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设立重点联系点,推动提案工作全面创新十个联系点,亮点数十个

2017-02-15 00:20:4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省政协设立重点联系点,推动提案工作全面创新

十个联系点,亮点数十个

 

在我省去年启动重点提案培育之后,笔者4日从清远市政协获悉,该市今年的备选重点提案也在经过一年的培育后,终于“瓜熟蒂落”,这是我省首个尝试重点提案提前酝酿的地市。

而这一新举措的诞生是在该市被确立为省政协提案委的重点联系点之后。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全会之后,每年省的“两会”后都会确定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共5个市政协提案委,以及省直5个单位作为重点联系点。2013年,省政协首批确定了惠州、中山、梅州、茂名、清远、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环保厅等10个重点联系点。

两年过去,这些联系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笔者对10个重点联系点进行了走访,发现这项工作渐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提案承办单位,原有的一些“瓶颈”被突破,从原来的“单方、关门、纸上”办理转型为“多方、开门、脚底”办理;而在重点地市,吸收经验并加以个性化创新的风气已经形成,省政协的成熟做法被快速推广,各地的探索创新也不断推陈出新。广东各地各部门的提案工作正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新气象。

“提案办理大户”制度约束更趋刚性

从单方到多方、从关门到开门、从纸上到脚底

纵观省直的5个联系单位,可以发现,这些部门都是历年来的提案办理大户,或关乎我省未来的发展大计,或与群众所关心的民生实事息息相关。

以省财政厅为例,据了解,该厅承办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共238件,其中主办26件(含承办5件、分办1件)、会办212件。而另一个办理大户——省人社厅的年办理量也有100多件。

“首批选定这5家省直单位,就是因为它们涉及面广,对提案办理整体质量影响大。”省政协提案委主任周義解释说。

周義表示,对于这5家提案承办单位,在确立了联系点关系之后,围绕提案督办和办理工作,提案委立即与其开展协商、联动,帮助改造、优化内部提案办理流程。

“在省政协提案委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建立了提案办理追责制度,明确将提案办理责任落实到处室及个人,将处室负责人列为第一责任人。”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透露,去年以来,省人社厅修订提案办理相关规定,确立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办理台账,办理刚性不断加强。

一个鲜明的变化是,在5个省直单位的内部,对于提案办理的“硬杠杠”明显多了。笔者走访发现,这5家联系单位均将提案办理成效纳入各处室的年度考核指标。其中,省财政厅甚至细化、量化相关指标,将提案办理数量、办理重点提案情况、定期督办通报结果、联系政协委员情况和委员满意程度等都纳入对有关处室的年终业绩考核,并定期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在硬约束之下,这5家联系单位与委员们的互动也热络起来。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胡建斌表示,该厅自去年以来进一步强化提案办理沟通,将与提案委员的沟通联系贯穿了办理工作的始终,规定提案主办件要实现100%与政协委员进行沟通。

特别是在办后反馈环节,省财政厅要求在寄送答复意见时,一并附上征询意见表,并对反馈意见分析研究。对委员不满意的承办件,要在收到意见的1个月内必须再次答复。同时,明确属于应解决的问题,承办处室必须按照答复中提出的措施和方案实施;对答复后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原答复意见难以兑现的,要及时向委员说明情况。

在5个提案办理大户的带动下,去年以来,我省的提案办理工作也呈现出了3个可喜变化,“一是主会办单位互动多了,从原来的‘单方办理’改进成‘多方办理’,二是听取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多了,从以前的‘关门办理’转变成‘开门办理’,三是与委员间的走动多了,在办理形式上,从原有的‘纸上办理’改变为‘脚底办理’。”周義总结说。

提案工作好“基因”加快移植地方

 下移优秀提案表彰、专委会督办、重点提案培育

评选优秀提案并进行表彰一直是省政协提高提案质量的“传统项目”。在成为联系点后,中山市政协很快引入了优秀提案和重点提案评选表彰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优秀提案评选表彰暂行办法》和《重点提案确定的暂行办法》。中山市政协提案委主任张平表示,这一新尝试迅速提升了提案质量,调动了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撰写高质量提案的积极性,“这两年,通过优秀提案的引领示范,言之有物、切中要害的提案占比不断提高。”

