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市建设=绿色生态+海绵城市+智慧管理

2016-12-16 02:20:58 来源:广东政协网

广东城市建设=绿色生态+海绵城市+智慧管理

政协委员议事厅58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实习生 刘志成 通讯员 赖南辉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智慧城市”“地下管廊”以及“海绵城市”等建设都可能成为广东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契机。今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省政协进行专题协商,要求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结合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省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认真研究《实施意见》,并召开专题协商会,各民主党派省委会以及省政协委员代表积极协商,为做好广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言出力。省政协主席王荣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广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

A、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打造绿色生态广东

“要根据城市功能来科学定位城市,从而让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省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一定要考虑到城市的结构与其功能相匹配,要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杨中艺建议,政府部门要特别考虑城乡结合部和老城区,以及城中村的改造,应该尽快去实施。尤其在老城区,还应该恢复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推进自行车道的建设,构建绿色建设体系,推进节能节地城市建设,把广东各市打造成生态环保型的绿色城市。

在绿色环保方面,杨中艺结合自身生态科学专业,强调了加强垃圾综合治理和污水处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首先要重视水体生态功能,在清淤截污的工作基础上,解决河道本身的问题,应对外来物的攻击,提高河道水系的自净能力,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其次要在垃圾综合治理方面创新技术,在城市垃圾清运过程中研发“不落地方式”功能,减少垃圾压缩站、垃圾定点投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垃圾分类方法上,要增强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自觉性,把“能卖拿去卖,有害要处理,干湿要分开”这样的口号变成事实,除了填埋和焚烧垃圾以外,还可以创新研发垃圾分类资源化技术,制定相应的基础标准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城市垃圾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广东。争取到2020年,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以上。

中山大学生态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但在广东省城市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贡献还不突出,为此,杨中艺提议,希望能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发挥中大生态学科的作用,让其参与到广东生态文明相关决策工作中。

B、结合广东地域特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广东20%以上城市建成区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比例不低于40%,珠三角及沿海地区城市的水域面积率不低于10%、山区城市不低于6%。

省政协常委、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曾志则根据规划要求提出了实质性建议,指出广东受台风天气影响较大,一下暴雨就很考验城市的排涝系统,雨水顺着管道排走,下一步就是慢慢渗透成为地下水。建议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市积极安装雨水收集装置,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系统,再将雨水循环利用,用于城市绿化浇灌等。

曾志建议,应结合广东地域特征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出具有广东特色的海绵城市,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民进省委会常委、科技工委主任张中强也建议,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建设。比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就要结合地区开发定位去建设,而不是所有的新开发区都适合建设综合管廊。

张中强指出,地下综合管廊使用效率虽高,但投入成本太大,主要适合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当开发强度和竞争规模达不到标准的时候,综合投入的效率无法平衡,反而容易造成亏损和浪费,所以在不具备建设地区应使用传统地下管线建设,因地制宜更加切合实际。

“以惠州市的城市规划为例,以两个工业园区带动高新技术开发区,再以石化工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辟一个石化中心区,这就做到了在产业布置规划上的超前性。”曾志指出,除了要因地制宜制定城市规划,还需要具有超前性。目前广州市加快建设南沙新区成为城市副中心就体现了超前性在城市规划方面的重要性,他还建议规范化建设城市规划管理队伍,培养出具有超前性远瞻性的工程师,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C、依托高新技术产业 推进城市智慧管理

农工党省委会秘书长龙建平也指出,城市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不能 “一刀切”, “比如说粤北山区,韶关市山多人少,城市规划就应该以绿色环保旅游这个特色来发展部署,不能‘一刀切’。”

“城市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高新技术,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都是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在一起的。”龙建平建议,广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以相应企业的高新技术发展聚集人气,以此为契机引进高端人才,为城市规划建设添砖加瓦,从而带动城市发展。

《实施意见》指出,要继续推进广州市番禺区、深圳市坪山新区等11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细化的要求:要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进城市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慧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