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7-04-05 18:55:4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关于“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民盟广东省委员会

200411月)

 

根据省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和主席会议的决定,由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省民盟联合组成“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由省政协副主席韩大建任顾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人怀任组长,省民盟副主委王则楚、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钟韶任副组长。调研组于6月末至9月上旬,走访了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函请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等单位提供了有关材料,受邀出席了“2004广东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成果展示会”,并到广州、深圳、佛山、韶关等市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教育、劳动社保、科技、统计、人才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等十余所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召开了校领导、教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期间,我们还到江西、安徽两省考察调研,并收集了两省及部分市职业教育的有关材料。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和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省发展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随着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将广东打造成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目标的提出,各级党政领导对发展职业教育逐步重视,职业教育获得较大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人群对求学、求知、求技的需要,提高了就业者素质,也加大了科技在工农业增长中的贡献比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职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03年底,我省的职业院校已发展到964所,在校生11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院校61所,在校生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903所,在校生87万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5所。特别是我省的技工学校发展成绩显著,2003年招生数、在校生数、校均在校生规模等五项指标均列全国第一位。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并存共进。全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就业训练中心达2600多个,年培训量达80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基地39个,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左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600多个。我省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

2.开始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民办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

我省开始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民办职业教育有较快发展,逐步成为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有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立学院、南华工商学院、培正商学院等为代表的一批办得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民办职业技术院校,他们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据统计,2003年全省民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12所,中等职业学校111所,职业培训机构2438所,专修学院53所。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推动了全省职业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3.职业教育改革初显成效

——专业结构开始调整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省大力改造传统专业,重点建设“软件蓝领”、数控技术、环境保护等一大批新型专业;启动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立一批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工程建设项目,扶持两所院校成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选择20所院校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以适应我省对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共有33所高、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 8所职业学校的8个专业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专业点;建立全国高技能(机电)人才培养基地4个、全国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基地1个(全国10个)。职教改革和优化产生积极影响,职教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不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率、就业率普遍提高。

——办学特色逐步显现。与普教相比职教显示出特色:⑴实行弹性入学。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不限年龄、地域,学生凭初、高中毕业证书报考或免试入读,并实行春秋两次或多次招生。⑵积极开展“大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试验,组织编写了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120多种专业课程教材及资料。⑶突出技能培养。全省建起了70个专业特色明显、布局基本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各项功能齐全、服务周边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初步推行劳动准入制度

全社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的重要方针,广东已开始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省拥有60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3千多名考评员和专家队伍,鉴定范围达418个职业(工种),2003年鉴定人次80多万,已经连续6年在全国位居第一。

二、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广东出台了不少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显示出党政领导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依然大大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落后于先进国家和我国一些省市地区,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不足。

温家宝总理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就我省目前情况而言,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在解决新生劳动力、下岗职工和外来工的就业问题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技能型人才在数量及结构上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广东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迫切要求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认识。

对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发展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虚功多、实功少,蜻蜓点水多、深入实质少”;职业教育至今仍被看作是非正规的低层次的“二等教育”,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畸重畸轻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在省重点扶持九所高校和进入广州大学城的十所高校中,涉及职业教育的高校没有一所;普通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大于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大大有利于普通教育等等。其结果是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畸形现象:一方面,不少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却为找不到合适的技师和高级技工而头痛。社会上“学而优则仕”、“金榜题名”等传统观念和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偏见依然存在,使得很多学生不是自愿而是迫不得已才接受职业教育,教师不愿从事职业教育。

2.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2003年底,省政府91号文要求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鼓励多渠道、多机制甚至引进国(境)外力量开办职业教育。但由于政策配套不够、执行不力,我省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进不快,办学机制仍旧比较单一,与江苏、陕西两省相比,社会力量办学的规模和范围还不够大。例如江苏的民办(特别是企业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当普遍,西安翻译学院、欧亚学院等民办职业院校的规模和影响远大于广东的民办职业院校。

在管理体制上,各级职业院校条块分割,分属不同的行业、部门、企业、地方政府管辖。由于宏观统筹调控不力,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弱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3、办学理念及模式依然比较落后,办学特色不鲜明

办学观念上,依然用办普通教育的理念办职业教育,用普教的标准来衡量职教,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全国,“3+2”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已普遍推广,而广东却还没有广泛推开。五年一贯制仅在少数院校的英语等5个专业进行试点。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如深圳华强职业学校曾强烈呼吁举办“3+2”或五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未能引起省里重视和支持。

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不少职业技术院校其职教特色不鲜明,有的名为职业教育,但专业及课程还是老一套,被人戏称为“打职教牌子,作普教压缩饼干”。大多数职业院校(未含技校)专业及课程基本是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统一制定,体现不出各自的特色,而且僵化教条,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调查中不少方面反映职业院校两课的比重过大,教育部要求将高等职业学院的三年学制改为两年,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4、办学条件问题比较严重

