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广东打造文化强省 广东政协大力“推销”岭南文化名片

2016-12-16 02:20:59 来源:广东政协网

助力广东打造文化强省

广东政协大力“推销”岭南文化名片

 

肇庆市政协主办的“中国端砚精品展”10月在全国政协阳光厅亮相引起关注

政协委员议事厅22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朱文辉  张其明

在这个金秋10月,广东肇庆的端砚在首都北京好好地“秀”了一把。这场由肇庆市政协主办,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政协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协办的“中国端砚精品展”在全国政协阳光厅亮相后,即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各方好评如潮。这次展览,只是广东政协助力“推销”岭南文化名片的一个具体举动,而一直以来,广东的政协委员们就如何传承和发扬好岭南文化,多次鼓与呼。

A、肇庆端砚走进全国政协机关

这个展览,既是机缘巧合,也是“蓄谋已久”。今年年初,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常荣军率领的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考察团,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的陪同下,专门赴肇庆考察端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并与端砚大师进行座谈。考察团认为,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肇庆端砚石质上乘,制作技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提议今年在全国政协机关举办一次端砚精品展,通过展览,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传肇庆、广东特色文化。在广东看来,端砚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在全国政协机关这么高层次平台展示端砚精品,对于擦亮“中国砚都”文化名片,助力广东打造文化强省,都是大有裨益的。

接下来,就是紧张有序地筹备工作。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省政协梁伟发等有关领导先后两次深入肇庆,对组织这次中国端砚精品展调研指导,审定参展作品,为部分端砚书写了砚铭。

记者了解到,端砚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要发展端砚行业,不能不先保护资源。2000年,肇庆市封闭了端砚名坑。2005年,广东省地质勘察局719大队对端砚资源进行勘查,为砚石资源的科学开发、管理提供了依据。肇庆市国土资源局、安全监督局、公安局和高要市政府设立了护矿队、实时监控,在砚坑、砚村等地设置了宣传牌,宣传保护砚石资源的法律法规,制止盗采砚石的行为。

2002年,在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支持下,端砚协会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端砚鉴定委员会”,印制了《中国端砚鉴定证书》,为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目前,已鉴定砚台近6万多方,出具《中国端砚鉴定证书》近6万多本,在中国端砚网建立了证书查询系统,使端砚的质量和声誉得到有效维护。

与此同时,2006年5月“端砚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9月1日,《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正式公布实施,使端砚鉴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了国际通行标准,端砚声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也令端砚拥有了行业上绝对的话语权。

B、委员建议把端砚知识引进课堂

肇庆市政协委员柳新祥认为,居我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历代帝王相将、文人墨客以及鉴藏家们誉为文房“宝中宝”、“天下第一砚”。

近10年来,端砚生产蓬勃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雕刻工艺都有较大提高,但制砚技术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端砚属传统手工艺,是一项极其精细、繁杂的工作,一大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制砚高手大多年事已高或因视力不佳,不得不歇业改行。二是广东大批专业制砚人才被重金聘请到其他省从事砚台的设计开发、生产指导。三是目前的砚雕工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大多只有初中文化,美学基础差,缺乏创新能力,无法担当起端砚技艺的传承任务。四是当地不少从大、中专及高等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认为学习传统手工艺全靠手操作,工艺复杂,对传统手工艺有畏难情绪。据调查,目前肇庆市端州区从事砚雕行业的年轻人只占制砚总人数的不到20%。

柳新祥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大、中专美术专业毕业生与砚雕大师“一对一”的人才培养计划,尽快培养出新的大师级的制砚人才。鼓励老中青制砚名师多带徒,带好徒。并对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工艺师进行表彰和奖励,确保制砚人才数量的稳步增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美术专业人才到端砚企业就业。

把端砚知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引进课堂,引导孩子认识端砚,培养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C、委员建议打造岭南梦想家园

作为一名民间雕刻艺人,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也对于岭南文化的传承表示心忧,他说,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基地,同时也面临着文化传承的重要命题,特别是传统行业逐渐步入后继无人的状态。

在苏忠阳看来,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新。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因不能与现代人步伐一致而显得古老,现代人渐渐不能接受传统工艺,传统的艺人因此而不能用传统手艺维持生计,纷纷转行。令传统工艺走向没落,后继无人,迫切需要有效的措施、合适的方式使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为此,他建议打造一个岭南梦想家园——内有特色街巷、宗祠、博物馆、店铺和养老公寓等,务求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展现出来。将广彩、剪纸、编织、广绣、骨雕等传统技艺展示在游人面前,传承还要与经营相结合。

“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建一个岭南梦想家园,在家园中既可以让老人悠闲生活,从而使晚辈安心上班,也可以让老年人向后辈传承我们的广府文化。”他希望这样一个有着传承功能的传统文化基地,能成为带动娱乐-悠闲-敬老-传承的文化传播基地。

D、民盟建议建立岭南艺术精品营销网

民盟广东省委会认为,从总体上看,岭南艺术精品深受市场的喜爱,但相比京派、海派文化艺术来说影响力较弱、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反映在市场上:2010年,“岭南画派”的拍卖市场占有率不及其他画派的1/10;2011年珠三角地区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35.53亿元,不足京津唐地区的1/15;2011年“岭南四大家”画作年成交总额不足张大千的1/10,而佛山石湾陶艺与景德镇瓷相比,其价格只能望其项背。

民盟广东省委会调查发现,岭南诸多艺术品的创作、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地理区域特色。艺术创作多以小作坊、个人工作室的形式存在,销售手段单一,大多以区域销售、店面实物销售、画廊、拍卖为主要的流通渠道,缺乏集采购、展示、销售等功能的一站式展销平台;同为艺术创作,因艺术品种市场的反应状况不同致使部分艺术家的生存艰难,部分传统岭南工艺美术创作面临传承遗失的风险……

为此,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议,建立广东省统一的岭南艺术精品的营销网络。通过空间布局,分别在广州、珠海横琴、汕头、佛山等地设立分中心,分区域、分档次实现岭南多样化艺术品的集中展览、销售、交流、托管、鉴定、创新交易,并实现多地中心互动,并将各中心建成岭南特色民间工艺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基地。以各地中心为依托,建设岭南艺术精品的线上销售和展示平台,即设立岭南艺术精品电子商城和网络竞价系统,丰富营销手段。

借鉴梅摩艺术品指数在世界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的影响力,基于各地中心的岭南艺术交易,编制岭南艺术品指数,逐步使之成为岭南艺术精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设立艺术品基金。依托各地中心设立岭南艺术保护基金,保护那些具有岭南文化特色、面临失传的工艺项目。

全方位推广运营,让岭南艺术精品“卖出去”,而不是“送出去”。在省内侨乡集中的地区进行岭南艺术精品专场巡展和销售推介,借助华侨力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岭南艺术精品;由省政府组织省内有关生产、营销单位广泛参与海、内外知名的文化或艺术博览会,展示、推广岭南艺术精品。

薛江华 、朱文辉、张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