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视察报告

2016-12-16 02:21:42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视察报告

 

以省政协经济委员会郑睦鑫副主任为团长,刘纪显常委、邱淑英委员为副团长的省政协委员第九视察团一行18人,于521日至25日赴茂名市对农副产品深加工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团听取了省经贸委、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和茂名市政府等领导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到高州、电白等市(县、区)对高州源丰食品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进行了实地视察。最后,与茂名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交换了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茂名市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情况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茂名市经过多年的综合开发,“三高”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全市农业总产值和水果、粮食、肉类总产量等已多年位居全省首位,被称为“广东省农业第一市”。2006年,茂名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1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茂名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资源型加工企业,要求各级政府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支持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5亿元,增长15%。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662家,比上年增加340家,增长12%;从业人数达770000人,增长1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水产品深加工优势明显,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猛。

(二)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资源型加工企业。茂名市根据本地实际,注重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高州市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形成了果菜加工、粮豆薯类加工、禽畜鱼食品加工、竹木工艺品加工、皮革手套加工、橡胶制品加工等6大系列共100多个品种。2006年该市手套生产企业共5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生产手套近4亿双,约占全国手套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手套加工生产基地,被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手套名城”称号。

(三)建设园区,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发展载体。茂名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高州金山开发区、化州鉴江开发区、信宜工业园区、电白工业园区、茂南工业园区以及35个工业卫星镇的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发展。200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电白江高、东莞大朗(信宜)为产业转移工业园后,这两个产业转移工业园都进一步加快了建设。江高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000亩,目前已投入开发资金8000多万元,已有38家企业入园建设,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就有4家,建设规模均在3000万元以上,成为工业园区内的重点行业。

(四)加强引导,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茂名市有规划、有重点、有措施地培育发展一批基础较好、生产规模较大、有发展前景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以品牌、销路、技术为纽带,把千家万户的初级加工企业联结起来,不断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向高层次发展,逐步形成龙头连基地带农户,集种养、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如化州市耀明糖业有限公司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集制糖、糖制品、酒精及制丝于一体的,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专业户、农户种植甘蔗和种桑养蚕。目前已有种蔗专业户370多户,农户8000多户,种蔗面积75万亩,产量达40多万吨,农业产值15亿元;种桑养蚕专业村260多条,农户26万户,种桑面积5万多亩,产茧超过10万担,农业产值超过12亿元,茧农亩收益4000多元。该公司有从业人员1100多人,年工业产值25亿元,年上缴国家税收1500多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茂名市虽然在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距离现代农业强市的要求还有差距,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加工链条太短,加工深度不够,加工率和附加值低。高州市水果的实际加工率只有15%左右(不计算保鲜在内),而泰国的水果加工率达到70%。行业秩序和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企业缺乏人才、技术和引导,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多。水果加工尚以粗加工为主,多是荔枝干、龙眼干、桂圆肉等初级产品,包装落后,卫生状况差。而且大多无注册商标,以散装为主,走的是低价位产品的路子,效益不高。

(三)资金紧缺。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加上加工季节性强,又缺乏担保机制,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企业发展缺乏资金。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针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政策倾斜力度较小,对投资支持力度不大。

三、几点建议

     委员们认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

(一)认真做好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整体规划。要加强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认真制定茂名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是使之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重视安全生产,环保生产。针对农副产品季节性太强的特点,要引导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规划要重视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加大外引内联,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新技术、新设备到茂名来,并进行对口培训。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各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的联系,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设置博士后工作站。定期组织加工企业负责人到国内农副产品加工发展较快的地方参观考察,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

(三)依托龙头企业集团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要靠企业支撑,靠龙头企业带动。通过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形成相当数量、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四)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社会体系,包括有效的新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进新技术向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渗透和扩散,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保障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原材料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对农业实行一体化经营。适度扩大规模经营,从只考虑剩余农副产品加工的“工业依附型”被动发展,向“市场主导型”的主动发展转变,形成“需求—加工—种养”的新格局。

(五)增加财政资金向农业加工业投入。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担保基金。工业反哺农业,财政资金向农业流动已成为国际惯例。某些发达国家农民最高人均补贴性收入高达三万美元。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六)拓宽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根据农副产品优势,优先发展影响大、农民增收关联度高、外贸出口拉动强劲的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质量和附加值。通过对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功能性与多样性,形成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系列,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各种功能需求。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