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提案经济议题占比首次过半

2020-04-17 02:28:5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省政协提案经济议题占比首次过半

 

□“海丝”提案一枝独秀,数量为去年5倍 □大气污染情况好转,“蓝天”话题关注度降低

在政协每年的提案征集中,政协大会期间收到的提案总是占有最大的体量。通过分析这些数量庞大的提案,既能发掘委员们关注点的转移,也能观察我省省情 的变化。今年又有哪些领域和话题成为了委员关心的聚焦点?省政协提案委16日向南方日报记者披露了最新出炉的《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分 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

笔者将其与去年的报告对比发现,在广东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相关话题持续升温,数量占比从去年的49.68%上升至52.16%,首次实现过半,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的提案更是“一枝独秀”,数量猛增为去年的5倍多,成为委员的心头事。

虽然生态文明继续成为热点议题,但随着去年我省大气污染情况逐渐好转,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蓝天”话题的“吸睛”度骤减,从去年的13件降至今年的3件。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通讯员 熊水龙 张其明

与去年相比有何变化?

数量增加122件,同比增长15%

据省政协提案委统计,今年大会共收到提案915件,转为意见221件,立案694件,立案率为75.85%。有545名委员、8个民主党派、1个有关人民团体及1个专门委员会提交了提案,其中参与提案委员占委员总数的55.33%。

从 来源来看,在已立案的提案中,委员个人提案数量最多,共439件,占63.26%;省各民主党派提案126件,占18.16%;2-9人联名提案为94 件,占13.54%;10人以上联名提案为30件,占4.32%;有关人民团体提案4件,占0.58%;专门委员会提案1件,占0.14%。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提交提案的数量有明显增长,增加了122件,增加率约15%,显示出委员们通过提案方式参政议政的意识以及积极性持续增强。

与 往年相同,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仍是今年数量之最,共362件,占提案总数的52.16%。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依旧是今年经济领域的聚焦点,占经济板 块提案总数的16.57%。其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案数量猛增,成为今年“亮点”和“热点”,也反映了委员们对此问题的关切与呼声。

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的提案今年“一枝独秀”,数量为去年的5倍多。其中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总体规划和建议的13件,涉及海岛、海湾开发与保护的7件,涉及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7件。

为委员所关注的第二大板块则涉及保障和民生,共245件,占提案总数35.30%,且该板块集中关注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占该板块的39.59%)、文化与体育建设、医疗体制与医疗卫生及养老四大方面。

提案关注的第三大板块主要围绕着社会和谐与稳定,涉及这方面内容的提案共87件,占提案总数的12.54%。其中围绕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委员们给予高度关注。比如仅涉及法治和廉政建设一项的提案就达38件,占据该板块提案总数的43.68%。

个人最多交了多少提案?

有政协委员参与提案达103件

笔 者分析报告发现,对比过去两年,今年提案的提出方式构成总体上并无太大变化,其中委员个人提案和党派提案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2-9人联名提案略有下 降,10人以上联名提案较去年大幅度上升;但团体、专门委员会及委员小组提案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团体提案由10件下降至4件,较去年下降60%。

根据系统统计结果来看,共有549个委员参与提交提案,略高于2014年参与委员人数。单个委员参与提案数排名前3分别是103件、44件和21件。

省政协提案委负责人表示,从已立案的439件委员个人提案来看,不同界别委员参与提案情况差异较大,总体来看,特邀港澳人士、农业界、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党派、团体界别的委员个人参与提案积极性更高。

10 人以上联名提案由于在委员中凝聚了相当的共识,因此提案影响力和广泛性非同一般,从这类提案来看,关注的领域都比较集中,对教育、医疗、文体、法治的关注 度较高,而对金融改革、公共治理等方面则没有涉及。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民生方面的问题,占比为43.3%。其次是经济发展,占比为40%。再次则是法治建 设,占比为16.67%。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提案占10人以上联名提案的20%,联名委员集中关注高校改 革与发展,不少委员共同提出的建议包括分类指导高校开展“创新强校工程”、提高高校设备采购效率、解决高校科研经费、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实施大学章程 和加强粤东西北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

在侧重点上,党派与个人各有不同。党派延续去年的特点,在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关注度不高,从数量看,委员个人提交了34份这方面的提案,而党派只有3份。

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派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委员个人,从统计来看,各党派关注的首先是水源治理与修复,其次是垃圾处理与废物回收、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及土壤大气治理等,并分别从完善管理机制、产业化、平台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委员都关心些啥?

