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环境吸引高精尖研发人才

2016-12-16 02:20:5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升软环境吸引高精尖研发人才

 

政协委员议事厅47

创新驱动(下)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赖南辉 张其明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本途径是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省政协委员调研发现,当前广东人才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创新人才不足,知识资源缺乏。委员们认为,增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需要扬长补短,坚持人才为先原则,为广东制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增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期“委员议事厅”,众多委员将关注的焦点落脚“软环境建设”和如何吸引创新人才上,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再建言献策。

A、尽快出台扶持激励“创客空间”的政策

广东省政协常委、润都集团董事长李希认为,广东产业升级能否借助创客模式兴起而成功实现转型,关键看能否将“创客”真正变成“创业者”。

李希建议,省直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组织开发创客人才、规划打造众创空间、营造创客文化,在全省构建起创客交流分享、产品转化、风险投资、项目孵化的全链条式的创客创新创业扶持体系。此外,各级政府应把“创客空间”作为产业建设的配套组成部分,尽快出台系统的扶持激励政策及实施细则。

“重点在‘人’的方面下功夫!”李希建议,应加强对创客的组织引导,把创客人才作为全省人才分类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面向创客人才的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成为创客,例如对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的创客人才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创客创办企业单笔50万元以下的不良贷款,可由科技信贷风险池给予全额代偿。

B、科技人才落户广东城市给予入户优惠政策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天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良建议,广东可以在落户等方面开创政策先河,以吸引更多科技人才。他建议,凡是取得科技专利,经国家专利局认可且颁发两个产品创新专利证书以上的,可在广东范围的中等城市入户;凡是在广东各市实缴(预缴不计)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可办理广东城市户口,以及鼓励大众在广东创业;凡是取得有2014年以后新的科技专利,可落户广东,在广东已在应用和运用的专利,可凭专利证书每个奖励1万元。

“建议放宽工商执照注册地址。”温良说,现在的一般大学生创业期,属于起步阶段,资金紧张,人员较少,他们可能选择宿舍或非商业写字楼的住宅,这些房子租金相对少。他建议放宽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址,这样既鼓励了创业,新办公司又节约了开办和经营费用,才能更好地激励创业激情。

C、打造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参股的投资体系

省政协委员、广东合力集团董事长麦可君建议,在广东加快打造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参股的特色传统产业发展母基金为核心的直接投资体系,重点整合传统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每条产业链的整合均有望诞生细分市场垂直领域B2B+O2O的阿里巴巴型的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总部企业。

她说,广东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成功经验,由各地市相应设立产业互联网专项子基金,在省级母基金与地市子基金两级联动下,引导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资本进入,最终带动至少千亿以上的资本规模,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与引导作用。以此一方面大力扶持各地市传统产业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缓解当前大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

D、建立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广东省政协委员、肇庆市政府副市长陈宣群建议建立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数据、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创新创业者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找信息、找资源、找资金、找设备、找服务,享受“一站式”的“指尖上的服务”。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政策引导、综合协调,打造综合的创新、创意、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使得创新的理念或建议成为备受保护的,可以获得并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的“商品”,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陈宣群也同样注意到了创新创意产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她说,单靠政府财政支持和间接融资的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因此,设立创新引导基金显得尤为必要。建议有条件的城市,由省政府支持,地方政府配套成立创新发展引导基金。

E、制定能推动科研上台阶的差异化评价机制

省政协常委、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陈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建议推动广东工程科学研究上台阶。在他看来,只有工程科学研究上去了,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才有动力。他细数了当前制约科研发展的诸多问题:过短的考核周期、简单的考核指标、与职称和收入等利益有过高的关联度,逼使科研工作走上功利化歧途,甚至成为滋生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温床。“在这样的体制下,不但科研成果走不到应用就夭折,甚至那些需要数年培育的高水平理论成果也胎死腹中。”

为此,陈砺建议,制定适合广东实际、能切实推动广东工程科学研究上台阶的差异化评价机制。指标体系应有区分学科、区分工作性质的细化条例。对于能出高水平成果的科研项目,要适当放宽评价条件。论文、项目和经费等指标可保留,但应降低其所占的比重,适当增加专利、获奖、项目实施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等指标。同等对待各类研究项目,废止重纵向、轻横向的考核条文。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到生产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人才培养和录用过程中,改变以论文作为唯一指标的做法。

F、建立永久居留“直通车”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忠惠建议创新完善人才引进与国际人才大数据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

她建议建立永久居留“直通车”,以便捷的方式吸引国际顶尖人才;为“国际人才”提供相关配套政策和便利服务(如人才公寓等),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引进评价机制。省科技厅、省人社厅做好与深圳“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资源对接,充分利用、互动交流,互通共享与规范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广东国际人才大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人才大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和战略作用。科学把握国际人才智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律,以国际人才智力资源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薛江华、赖南辉、 张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