“经过吸收省政协的经验,结合清远的实际,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因而才能放开手脚,制定出了更有想法的提案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政协提案委主任谭云格透露,仿效省政协做法,清远已开始试行重点提案培育制度,从去年底开始,由提案委通过广泛征集题目、专家评审等程序,精心选出若干个题目,采取双向和多向协商选择的方式,由各民主党派、政协各界别、政协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小组承接,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提前开展调研形成提案,作为今年推荐给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的重点提案。

与此同时,清远的提案立案审查也将全面沿袭省政协的标准,从今年开始,清远拟增加提案审查环节的协商,由提案委、政府办、提案承办单位等多方协商立案,控制提案立案率,严格立案标准,把好提案质量关,对达不到立案要求的该撤案的撤案,该转为意见的转化为意见,计划1-2年的时间,将提案立案率从目前的90%以上逐步调控到60-70%之间。

在惠州,在移植了由省政协首创的“专委会督办提案机制”后,提案办理协商的工作格局也更趋合理。去年以来,该市政协将全部的166件提案和8件重点提案,按职能条块分类,交由各专委会牵头督办。各专委会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集中在8月前后持续开展提案督办工作,召开由主办单位、会办单位、提案人参加的督办座谈会。

“专委会牵头督办后,主办会办单位与提案人之间、主办会办单位之间的沟通顺畅了许多,提案办理更快地见到了实效。”惠州市政协提案委主任刘冠辉透露,据统计,去年惠州市的政协提案在8月底前大部分已办复,已办复提案的满意率达到100%。许多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现实成果。

各地“劲吹”提案工作创新之风

探索提案评议、提案办理协商意见、提案督查专报

去年10月20日,在惠州市政协的主席会议室内,针对2014年重点提案办理情况,一场别开生面的评议会议正在召开。

由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与相关提案人等22人组成的评议小组,先后对惠城区政府、惠州市环卫局主办的重点提案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在场列席的不仅有市直机关等会办单位的负责人,还有新闻媒体。

在听取两个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的发言后,提案人和评议小组成员现场发表评议意见,并填写民主评议表,而后由惠州市政协收集汇总。

评议结果现场公布,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这让评议的对象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现场,在惠城区政府办理的《关于加快丝光棉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建议》提案答复意见中,满意率最低的一项仅为64%,而由惠州市环卫局办理的一份提案,满意率最低的答复意见仅有59%。

“这次评议,让办理落实提案不够到位的地方、存在的困难和不足都充分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评议结束后,有提案人如是感叹。

这恰恰是在省政协提案委的推动与指导下,惠州市政协做出的一次提案办理的创新。

“这项评议活动引起市委、市政府督办部门和承办单位的重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推动了提案的进一步办理落实。”刘冠辉拿《关于加快丝光棉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建议》这一重点提案举例说,在经过民主评议后,这个提案加快推动了惠州市住建局对水口丝光棉基地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

在梅州,由于省政协提案委的深度参与和支持,该市在广东率先出台提案办理协商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将提案协商贯穿提案的撰写、办理、成果运用全过程,并不断丰富提案办理协商的形式,电话联系、信件往来、网络视频、信息网络平台、登门走访、面商座谈、会议协商、考察调研、参与办理、意见征询等皆被纳入了办理形式的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意见还对协商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协商的要求被嵌入了撰写、立案、交办、办理、督办、成果运用等六大环节。在交办环节,该市创新性地建立政协提案委与市政府办公室双向互动的“协商预交办”工作机制,使得提案交办确定主办、会办的部门更加准确。

在省政协提案委的鼓励与支持下,各大联系点正刮起一股创新之风。在中山,该市出台了《重点提案确定的暂行办法》,首次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在清远,为提高提案跟踪督办的广度、深度与力度,开始尝试实施全面、全程、全媒体“三全”跟进提案办理;在茂名,则完善了《提案督查专报》,使得提案办理落实大大提速。

对此,周義表示,省政协提案委今后每年都将确定一批地市政协提案委联系点,一方面发挥省政协提案委的联络、协调、指导作用,将既有的成熟经验向下传导,进一步提高基层提案工作的质量成效;另一方面,将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鼓励支持联系点因地制宜地创新提案工作的方式方法,并适时总结提炼地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摘自《南方日报》2015年2月5日A04版)

撰文:骆骁骅 谢岳铭

熊水龙 张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