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居:一座广式茶楼的风云传奇

2021-07-21 11: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南粤老字号①

  2021年2月4日,位于广州西关第十甫路的陶陶居总店修缮后开门迎客,各路食客纷至沓来,一位难求。

  始创于1880年的陶陶居,是目前广东饮食界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一座茶楼,见证了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的每一个瞬间。这里曾经是康有为、鲁迅、巴金等文化巨匠出入过的地方,可谓龙虎际会,风云舒卷。141年来,它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引领着饮食潮流,一路传承着广府饮食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陶陶居既是广府文化的参与者、见证者,是一本跨越百年的饮食活字典,也是一部广州社会发展变迁史。而今,这家加入时代新元素的老字号,更成为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生力军。

陶陶居总店修缮后开门迎客

各路食客纷至沓来,一位难求

  书院变身茶楼

  时间穿越回141年前的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陶陶居在广州第十甫路诞生。

  清朝光绪年间,广州西关有座大户人家的书院,名叫“霜华书院”。1880年,书院换上“葡萄居”的招牌,专营苏州风味酒菜,兼营茶市,生意逐渐兴旺。后来,一名姓陈的老板接手葡萄居,灵感乍现,把茶楼改名为“陶陶居”。这个名字意为来此品茗,乐也陶陶,既风雅,也易记易念。

  1888年,维新思想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不达,返回广东,于1891年间在广州创办学馆,取名“万木草堂”。闲时,康有为也常到陶陶居品茗消遣。这时,陶陶居已由一位叫黄静波的老板掌管。黄老板见康有为学生多、名气大,想藉他的名声提高店铺声誉,便请他书写招牌。康有为欣然提笔,用最得意的“石门铭”碑法写下“陶陶居”三字。这三个字,一直留存至今。

  自康有为写的墨漆金字招牌挂起后,陶陶居果然生意更加兴隆。加上黄老板经营有方,陶陶居渐渐远近闻名,业务不断发展。  

康有为题写的陶陶居牌匾

  几度重生复兴

  到了1922年,经历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时局骤变,陶陶居沉寂了一段时间,苦苦经营却负债累累,茶客也渐渐散去。

  当年,身为陶陶居股东之一的陈清选聘用堂兄弟陈伯绮作为陶陶居的司理(相当于今天的CEO)。陈伯绮负责打理陶陶居的大小事务,成为实际的管理人。当时,陈伯绮与涎香茶楼的谭杰南、金华茶楼的谭焕章等几位老板看中“霜华书院”的深庭大院,千方百计购得“霜华书院”旧址地皮,并招集股东,将陶陶居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高楼。1925年,全新的陶陶居正式开业。

  陈伯绮是清末大儒南海朱九江的再传弟子,饱读经书。他结交一班文人雅士,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才干,请他们为陶陶居撰写诗词和文章,指点楼堂布局和装饰设计,令陶陶居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陶陶居勇于创新,创造了特大“月饼王”等多种营销新手段,使陶陶居成为当时饮食界的佳话与典范。

  当时,来陶陶居饮茶的人中不乏豪商巨富、达官贵人,他们借饮茶之机打探行情,建立关系。信息交流、新闻传播、叙说友情、洽谈生意……饮茶,实际上已成为当时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交方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陶陶居仍是广州城中的著名茶楼。十年动荡中,陶陶居的老招牌被拆,一度改名“东风楼”。古雅的陈设被当成“四旧”砸掉,“月饼王”不能生产,点心菜肴也失去了原本的特色,著名的茶楼变成了普通的饭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陶居重新挂上老招牌,正式复名。  

1957年陶陶居正门

  2012年,广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开启了复兴。2019年,广州酒家集团全资并购陶陶居公司,陶陶居总店修复改造工作启动,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原1925年民国时期的陶陶居外貌。

  广州酒家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利平说:“陶陶居的基础,就是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物。我们必须保留它的历史面貌,才能让现在的人感受到陶陶居这141年来走过的历史印记。陶陶居这座有故事的大楼,翻新前使用了100年。我希望,翻新后也能继续使用100年。”  

1962年,陶陶居一楼大厅布局

  老倌文人出没

  陶陶居不仅仅是品尝“一盅两件”的茶楼,还是充满文化气息、吸引文人雅士汇集的风雅场所。它甚至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进程。

