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联名呼吁复原广州城区慢行系统

2016-12-16 02:20:58 来源:广东政协网

要消灭城市的灰霾需大力发展城市慢行系统,广州文化观察室举行相关讨论

委员联名呼吁复原广州城区慢行系统

 

政协委员议事厅28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26日,广州天气有点霾。上午,红专厂5号,省政协委员孟浩的广州文化观察室,这里要举行一场和城市环境有直接关联的话题讨论——“以人为本,平等路权,复原广州城区慢行系统”。

政协常委孟浩、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华南城市研究所研究员朱秋利……这次论坛,来的大都是老朋友,也有一些新面孔出现,比如和这个话题相关的“拜客广州”总干事陈嘉俊等。

论坛9时半准时开始。二楼的小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每来一个人,就临时再增加一个凳子。广州市交委也来了人,作为听取意见的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他并没有发言,全程一直埋头认真记录。

论坛结束后,孟浩表示会在即将召开的省两会上提交复原慢行系统的提案。与此同时,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的韩志鹏也会在广州市两会上提交同样主题的提案。

韩志鹏  慢行系统是城市文明宜居标志,“让富人愿意绿色出行”

论坛上,韩志鹏第一个发言。他说这个话题让他想起了自己的16岁,那一年,他骑着单车,和一帮同学,一溜烟地骑到佛山,路上一点障碍都没有。“我非常怀念那个时代,现在就不太可能了!”韩志鹏说,现在的城市交通陷入了一个怪圈,首先是机动车多,然后造成了城市的拥堵,然后就给它开拓更多的机动车道,慢行的系统就减少了,慢行的人群也就少了,市民只能够依赖机动车了,然后又再进一步加剧这个城市的拥堵。  

“以前我记得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发现现在路是车走出来的。”韩志鹏说,现在如果谁骑单车到省政府大院办事,九成被当成盲流,能让你进吗?“我想我们的一个城市的文明的标志,一个城市宜居的标志,不是说让所有的穷人都买得起汽车,而是让富人愿意绿色出行,愿意走慢行系统。”

陈嘉俊  慢行关系到城市发展活力,“不能一出地铁就踩到水坑”

公益组织“拜客广州”的创始人和总干事陈嘉俊,这个一直致力于推广单车文化的年轻人,也是以自己的经历作为论坛发言的开场白。他回忆有一次骑折叠自行车去办证中心办证,到达后,他把车折叠得很小,但办公人员就是不让他进去,明明门口有小车的停车位,但就是说没有地方可以放折叠自行车。

让陈嘉俊担心的是,如果广州不推行慢行系统,这个城市的活力还能持续多久?在他眼里,有活力的城市可能是一座古庙旁边有很多老建筑,形成一个整体的景观,大家慢行穿梭其中,而不是开着汽车来拍个照就走了。

广州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为何没有达到70%以上?陈嘉俊发现,原因就是出了地铁站后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陈嘉俊坐地铁去中大大学城校区,出了地铁后有好几个水坑,裤子一下子湿了,“我突然感觉这个城市充满了恶意。”陈嘉俊所在的组织于2012年做了一个以自行车为谋生工具的群体的调研,就是送快递、送水的调研。有一些媒体和社会舆论会批评这些群体喜欢闯红灯,但是背后却有这群人的生存压力。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送出货品,但城市的道路设计让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不然,一个投诉电话过去,半天的辛苦就没了。  

王则楚  慢行前提是大力发展公交系统。“要让小轿车出行困难”

刚刚受邀去考察欧盟公共交通问题归来的王则楚发言的核心都围绕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在他眼里,什么欧几标准控制燃油排放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只有大量使用毫无污染的电力和人力车,才能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 

“小轿车要限制,让它出行困难,让人不愿意用它。限牌有什么用?我就让你出行难受,就是这么简单。”王则楚说,国外这点做得很不错,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有一个双菱形标志的路,那是一个车两个人以上可以走的,一个人开车是不能走的,公交走在这个路上肯定是很快的路,所以公交优先,不是划一个道就公交优先,谁都可以往上跑。

广州最重要的问题在哪里?王则楚认为,还是得大力发展公交,不能像年轻人讲的公交BRT挤不上,然后地铁都挤得一塌糊涂这样。公交搞好的核心在哪呢?在于接驳,是说要有充足的转接设备,开小轿车也好,坐公交车也好,骑自行车也好,到那一停就可以坐地铁。“我们这次去欧洲看的感觉就是太重视这个事了,不管是有轨电车、公交车也好,一个车站的自行车的停放量可以达到1.5万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为什么人家能够这样舍得投入呢?值得我们思考。”王则楚一句话概括:现在在广州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大力发展与这些高容量公共交通的转乘接驳,然后发展广州的慢行区域。

朱秋利  慢行系统需更多人性化设置,“成立一个推进委员会”

华南城市研究所研究员朱秋利首先分析了复原慢行系统的种种好处,接着他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是调整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把慢行系统列入城市交通体系,全市应该成立一个慢行系统推进委员会,由政府、专业人员、市民各占三分之一组成,负责参与、监督和推荐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民意、政策、法规、建设等事宜。

第二建议从容建设现代化的慢行系统,不能像过去那样大跃进的搞,应该是从容建设、创新兼容,要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道路情况设置单车道,特别注重安全性,在一些新建的道路上应该把慢行系统设计在人行道上。

第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有条件的慢行设施可以设置一些长廊、座椅方便行人。在地铁口、商业车展、码头、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应该设置免费的单车停车点,把慢行系统与社区连接起来,在道路、天桥、地下通道设置单车坡度,慢行系统只有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选择慢行。

孟 浩  首先让中山路全线恢复自行车道,“彰显民本思想”

孟浩建议,首先呼吁中山路全线铺开自行车道。孟浩认为,既然可以在公路上划线停车,为何不能拿来发展自行车系统。“你是为了缓解交通还是为了收钱呢?”孟浩认为,中山大道有深意,因为中山先生提倡“天下为公”,可以彰显其民本思想。

对于在哪条路上优先发展自行车道的话题,在现场引发了一轮讨论的高潮,有人认为,广州大道代表广州形象,应该优先;王则楚认为,人民路代表人民权利,应该要优先发展自行车道,还有人认为,东风路之前是可以骑自行车的,后来才被取消,应该恢复;还有人认为应该在老城区复原慢行系统……

最后,论坛主持,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总结三点共识:首先是废除一些不利于慢行系统的政策,在政策层面实现畅通;第二个是先行规划,空间就这么大,要恢复自行车道,必定要挤掉部分机动车道;第三个就是从中山路、人民路、广州大道先试行。

对于这个总结,大家集体鼓掌通过。

薛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