛围。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努力营造争创名牌和保护名牌产品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环境,使广东省名牌产品真正发挥名牌效应,实现名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