  陶陶居的资深面点师罗操老师傅,对当年文化名人前来饮茶的场面记忆犹新:“当时,粤剧老倌如靓少佳、陆云飞、文觉非等,还有西关名老中医如王金石、何竹林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陶陶居还有一个别称——不挂招牌的粤剧俱乐部。民国初期,不少粤剧界人士居住在西关一带,陶陶居与恩宁路上的“八和会馆”和“銮舆堂”相距不远。1946年后,陶陶居旁边的百乐门戏院以演出粤剧为主,不少省港大班曾在此登台,金殿戏院也同样位于第十甫路上。戏行人物凡组戏班、聘角色、请棚面,“开戏师爷”(粤剧编剧)“斟介口”“度桥段”,都会在陶陶居进行。

  当时,陶陶居是“班蛇”(即戏班老板)挖角色、组剧团“斟盘”的地方,也是“开戏师爷”凑说新戏的地方。“梅香”(出演次要女角的演员)、“拉扯”(扮演闲角的男演员)等一般演员,想借点钱、吃点东西或出演闲角,也非要来陶陶居不可。如果碰到“散旧班、埋新班”的时节,陶陶居里更是连楼梯上都站满了艺人。

  从陈伯绮当陶陶居老板起,陶陶居就广泛搜集名人字画、诗词对联挂于厅堂四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位,成了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和其他“清游会”成员,常在这里品茗雅聚,共研艺事。

  鲁迅客居广州时,也是陶陶居的座上客。他在1927年3月的日记里写道:“18日,雨。午后,同季市(许寿裳)、广平往陶陶居品茗。”对于品茶,鲁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陶陶居总店顶层建有琉璃瓦六角的三层亭,名曰“可观亭”,中秋时可于此亭内赏月吃团圆宴。“可观亭”的牌匾书写于1933年,其作者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被誉为岭南书法宗师的麦华三。十年浩劫期间,“可观亭”的牌匾曾被摘掉,2003年重新悬挂,可观亭再现光彩。  

可观亭牌匾

1997年,陶陶居创制直径3米、重575公斤的“华夏团圆月”

  引领一城风气

  回顾141年历史,老字号陶陶居在创新方面的独到之处,令人击节:

  最先与粉丝互动——对联在清代极其火热,走在潮流前端的陶陶居以“陶陶”两字,面向大众征“鹤顶格”联。结果,当时的粉丝疯狂为陶陶居“打call”。当年的一副征联写道:“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分,大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直至今天,该联也为人们所乐道。  

1933年,陶陶居《饼录》内记载的征联比赛作品节选

  最早聘用女工——20世纪中期,广州的茶楼酒肆依然是男人的地盘,行规很严,欲入行者必须经熟人介绍拜师,当上几年学徒,出师后还要加入行业工会,才能捧得一个饭碗。而早在1938年,陶陶居就大胆地在三楼卡座试用女侍应,成为第一批正规雇佣女职工的食肆。  

1962年,陶陶居里的女服务员

  最早进行事件营销——20世纪,每逢中秋,陶陶居必然要把门面装潢得灯火辉煌;同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印刷街招推介陶陶居月饼,宣传攻势一浪接一浪;还雇人走街串巷,高价回收陶陶居月饼盒,造成陶陶居月饼走俏的感觉。当时的人们不断打听陶陶居月饼的详情,并以买到一盒月饼为荣。  

广州市公私合营陶陶居中秋月饼商标

  在老广的记忆中,陶陶居还是相亲圣地。巴金曾在《旅途随笔》中记下在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这就是陶陶居当年的一大景象:“相睇”(即相亲)。抗战以前,陶陶居三楼有一个公开的“相亲市场”,非常有名。  

1962年,在陶陶居约会的男女青年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陶陶居都作为广州生活的一个文化标志出现。全国多家电视平台播出的热播剧《爱人同志》向观众展示了广州的“早茶”文化,包括拿木桶去白云山取水、在陶陶居泡茶等细节。这些细节唤起观众对广州“早茶”文化的兴趣,有人甚至专门为此跑到广州陶陶居体验。去陶陶居喝茶,已成为很多外地游客来广州的必备行程。

  时至今日,陶陶居仍在不断创新,走时尚化、年轻化、新国潮的道路,主动拥抱时代和年轻人。广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光胜告诉记者,陶陶居每一家门店都特别注重对灯光的设置,以满足食客从不同角度对美食拍照的光线要求,“因为现代人面对美食,很多时候都是手机先‘吃’,马上发朋友圈”。

  【访谈】

  老字号价值在于“老”

  发展在于创新

  范依萍(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羊城晚报:何为老字号?广东老字号企业的现状又如何?

