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做改革开放新标杆

2016-12-20 21:07:0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上海自贸区三年来的努力和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聚焦制度创新,开启了我国“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的自贸区3.0时代

上海自贸区运行三周年,李克强总理第三次考察上海自贸区,对这一改革开放试验田三年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创新,给予高度评价并再次强调“中国仍是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

纵观上海自贸区三年来的努力和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聚焦制度创新,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推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四大领域的改革创新措施全面落地,又孵化出了天津、广东、福建三大自贸区,并催生了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七大自贸区的行将诞生,开启了我国“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的自贸区3.0时代。

总结上海自贸区三年的成果和经验,集中在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地朝着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方向,砥砺前行。

以法治化而言,无论是2013年9月30日的第一份负面清单、2014年7月1日的第二份负面清单、2015年4月8日的第三份负面清单,还是国务院两次共取消59项审批制度,都无不集中在法治革命这一焦点上,从准入前国民待遇到负面清单的实施,开创了我国利用外资和外资企业管理的新局面。更值得赞扬的是,2014年8月1日生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在自主改革、法无禁止皆可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企业注册便利化、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五大金融创新、六大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一公平四保护、进一步增强透明度等方面,领中国地方立法改革风气之先,可以成为未来我国制定统一的《自由贸易区法》的基础性文件。

至于国际化,从上海自贸区设立第一年,外资企业占比仅5%,到今天外资企业占比达20%,充分说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与国际自贸区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并行不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由此,一系列国际级和国家级交易中心的设立、FT账户的更加开放、金融改革“51条”到“新40条”的推动,无不说明上海自贸区在对照国际最高标准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在便利化方面,无论是投资领域还是贸易领域,无论是金融领域还是事中事后监管,上海自贸区一系列的创新不仅惠及企业,而且为我国其他自贸区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生动范例。

因而,上海自贸区真正起到了苗圃的作用,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源源不断,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整个浦东新区的辐射,使得占地面积仅为浦东十分之一的上海自贸区,2015年创造了浦东75%的生产总值,而且为浦东新区政府的行政改革,提供最强而有力的推动。

万变不离其宗,上海自贸区应当成为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压力测试场。

首先,应当高度关注已历时8年、谈了31轮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特别是要及时对标该协定的相关负面清单内容,以更大的开放举措,为协定在可预见的将来正式生效,做好压力测试。

其次,要以上海自贸区实际行动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日本和韩国同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及投资伙伴,中日韩如若成功达成自贸协定,将成为全球继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经济贸易区,上海自贸区理应为此做出新的努力。

第三,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为正在进行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的谈判,提供鲜活的中国实践和某些领域进一步开放的中国方案。

总而言之,上海自贸区不仅是上海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中国高高举起自由贸易的旗帜,全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努力促进诸边、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之际,上海自贸区的努力是独特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