1)职业教育投入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实施“科教兴粤”和“教育强省”战略,教育经费投入逐年上升,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2002年,广东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年均递增19.89%。但是,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见下表)对广东地方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地方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是逐年上升,而是逐年下降。例如,揭阳市本级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由1996年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5%降到2001年的3%,潮州市2001年为2%,比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8.4%低得多。

附:广东地方教育经费结构支出一览表    单位:亿元

项     目

2000

2001

2002

广东地方教育经费支出

315.9

358.8

474.28

技工教育

3.65

2.8

1.75

中等职业学校

10.47

10.47

6.55

 

近年来,省财政每年对技工教育的专项投入只有2600万元,除广州、深圳外,绝大多数市未将技工教育专项经费纳入预算。在德国培养一个一线技术工人要花去六七万马克,约合人民币2327万元。而我国技工教育的经费一般都是由企业的职工培训经费列支,尽管规定用于企业培训经费必须占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但这捉襟见肘的经费还经常不到位,甚至被克扣。

高等职业院校经费同样严重不足。在调查中,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学院都反映了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省投经费多年停留在2600万元。随着该院学生教师的大幅度增加,该投资占学院经费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1%逐年下降到21%。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被定为广州职业院校的龙头,但一年的财政拨款仅有1800万,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去借款。

2)职业教育的师资数量、质量、来源、结构缺陷已成为限制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从数量上看,全省各类初、中、高等职业学校现有教师约5万人。按照我省规划,到2005年,职教教师缺口将达10多万。从质量上看,全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未含技工学校)师资中,本科及以上毕业者24216人,达标率仅有 71.6%,有7个市达标率低于60%,最低的河源市竟然只有34.7%。如果再把技工学校算上,达标率将更低。

从来源及结构上看,现有教师大多由原来普通教育教师转行,渠道单一,真正懂得职业教育规律、来自企事业单位及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教师少而又少。据调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33800人中,“双师型”教师仅有4970人,占14.75%;潮州、汕尾、阳江三市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低至5%。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

3)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校园校舍面积上比较紧张。有的职业学校仅有一、两幢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定位为省职教系列龙头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其全日制普通生达到8100多人,但校园面积仅仅23万平方米,生均仅为28.4平方米,远远低于国家54平方米的最低要求。韶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分成四个校区,总面积仅80多亩,其中一个条形校区的两长边将分别有一条道路向校园内拓宽,进一步挤压学校空间。

实习、实训基地不足。平均每10所中等职业学校才有一座实训中心,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根本没有实习、实训基地。

教学仪器设备相当匮乏。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仪器设备值很低,2003年生均值仅为3660元,江门、清远、河源等市在2750元以下,其中河源市仅有1320元。我省技工学校的实训设施以及实训用材料等普遍缺口较大,严重地制约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上,职业教育应等于普通教育的2倍。我省与这一标准的距离还很大。

5.职业教育的法治及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职业教育准入制度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准入制度涉及职业技术院校的主体资格认定及获得,职教院校的领导、师资、实训人员的条件等方面。但这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法规政策予以调整。不少不懂职业教育的人在从事职教管理、教学和实训。一些普教校长当得不好就被调去做职教校长。

——人事、教育等制度不完善,有关法规政策存在不配套、不落实。例如关于20%的教育附加费投入职业教育的规定未能落实;从今年起财政按学生人头给职业院校拨款的政策未能兑现;在职称评定上,体制性束缚严重,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师、技师、烹调师在评定职称上不被认可;公办教师进入民办院校其教龄工龄不能连续计算;人事编制大多是80年代制定的,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职业教育院校照搬普通教育的评估体系。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广州电工考试中数一数二,关键是由有经验的技师任教,但这又不符合师资必须本科以上的规定。2001年我省98号文件规定高级技工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办学层次一致,同属大专层次,但无配套措施落实,公务员考试不承认这些学校毕业生的大专学历。

——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还很不完善。虽然我省已推行劳动准入制度,但该制度远未完善。国外经验证明,职业教育必须辅之以严格、权威的劳动准入制度,否则,职业教育根本搞不好。我省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很不完善,调整就业准入制度的完整法律、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而且在实施当中问题不少。例如,资格证书行政收费过高,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资格证书在企业用工上强制力度不够,一些企业宁愿用无资格证书的人员,而不用有资格证书的人员。

三、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经济强省、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改变我省人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新型技能型人才和高级技工严重缺乏的局面。为此,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1.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⑴必须树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纠正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尽快落实普职教1:1比例的规定,浙江对此实行一票否决,广东可以学习。⑵必须真正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目前首先是就业教育。省发改委将就业再就业问题列为2004年广东的首要问题足以说明该问题的严重性,就业率证明,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在就业再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⑶必须真正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打造“制造业基地”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制约作用。⑷彻底破除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二流教育的传统观念,应当停止普教大幅度扩张,加速发展职业教育。要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职业教育要由“需求驱动”型逐步转变为“需求驱动”“发展驱动”结合型。

