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专家建议:粤企不可盲目跟风“走出去”

2017-06-23 23:16:0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南方日报记者 占文平 周志坤 实习生 林子明
  图:通讯员 汤文诗 贡丹
    22日,中科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做客省政协“国是学堂”,就“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现状和国际合作共赢及今后努力方向”作专题讲座,并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刘卫东认为,广东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企业“走出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非简单地鼓励企业“走出去”,而是需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紧密结合,助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
  他还为粤企走出去“支招”,提醒粤企走出去投资需改变思维惯性,要学会与当地全方位打交道,“西方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作为打造百年老店的重要手段,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投资,大多会设置公共关系职位,注重与当地百姓和非政府组织搞好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仅与当地政府打交道。”
  
  避免7个认知误区
  “过完2017年5月14日和15日这两天,我们可能觉得世界没什么变化,但20年过后回头看,可能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两天”对于今年5月中旬在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刘卫东如是评价道。
  刘卫东认为,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主场外交活动,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四年后,逐步赢得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同,实现了从理念到全面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重大转变,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何为“一带一路”?刘卫东首先表示,认知“一带一路”需避免七个方面的误区,即“一带一路”不是要重建历史时期的跨国贸易路线;“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政府工程;“一带一路”不是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不是单向“走出去”;“一带一路”不能被解读为地缘战略;“一带一路”不是“线状”经济体;“一带一路”建设不会“一蹴而就”。
  他具体解释,“一带一路”核心理念是“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非要恢复昔日的贸易路线,而是建设一个我国与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概念,它不是指某条路某条带,而是代表新的合作理念、模式。简单讲,可以用‘一个核心理念’(丝路精神)、‘五个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五条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来表达”。
  中国版经济全球化方案
  缘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何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刘卫东看来,“一带一路”最重大的意义是向全世界提供了以包容性全球化为主要特点的中国版经济全球化方案。
  刘卫东介绍,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的制度根基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其核心是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以及政府零干预,其标志是“华盛顿共识”。不过三十多年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弊端也日渐显现,主要是资本和大公司获得了巨大利益,而社会特别是基层民众付出了巨大代价。就全球而言,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了,没有分享到好处。从发达国家内部看,贫富差距日趋凸显。根据乐施会数据,2016年占全球总人数1%的富人群体所拥有的财富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
  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强调包容性全球化,其内涵包括:不划“小圈子”、不搞“一言堂”,秉持开放的态度,欢迎所有愿意参与的国家或地区平等地参与;国家在推进全球化过程中要发挥作用,要做有为政府;让更多的国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及发展机会;推崇道路选择的多元性,推进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对接,等等。
  刘卫东还提到,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正规的学术话语体系没有建立,各种解读层出不穷;对沿线国家了解不够,缺少人才;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地缘、生态、战争、金融风险等);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不足等。此外,“一带一路”建设,特别需要由国家层面先行与沿线国家进行政策沟通、战略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也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他还特别提到:企业在“走出去”时,需改变思维惯性,不可仅仅同当地政府打交道。“这方面中国的企业应学习西方跨国公司,学会同当地百姓和各类机构打交道。”
  对话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地方政府该如何发力?民企走出去有何注意事项?昨日下午,中科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
  南方日报:“一带一路”方兴未艾,地方政府该如何发力,有什么注意事项?
  刘卫东:“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间合作平台,但地方政府依然有很大的作为空间。未来像鼓励企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地方政府发挥作用。同时我国有数量众多的华人华侨,在与华人华侨的联络和沟通上,地方政府有着天然的血缘和亲情优势,更便于发挥作用。还有像人文交流方面,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友好城市,加强与友好城市交流方面,地方政府也是有作为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非简单地鼓励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紧密结合,推动自身的产业转型发展,地方政府要有全球视野,从更大的范围考虑自己的资源配置和转型升级,考虑自己的腾挪空间,这点尤为重要。
  南方日报:广东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对广东以及粤企“走出去”,你有何建议?
  刘卫东:广东在“走出去”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像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这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不光注重鼓励企业“走出去”,还结合自身产业需要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相关投资,推动了自身产业升级。目前在走出去方面还有一些全国性难题,如怎样跨部门协调整合力量、服务企业走出去,还有怎样运用好国际资本市场及龙头企业的力量、带动中小企业赴海外投资方面,希望广东能作出一些探索,为全国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广东企业要“走出去”,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千万不可盲目跟风“走出去”,一定要事先做好市场研究。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提前做好海外市场的研究工作。二是不能仅仅和当地政府打交道,需要事先研究当地的社会治理结构,学会和不同的机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三是要有更强环保意识,投资前要重视环境和生态评估,不能为了赚钱做生态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