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聚副主席率领省政协第三调研组就“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广东核心竞争力”专题进行调研
根据省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协主席会议的安排,3月4日—11日,省政协副主席梁国聚率领省政协第3调研组一行13人到茂名、佛山市,就“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广东核心竞争力”专题进行调研。
在茂名、佛山市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梁国聚副主席一行先后察看了茂名市人才交流中心、茂名石化工业园区,佛山市创意产业园、市人才交流中心,并与两市组织、宣传、人事、科技、教育、劳动、党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各民主党派、部分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负责人,政协委员代表、“海归”代表进行座谈。调研期间,梁国聚副主席还主持召开了省直有关部门的座谈会。调研组总结了在培养、吸纳、使用人才方面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我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培养、吸纳和使用优秀人才的总体思路、政策措施和突破口。
据了解,截止2005年底,我省人才队伍总量为1185万人,其中,管理人才235.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34万人,技能人才65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3.7万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队伍503万人,非公有经济组织人才队伍约500万人,高层次人才15万人,其中院士53名(含双聘院士25名),特殊津贴4931名,进出站博士后1750名,博士约1万名。近年来,我省在培养和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委员们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结果。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人才竞争的加剧,我省人才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省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清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尚待完善。我省在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如近年来,我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显著不足;福利待遇偏低,人才环境建设滞后;欠发达地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十分匮乏;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培养,重文凭、轻能力,重“外才”、轻“内才”的现象相当突出。
委员们认为,我省人才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还没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来,人才规划和政策落实不到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渐加剧,我省人才先发优势逐渐弱化;创业环境、创业意识丧失,优秀人才缺乏创业空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制约我省工业产业精细化发展;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引不进、留不住”优秀人才的问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欠发达的状况相互作用与反作用。
委员们提出,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和科技走向全球,世界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全国各地也竞相角逐,急追直上,我省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没有国际竞争力,就没有国内竞争力。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掌握的最不可替代的资本就是知识和有能力的人才。而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产生知识的创造力构成了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是推动我省人才工作新一轮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契机, 以创新的思路和超常规的举措, 营造良好的人才软环境,打造新的人才比较优势,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强广东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委员们建议:一是营造适于创业的人才软环境,打造我省新的人才比较优势;二是抓紧编制“广东省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发挥目录在培养、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方面的导向作用;三是安排财政专款,设立“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资金”,加大对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投入;四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激励政策,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力度;五是激活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工作,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省政协副秘书长彭秋野,人资环委副主任李粤安参加了调研。
(人资环办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