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7-04-05 18:55:4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强省建设”
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政协调研组

2004715日)

 

为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省政协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强省建设”专题作为今年的协商题目之一。为做好这项工作,省政协组成了以韩大建副主席为顾问,副秘书长杜重年、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蔡齐祥为组长的调研组,与省科技厅等部门进行座谈,并到广州、深圳、惠州、中山、佛山等市以及中山大学等高校、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进行了调研,历时两个多月。经过调研,我们认为,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创新体系;以专业镇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中介咨询、风险投资等为重要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创新体系的形成,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少亟待完善的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上,讨论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全面提高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结合这次大会精神,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主要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较密切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情况,特别是涉及完善创新体系的组织框架问题,以及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

(一)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进了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数量不多,发展不平衡,开展应用研究与核心技术研究的企业较少

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格局。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骨干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来实现的,这是我省在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重大创新。2002年,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已占全社会投入的80.7%,这批工程中心开展各类研究课题2633项,承担本企业开发项目3712项,申请专利2229件,投入生产的新产品2026个。至2003年底,全省有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68家,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与医药等重要技术领域。共有技术人员23626人,其中高级职称者16576人,平均每家分别为179人和125.6人。投入技术改造和研究开发共126.46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4%。中心所在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05.6亿元,利润184.6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3%24%

依托这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我省一批企业脱颖而出,竞争力明显增强,构成了我省产业的骨干。华为、中兴公司的电子通讯产品不仅占据了相当部分国内市场,而且大量出口,具备了与世界一流公司抗衡的实力。TCL、美的、格兰仕等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发出一大批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家电产业的进口替代与批量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力泰、科达等公司依托研发中心对进口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产品占据国内一半以上市场,为我国建筑陶瓷全套生产设备的替代进口和大量出口作出了重大贡献。据2000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即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我省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总量居国内第一位。

但是,从工业大省的客观需要来看,我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还存在数量偏少,质量还不高,发展与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到去年底,建立省级工程中心的企业只占全省大中型企业的10.4%。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中心城市,清远、汕尾、河源还是空白。在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占的比例较低,2002年只占11.1%。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351件,只占1.5%2003年提高到3.2%。企业多着眼于近期经济效益,偏重于短期见效技术的开发,投入应用研究的经费总量较少,只占研究开发经费的3%;获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不多,在产业技术发展上难以逾越发达国家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和技术壁垒;技术水平和新产品档次较低,相当部分关键技术和部件依赖进口。

(二)以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构成了传统产业和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但主要集中于珠三角,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

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各地逐步形成一批产业相对集中,专业特色显著,产业链配套较好,营销网络覆盖面广的产业集群镇(区),我们称之为专业镇。到2002年底,我省认定批准的专业镇科技创新试点共50个,有规模以上企业7113家,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工业总产值2201.3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1%,出口额139.92亿美元,占全省的11.8%

专业镇中多为中小企业,实力不强,缺乏技术依托,难以像大企业那样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这类企业多数只能走仿制的路子,或生产低档货。为解决这一难题,珠三角不少镇在镇一级建立了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中心的启动资金由政府投入,通过收取一定的服务费,逐步实现良性运作以后,政府退出,实行完全的企业化运作。几年来,这一做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西樵的纺织品,金沙、小榄的五金,沙溪的休闲服等都依托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实现了较快发展,构成了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一大创新。

但是,目前我省专业镇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仍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专业镇数量仍较少,有的专业镇尚未建立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大部分集中于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也有一些专业镇,但技术创新服务方面与珠三角有较大差距。三是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专业镇受行政地域的影响,投入与发挥的功能还不相称,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还需进一步扩展,企业所急需的产品质量检测、认证服务等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三)高等院校为我省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影响遍及各个层面的技术创新体系;但力量分散,实力不强,协调不够,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高等院校是我省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多年来,高等院校在实行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培训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3年,我省高校共获得全省科技进步奖项的30%。中山大学在19982002年间,共承担省内的科技攻关项目307项,涉及诸多重点领域,获得的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为34%2003年共申请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华南理工大学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开发,如合作建立高新技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等。“九五”期间,与企业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合同3500项,合同金额6亿多元。2003年全校获得科研经费2.35亿元,其中,来自科研成果开发应用、推广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横向项目经费所占比重已超过50%。广东工业大学“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45项,承担企业科技开发项目近600项。2003年与广东各地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项目246项,合同金额3174万元。该校自行研制的芯片封装设备已开始试用。

但是,总体上看,我省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分散,实力不强。与活跃在我省的一批外地著名高校相比,还有相当距离。R&D投入的人力资源在全国高校中排第5位,经费资源排第7位,项目经费支出排第11位。大学的科研设备仅占全国总量的6.4%,低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这与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缺乏组织与协调,缺乏科研资源的综合集成与共享,很少开展对某些重要项目的联合攻关,是我省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科研院所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院所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但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后劲的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研究缺乏载体,也缺乏必要的组织与协调