  范依萍:老字号是指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广东的老字号工作一度领跑全国,早在2010年,全国首部地方标准《广东省老字号评定规范》就已出台实施。据统计,截至2017年,广东省老字号企业数量达197家,其中“中华老字号”有57家,占全国总数的5.05%。

  广州市拥有35家“中华老字号”,包括王老吉、敬修堂、潘高寿、采芝林、何济公、星群、中一、陈李济、健民、奇星、明兴、致美斋、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皇上皇、趣香、泮溪酒家、泮塘、宝生园、北园、爱群、新亚、新华、利工民、新以泰、李占记、第一福、生茂泰、鹰金钱、禾穗牌、虎头牌、双狮牌、琳琅、鹤鸣。

  各类老字号主要分布在全省16个地市,其中广州最多,佛山、潮州次之;当中百年以上的老店占了近45%,有的老字号如陈李济、致美斋、珍珠红等,存续时间已达400年以上。

  羊城晚报:广东老字号发展遇到哪些问题?在新时代如何焕发新光彩?

  范依萍:广东与其他地方老字号所面临的情况基本相似。正所谓成也老字号、败也老字号。老字号企业一方面拥有几十上百年历史积淀的品牌,他人难以企及;但另一方面,老字号企业也面临诸多老问题,包括过于守旧、创新不足,食客老龄化、消费动力不足,老员工较多以及体制组织架构陈旧等。

  老字号企业要焕发新光彩,我认为,除了政府要为老字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靠企业自身。企业要在继承发展、创新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做文章。

  首先,老字号企业必须要继承企业优秀文化遗产,继续在“独”“特”上做文章,铸造老字号企业金字招牌。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发展却在于创新。在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先进的经营方式,创新自身的技艺和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羊城晚报:老字号陶陶居141年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

  范依萍:陶陶居在广州是一个非常响亮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在141年的历史中有独特的技艺传承。在2000年的转型、转制中,它获得了新生。在我看来,陶陶居在传承当中,离不开它的根。

  141年来,它的根一直都在广州西关第十甫路。通过它的根即原点的带动辐射,扩展其影响力。陶陶居率先走出西关,走向广东、全国,现在除了在广州,还在深圳、厦门、上海等地都开有分店,把它的品牌影响力带到全国。

  老字号光有传承而没有创新,发展潜力是不够的。陶陶居在创新方面也做得比较好。2015年,陶陶居的品牌重新包装,做得更加年轻化,拥抱新国潮,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  


  总的来说,一方面,陶陶居通过传承和创新带动了品牌的增值;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它扩大了在原有区域之外的品牌影响力。所以,我们老字号企业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同时坚持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也不能丢掉传承。

  【延伸】

  盘活陶陶居的另一家老字号——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也是中华老字号,始创于1935年,素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广州酒家集团于2017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率先上市的饮食集团;2019年完成陶陶居公司100%股权收购,盘活陶陶居老店经营,焕发老字号新活力。2020年营收逾32亿元。

  广州酒家集团现有员工超5000人,主营业务包括餐饮服务和食品制造。目前,该集团共有餐饮门店26家;拥有番禺、茂名、湘潭、梅州共四个生产基地;近200家利口福食品连锁门店,线上运营覆盖官方商城、天猫、京东等平台。

  对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广州酒家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利平介绍,在餐饮板块,广州酒家集团正着手对餐饮门店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在3年内完成。

  餐饮门店分为传统岭南风、现代气息和家常风三种形式进行改造。在食品板块,广州酒家集团正加快推进食品制造中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激发经营发展新活力。近年来,该集团加快了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生产车间实现半无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