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缘

2016-12-16 02:2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刘军

 

我书房那高高的褚色柚木书柜里,放着一份份已发黄的往来公文。这是有关部门采纳我或我与其他委员联署的有关经济、文化、社会科学、新闻、民生等提案的覆文。还有一份1988年我在省政协六届一次全会题为《全方位、全过程加强青少年教育》的大会发言。对这些已经发黄的文件资料,老伴一直问“留下来有何用”,让我销毁。我当然不肯,这些文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作为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记录和见证。特别是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教育厅关于完全同意我和郑达、郁茹、黄笃维、韦丘、杨嘉等几位委员提出《关于加速发展广东教育事业八条建议》提案的覆文,记录了我和这些有识之士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缘,我一直视如珍宝,十分珍惜。

19855月,在我快到60岁时,被增补为第五届省政协委员。当了委员,心头增添一份厚重的使命感,决心竭尽全力,参政议政,不负人民的期望重托。

其时,广东省正乘改革开放劲风,敢为天下先,推行改革开放。已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冲破了工业、农业、物价等等方面旧体制的阻碍,经济迅速发展,形势很好。但因历史的欠账太多,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很多,与经济迅速发展很不相称。我利用长期当新闻记者的身份和经验,花了一周时间,作专题调查研究。通过对收集到的材料综合分析,准备了一份《必须迎头赶上,迅速发展广东教育事业》专题发言,预备在省政协五届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问题,以期引起重视。

我被编入文艺界别大组。因为我准备的是教育问题,与文艺界别有差异。所以我是在第二次分组讨论会上作“越界发言”。我郑重地说:“我现在要向各位提一个‘题外之题’:建议重视解决我省教育滞后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比经济迅速发展,我省的教育事业是‘滞后’了。”我在发言中,详细列举了我省各类学校入学率、升学率、师资队伍、教育财政投入等方面,和京、沪、江、浙先进地区比较,和全国平均水平作了比较。我说:“六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存在三个‘落后’:比起经济发展落后;与全国不少省区比落后;从我省当前四化建设需要和今后持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比较是相当落后。”

发言中,我列出了一份详细的数据:

我省有6000多万人口,文盲有几百万。

从每万人拥有学生数来看,全国与广东名次排列分别为:大学生16.5人(全国),广东12人,排第20位;高中生72人(全国),广东63人,排第22位;初中生383人(全国),广东320人;小学生1292人(全国),广东只有1230人。

广东的升学率低。高中升大学,1983年全国排位为倒数第六。1985年排第20

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1984年的高中教师中大学毕业仅占38.8%;初中教师中,大学毕业(包括大专)仅占27.3%;小学教师中,中师毕业生仅占一半。

“严重的是由于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成为不‘令人羡慕的职业’,人才外流严重。六五期间,全省培养高师、中师毕业生共6.92万人,同期却外流2.2万人。教育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差,全省有100所以上小学的班级因无课室,只能在树底下上课;因课室破烂失修,倒塌以致压死学生、教师的事时有所闻……”

我的发言引起震动,讨论会的议题很快便转到抢救教育上来。委员都热烈发言,到临散会,大家言犹未尽。组长郑达(文化厅党组书记)提议:“刘军同志的发言和建议很好,我现在建议就请他撰写提案,我们联署正式提交大会向上级反映并要求解决。”

这个提案的建议部分,提出了包括党政重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八条。提案得到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教育厅的重视采纳,《南方日报》也摘要发表。教育这个百年大计之事,至此引起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情况有了初步改善。

但教育发展,前路漫漫。五年过去,1990年,我参加省政协委员视察团,深入到革命老区丰顺县一个又一个农村小学考察,看到不少校舍仍非常简陋。有的课室四壁破烂,上盖瓦片脱落,学生两个人坐一条长凳,在“三脚桌”上听课、做作业。下雨天,课室就像水瓜棚,漏雨停课。领队的王屏山副主席看了心酸,感慨万千地说:“解放40多年了,老区的孩子都不能好好上学,我们真对不起老区的乡亲啊。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呀!”回到梅州市,委员大声疾呼,谈所见所闻,随即写了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送梅州市委和省里……

社会在发展,认识在提高。此后,我们国家明确把“科教兴国”作为一个国策。

韶光飞逝,1998年,我的委员任期满卸职离休,但还“离而不休”(郑达语),我依然关心国事。是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同志到广东主持工作,他吁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向他提出对省的工作建议,反映社情民意,以“直通快车”方式送交他。

紧接着,李长春同志到基层调研,在省委常委会上提出大兴调研之风,订出《广东跨世纪十大专题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全省工作的大政方针。会议通过他的提议,次日的《南方日报》公布了《广东跨世纪调查研究十大专题》。我拿着报纸,反复地阅读和琢磨,心里非常兴奋。但我在仔细研究十大调研专题的具体内容后,发现在有关人才问题调研专题中,竟无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调查。

我感到,要发展经济,改革是动力,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科技兴粤,自主创新则要靠人才,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广东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而教育则相对滞后,这势必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当晚,我提笔给李书记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李长春书记:

最近,省委决定开展增创广东新优势调研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很好。从已公布的《广东跨世纪调查研究十大专题》来看,抓到了关键,涵盖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没有调查我省教育事业的情况。

科教兴省是我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必由之路。无教则无科,无科则经济不能快速、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把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重要地位,这亦应成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此,建议增加以下三个内容:

1、我省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北京、上海等先进省市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症结何在?

2、应采取什么对策、措施,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保证?

3、近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规划的设想。

当否,请指示。

此致

                                                     敬礼

       

199849

 

我的见解得到李书记重视,他批示:“瑞华、祀仁:有道理。可涵盖在培养人才专题内。”

      为落实李书记的批示,卢瑞华省长批示:“请省委研究室把刘军同志意见补充到相关的调查提纲中。”

高祀仁副书记则批示省委政策研究室:“请按李书记、卢省长的批示落实。”

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关则文建议:把刘军同志提出的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纳入第八专题(关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很具体的操作性意见。

这件事情的结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高教局局长许学强、省教育厅厅长江海燕等部门领导组成一支近20人的调研队伍,经过到省内外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题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建设教育强省》近7000字的调查和建议报告,提交省委作决策参考。这份调研报告也为此后省委作出把广东建设成为教育强省的方针,从而带来我省教育的欣欣向荣局面。

此后,我继续就兴修水利、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发展旅游文化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和吕坪委员(省文联原党组书记)提出加强对离退休干部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议,得到长春同志及时批示采纳。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厅、社保厅、老龄委等五个部门贯彻其批示,专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文件。

2002年元旦前夕,李书记与省、市领导黄华华、蔡东士、林树森等登门向我慰问拜年。李书记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多年来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不少建议,关心全省工作,我特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春同志的话语令我非常激动,十分感谢。时代在前进,中国在前进,广东在前进,广东教育事业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局面,于我,此愿足矣。

水有源头树有根。我曾经是一名园丁,建国前接受的是师范教育,对教育有一种割不断的情缘。教育关乎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经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强国之本。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少年下一代的重任,是国家命运之所赖,民族未来之所系。卢梭说:“在所有一切有关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 因为与教育的这种缘分,将届耄耋之年我又担任了7年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继续以“园丁”为职志。

“百年大计,教育第一。”为了国家的未来,我想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思想插上翅膀,飞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