几年来,研究院所在体制改革,面向市场,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进程中,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活力,提高了生存与发展能力。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方面,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良种推广面积占全省的50%左右,瓜果蔬菜占60%以上,蚕桑新品种占70%。省微生物研究所的食用菌研究成果带动了全省食用菌行业的快速发展。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近五年来为全省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开发、检测检验等服务,2003年各项经营收入5亿元。

但科研机构也存在着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优秀人才难以聚集,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下降等问题。据统计,广东省属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份额在全国省市中居第8位,财力资源居第9位。省属科研院所R&D经费仅占全省R&D经费的6.5%,远低于全国28.8%的水平。省属科研院所科技项目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总量的2.1%;人力仅占2.8%;科研设备仅占2.9%,仅为北京的十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更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我省中央属科技力量配置缺乏,省属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总量又很少,集成性研究力量不强,且技术开发类研究所已进行了面向市场的改革,转制为企业;高校虽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教学任务很重,缺乏组织与协调,研究的内容比较分散,力量难以整合;而企业重点研究的主要是与其竞争力相关的短周期实用技术与新产品,开展关键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多数企业力不从心,因此,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的研究面临着主体缺位的问题,科技难以起到支撑与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如处理不好,将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产生直接的影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这是占全省第一位的支柱产业,但产业的“心脏”产品芯片,除华为、中兴等少数大公司外,多数企业不能自行设计开发。电子信息产业急需的高精密度设备生产,基本上是空白。光电器件长期依赖进口,新型光电器件研究开发缺乏整合与配套。一些重要的产品检测也因缺乏必要的设备与平台而不能自行进行。TCL集团生产的手机需拿到北京检测,一次就要等两个多月,该集团迫切希望省里能自己搞。这些情况表明,加强这类技术的研究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五)科技服务体系已有一定发展;但面不广,量不大,在科技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重要意义。科技服务机构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咨询、中介、信息交流、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监理、风险投资、金融服务以及评估、检测、代理、担保、仲裁等。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647家科技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在沟通信息、密切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各方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成果的中试、孵化是中介服务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至2003年,全市共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20多家,南山科技创业中心已投入1亿元,拟继续投入3亿元,建设四个基地,总孵化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现在孵化企业330家,已孵化成功150家,政府的投入已由孵化成功的企业通过税收回馈政府。深圳、广州的风险投资事业起步早,成效明显,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技术市场方面,深圳高交会、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的成交额达到80亿元。

但总的来看,我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服务机构量不多、面不广、服务水平不高,信誉较高的名牌服务机构较少,人员素质普遍难以适应中介服务的需要,与国际科技服务业的运行规则尚未全面接轨。科技项目管理与监理、中介融资、风险投资、技术引进鉴证、仲裁等高层次、权威性的科技服务机构很少,在科技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还需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某些机构的中介服务流于形式,甚至弄虚作假。

二、完善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上述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表明,加强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科技创新体系涉及诸多层面,必须从系统的角度研究整体和各个层面,进一步完善思路与措施,重点是解决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研究薄弱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若干科技创新平台,对关系全省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实行联合攻关

产业发展及优化升级对科技有强烈的需求,但大多数产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特别是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担研发所需的资金与技术;而科技创新又要与产业需求和研发资金相结合才会有落脚点,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就需要有一个创新平台来解决这一矛盾,以此组织科技攻关,梳理出攻关项目,筹集研发资金,改进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攻关成果转化。省级创新平台,既包括了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也包括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软件建设,它是形成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科技管理上层次的需要。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对重大技术研发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这是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科技的重要形式。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应当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所研发的技术必须是我省发展所急需、关系重大的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战略性技术是指能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纳米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性技术是指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光电技术、显示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等重要产业的精密加工设备的开发等;公共性技术是指热带亚热带生物种质资源、计量标准、科学数据库、环保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产品的检测、验证、鉴定技术等。二是那些开发成本较高、设备费用昂贵,单个企业不愿投入,即使投入也效率低下的重大科技项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实行增量带动、整合存量的建设方针。可考虑以高校或院所的某些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政府投入足够的资金,建立起适合专业研究的开放性平台,吸引研发机构和企业进入,力争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对愿意自行对某些关键性技术进行研发的企业,也应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资助,以逐步解决我省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苏州工业园区投入2亿元建设芯片设计开发平台,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果。上海也建立了包括芯片、制药、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在内的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决心之大,投入之多前所未有。这些做法,值得我省借鉴。