职教再成焦点,社会治理话题降温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提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提案比重逐年递增,从2013年占提案总数的45.67%,到2014年的49.68%,再到2015年的52.1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委员们对经济发展的关注。

这些年来,由于职业教育面临多方面挑战,受到持续关注。今年这一“老大难”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涉及的提案共16件,较去年增加2件。“加快广东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建设”、“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成为提案人的共同呼吁。

此外,今年涉及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建设的提案占比提升明显,超过3%。仍有不少委员认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必要,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深入合作,未来广东在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上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对接,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

随着去年我省大气污染情况的逐渐好转,今年委员们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下降,提案数量从去年的13件减少至3件。与之相同原因的是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提案,数量从2013年的26件,减少至今年的14件。

值得关注的是涉及社会治理的相关提案,占比从2013年的3.23%,到2014年的4.16%减少至今年的1.73%。特别是社会组织发展的提案数量锐减超过2%。

报告指出,提案减少明显的动向可能是因为去年我省社会组织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期,政策效应正在逐步体现;其次,社会组织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其热度正在减退。

精选提案

粤超八成高校无创业教育课程

委员提案呼吁: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笔者翻阅这些提案发现,不少委员都提及了高校创业氛围的淡薄,特别是超八成高校并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影响了学生创业意识的塑造。对此,有委员呼吁应尽快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用机制引导师生正视创业、投身创业。

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仅有1%

省 政协委员、华南师大附中课程与教学处主任夏涛去年参加了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课题组,在其提交的提案中,他透露,根据课题组的统计,在2014年我 省毕业的47.2万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总人数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也远低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2.3%。

池 志雄等4位委员在联合提交的提案中认为,这与我省创新创业教育不完善,场地设施不健全密切相关。根据调查显示,我省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较为多样,但这 些课程在高校内的普及度很低,开设课程的高校比例未超过20%。目前我省只有少数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这导致我省大学生对教育创新系统不太满意, 尤其是对“场地设备”的满意度偏低。

除了缺乏场地,原始投入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难题。一方面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资金方面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是学校、政府、社会等提供的直接资金支持较少。而受制于环境与信息的闭塞,相对而言,大学生对于来自政府的政策扶持仍比较陌生。

“高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对相关政策措施不了解、缺乏经费是阻碍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三大障碍。”池志雄等委员在提案中如是总结。

逾1/3创业企业“正亏损”

作 为我省创业现象较为集中的珠三角,青年创业呈现怎样的特点?根据张志华对珠三角某区内16-35岁青年的调研发现,该地域青年创业仍多集中在市场门槛较低 的行业,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25.2%),制造业(19.7%),农林牧渔业(9.4%),住宿和餐饮业(8.7%)等行业,主要 解决个体或家庭的就业问题、生存问题,以把握某个商业机会为目的的机会型创业为次。

在谈及对当前及今后经济形势的看法时,珠三角的青年多数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其中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55.2%,“说不清”的比例为34.7%,持“悲观”态度的比例为10.1%,表明部分青年仍然心存疑虑,而这尤其在创业青年中比较突出。

这种心态或许与创业期的艰难有关。张志华的调查显示,有高达34.3%的创业青年表示自己的企业正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停产关闭。

不少生存型创业青年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难,当被问及“最大困难”时,有23.6%的人回答“找合适的项目难”,21.7%的人回答“人力、场地成本太高”,21.6%的人回答“缺乏人脉关系”,13.2%的人回答“融资贷款难”。

这 类创业青年呼吁政府能提供更多更好的项目推介、场租优惠、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服务和培训。而对于在高科技领域的机会型创业者而言,由于拥有技术项目和创业激 情,多反映孵化园区的专业化创业配套服务跟不上,特别是资本与实体经济不能有效对接,面临的“融资贷款难”问题最为突出。

■建议

建立教师指导创新考评机制

“高 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夏涛委员在提案中认为,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首先应充分激发二级学院(系部)的主体作用。高校教学资源虽由 学校掌握,但是二级学院(系部)才是学生培养的一线主体,他们承担着最重的责任。所以督促和支持二级学院(系部)大力推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此外,他还建议,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建立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量认定办法。

池志雄等委员则呼吁,应尽快成立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科技、人社、文化、金融、工商、国地税、共青团、科协等单位组成,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破解瓶颈问题,推动出台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在 破解青年创业融资难这一共性问题上,池志雄等委员的联名提案建议,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和股权融资平台,以省部共建模式建设并运营好“青创板” 股权众筹平台,集中省内优势资源和政策高标准打造服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特色金融产品 和服务,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总统筹:杜重年 王更辉 王垂林 

执行:梅志清 施志全 徐林 赖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