2.政府应当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角色,进一步大力推进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我省可借鉴江西、安徽等省的做法,在省、市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教育、经贸、劳动保障、计划、财政、人事、农业、物价、扶贫、税务等部门组成,负责制定重要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明确各部门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分工协作、合力办学。

政府应从推动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感的高度,来加大对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的推进力度。⑴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责无旁贷的,而且也是较短期内有效推动职教发展的重要手段。德国、澳洲、台湾, 在职业教育总投入中政府占到了70, 其余占30%。各级政府应确保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生均办公费、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按时足额发放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和补贴,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⑵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对职业教育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习基地和校办企业。⑶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努力增加民办职业院校的比重,经批准开办的民办职业学校,应享受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优惠政策,其师生享有与公办学校师生同样的待遇。试行公办职业学校“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和以股份制,强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大力引进国外优质职教资源,鼓励符合办学资格要求的国外组织和个人与省内职教机构合办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⑷在法律的框架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及及各种社会力量(如民资、外资)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例如企业投入职教的资金予以税前抵扣,企业用于现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职教培训的经费可以列入成本等。

3.下大力气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要充分认识我省职教师资匮乏问题的严重性,培育一、两所省级职教师资培养的龙头院校,将之列入省重点扶持的院校,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职教教师;多渠道引进师资,除通过正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外,还可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改进职业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尽快解决一些职教院校校园校舍面积、教学仪器设备相当匮乏,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

4.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及各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比例,分类指导。保持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比例应大体相当,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应基本平衡,增加优质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形成完整、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为解决职教升学与就业矛盾,可考虑珠三角侧重升学,贫困地区侧重就业,并继续推进“智力扶贫工程”,并调整设置适应城镇市场需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协调管理,理顺各部门所属的技工学校与教育、劳动部门统管院校的关系,将技工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权划归教育部门。计划部门的招生计划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3)加强职教标准化规范的建设和监管,仿效其他省份筹建一所省职教研究所,研究制定出统一的职教标准化规范和独立于普教的职教评估指标体系,为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监督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4)加大师资队伍改革力度,进行相应的体制政策构建,比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任职职业学校,否则不得晋升。(5)扩大职业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自主权,加强院外公共的及院内的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组成产教联合体。(6)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更符合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行分层次教学,一体化授课;引导职业学校实行“多证书”(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职业资格证、学历证、驾驶证等)制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外就业。

5.职业教育的法治及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以《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为根据,结合我省制定的地方配套法规政策,依法发展职业教育,对已有的政策法规一定要切实落实和适时完善。

——严格职业教育准入制度。提高职业教育学校的主体资格、师资、实训人员的条件等方面的准入门坎,建立严格的职业教育准入制度。申请举办职业学校但不具备规定的办学条件的,一律不予批准。已举办的而达不到规定的办学条件的职业学校,坚决予以取缔。从审批和定期考核两方面保证每所职业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

——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显著位置公告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各地印制的求职登记表中要有登记职业资格证书的栏目;用人单位招聘广告栏中也应有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职业介绍机构应查验求职者的职业资格证书,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用工;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就业准入的完整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违规的法律后果。建议政府充实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管执法力量,劳动、工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对违反该制度的责任人严肃处理。同时,合理降低资格证书行政收费。

——加快人事、教育制度的改革,落实和完善有关配套法规政策。落实20%的教育附加费投入职业教育的规定、财政按学生人头给职业院校拨款的政策;改革职教职称评定制度,确认工程师、技师、烹调师等在评定职称上的作用;解决公办教师进入民办院校的教龄连续计算问题;重新制订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新人事编制。

附:调研组名单

韩大建()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省民盟主委

刘人怀  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则楚  省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省民盟副主委

钟 韶  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教授

罗小平()省政协常委、星海音乐学院研究部教授、学报副主编

王绵宁  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梁 仁  省政协委员、广东药学院原院长、教授

林维明  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原校长、教授

潘 炬  省政协委员、广东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张晓丹()省政协委员、广州军区雷达训练大队党委副书记、高级讲师、大校

谢可滔  省政协委员、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广州市白云区青联副主席

常会友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夏 伟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潮填  省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教授

乐 军  省政协委员、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网络中心主任、副教授

林鸿伟  省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系副主任、教授

汪国强  省民盟盟员、华南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教授、广东新华教育学院副院长

李盛兵  省民盟盟员、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教授

董 标  省民盟盟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郑国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高宏的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梅 霭()省民盟参政议政工作处处长

周 敏()省民盟参政议政工作处助理调研员

王光飞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