(二)完善相应的科研力量组织框架,协调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的研发

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加强对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规划,完善相应的组织框架,进一步明确企业、高校和院所的定位与相互关系,更好地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建立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发挥省科学院和农科院的作用。省科学院在解决广东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战略性、公共性技术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建议加强废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工程与技术的研究。相关领域省属科研机构可考虑纳入省科学院,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央在粤科研机构的作用。省农科院要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在继续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建议加强对绿色农业、健康农业,以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等重大公共技术的研究。对工业方面的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的研究,韩国、台湾的经验是组建工业技术研究院,主要开展企业不能做、不愿做,但关系重大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与企业研发是互补、互促的关系。韩国、台湾的很多重大先进技术都是由研究院开发后再大量扩散到企业应用的。从我省的实际看,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一是支持骨干企业、大企业开展这方面研究,扩展研发中心。对实力较强,也愿意开展这类技术研发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或政策支持,以体现政府的意图。二是省部共建若干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可与开展这类技术研发的中央部属研究机构合作,形式上可以是一定的项目和资金的合作,也可以在广东合作建立研究分支机构。三是科技、经济主管部门通过项目、任务、资金带动的方式来组织、协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的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开发重大关键设备并组织配套。

(三)发展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壮大我省产业的企业研发骨干队伍

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以增强竞争力,这主要是企业行为。政府要引导企业在开发实用技术和新产品的同时,加强应用研究,以获得更多的产业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政府主要抓两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各项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进一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新建若干中心。目前我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过少,这与我省工业大省的现状还不相适应。建议在壮大这批中心的同时,扩大中心的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支持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核心领域、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企业建立研究中心,并按1998年省委16号文的规定予以扶持。各市也应视情况增加市一级研发中心的数量,优化国家、省、市三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布局。要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增强高校和院所在应用研究方面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高校要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制定有利于开展这类研究的引导政策。

(四)完善专业镇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我省县域经济的技术依托

一是专业镇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应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进军,吸引更多的技术服务机构进入创新中心,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面向全省行业。要突破狭小的镇级行政区域的范围,建议省科技厅选择若干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冠以省级中心的名称,成为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二是把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继续发展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与优势互补。三是大力推广南海的经验,把服务内容从单独的技术方面扩展到包括信息、培训、物流、检测、认证、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努力开拓服务的新领域。四是扩大专业镇技术创新的面,不仅珠三角,而且东西两翼和山区专业性生产比较集中的地方,都可以考虑建立这类机构。东西两翼和山区一些地方以农业生产的一镇一品为多,可考虑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潮安县凤凰镇和大埔县西岩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茶叶技术服务中心,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的做法,可供借鉴。开展这类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针,起步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这是这类机构得以健康、长期发展的关键。如果一个县有若干成气候的专业镇,并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那么,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技术依托。

(五)政府应加大对R&D研发经费的投入

近年来,我省R&D经费投入增长迅速,R&D经费与GDP的比,已经从1999年的0.7%增加到了2003年的1.38%,省政府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据分析,韩国的R&D经费与GDP的比,由0.7%提高到2.2%,用了13年时间。如果我们能在2010年达到2.2%,则只花了11年时间。这就可以为我们在科技上赶上韩国创造很好的条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但在科技创新的重大领域出现市场失效是必然的。一些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只能由政府为主导来组织协调,这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全社会R&D投入中,发达国家的政府投入通常达到了3040%,我国政府的投入也达到33%,而我省去年仅为10.6%。建议政府在科技能力建设及资助战略性、关键性、公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上加大力度,努力争取政府资金达到2530%。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议设立专项资金。

(六)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

在政府加大对R&D研究经费投入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这是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风险投资方面,我省已有一定基础,加上深圳二板市场已成一定气候,为风险投资退出创造了条件。建议加快这一行业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鼓励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高新技术创业,若高新技术投资占总投资的60%以上,经审核认定,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对于国有风险投资企业,要建立适应风险投资规律的业绩考核制度,促进风险投资壮大。

 

注:报告中科技指标的数据分别引自:

1.2004.7〕广东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参阅资料之四

2.《国家R&D资源清查综合资料汇编》,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部

3.2000广东省R&D资源清查资料汇编》,广东省统计局、省科技厅

4. 2000年《中国科技指标》,科技部科学技术黄皮书第四号

5. 2002年《中国科技指标》,科技部科学技术黄皮书第六号

6.2000广东省R&D资源调查分析研究总体报告》,广东省科技厅、省统计局

 

 

 

 

 

 

附:调研组成员名单

韩大建(女)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省民盟主委

杜重年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

蔡齐祥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科技厅巡视员

刘 发   省政协常委、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成良玉 () 省政协常委、中山大学电器工程软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昕(女)省政协常委、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耿安松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院巡视员、研究员

杨新潮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

刘建峰    省政协委员、省茶叶研究所所长

林仲秋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教授、主医师

潘甜美(女)省政协委员、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 捷   省政协委员、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马达弟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科研部高级工程师

王卫红(女)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

倪梁康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志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黄源生   省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研究员

徐浩平(女)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助理调研员

王光飞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