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无悔的选择——记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陈德华

2016-12-16 02:2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绿色,无悔的选择

——记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陈德华

 

曾维浩

 

岭南,南海之滨,绿色是大地的基础色。这是一种不分季节的绿。春雨过后,这绿色绵延不绝,静静地映在丽日蓝天下,每一片树叶闪着明快的光泽。岭南的树木有着鲜明的特色,不结果的树木花开得红艳,比如木棉、三角梅,结果的树都不喜欢开艳丽的花,比如荔枝、龙眼、芒果,花穗都溶在浓绿里。夏天到了,无论天气多么炽热,每一片绿叶总是带着感恩的微笑,仰面迎着阳光。秋天,绿树将吸足了阳光雨露的沉甸甸的果实,奉献给辛勤耕耘的人们。冬天,没有霜雪的摧残,旧绿尚未褪去,新绿已上枝头。

  生活在这浓绿里的人们感觉到四季不够明显。只有脚踏实地耕耘土地的人们,才能精细地计算四时八节,春种秋收。陈德华先生就是众多耕耘者中的一位,与其他耕耘者不同的是:他将绿色作为人生的追求,赋绿色以理想、激情,用知识去培植,用智慧去经营。

二十年来,他像一棵勃勃生长的树,张开臂膀承接阳光雨露,脚扎根于大地。在珠海“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他层层叠叠的脚印。

 

一、 绿色的诱惑

  1984年,18岁的陈德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农大果树专业。在这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中,没有一个成员支持陈德华的选择。陈德华在所有的志愿里都填上了农业大学、农业学院。那个时代,差不多所有农家孩子高考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跳出“农门”。而倔强的陈德华却不顾家人的反对,执著地选择了学习农业。接到通知书时,哥哥瞄了一眼,就把华南农大的入学通知书扔到地上。陈德华捡起地上的入学通知书,登上了南下的列车。这个质朴的乡里孩子学了四年果树专业后,再次南行,被分配到珠海果树研究所。许多选择了其他大学的中学同学分配到了广州、上海、北京等繁华都市,即便华南农大的同学,虽然学了农业,许多人也选择了都市。而陈德华分配到了这个新兴城市的远郊。这里没有轰鸣的机器,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只有寂静的田野,葱郁的果园,鸭戏鱼池,蝉鸣高枝。当时这个城市只有一个红绿灯,而果树研究所离这个红绿灯有二十公里之遥。这是绿色的选择,优雅而富有诗意。绿色代表青春、生命、希望。绿色承担了大地的呼吸。

  一个热爱绿色的年轻人回到绿色的环抱中;

  一个亲近土地的年轻人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在别人争相走进高档写字楼的时候,陈德华走向原野。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到果园里去转,剪枝施肥,闻花香鸟语,看硕果累累。1991年,组织上任命陈德华为副所长。时隔一年多,19932月,这个年仅28岁的小伙子受命担任珠海下栅水果场场长、果树科学研究所所长。此前,陈德华准备春节回湖南老家结婚,拜天地父母。可是水果场遇到了困难:好好的年橘卖不出去。好在那时场、所合一,是国家事业单位。于是政府动员,将年橘低价分配到珠海的各个单位——直到我去采访,陈德华对这件啼笑皆非的事情记忆犹新,仍然不好意思地问我:“那时你们单位分到了没有?”新履任的陈德华不能回家去结婚了,他与其他同事一起,守着年橘卖完。3角钱一斤的年橘,100万斤也才能卖个30万元,而且卖得这么辛苦,需要动用行政的力量。这件事给学果树专业的陈德华触动极大。他一上任就主张水果场放弃传统的柑、橘、橙,种植最富有岭南特色的佳果荔枝、龙眼。果树应该充分利用地理和气候优势,虽然“橘生南国”,但在雨量充沛的南海之滨,它的甜度就比不过湖南、江西。古代诗人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豪情,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专宠。水果场为什么不种植荔枝呢?陈德华的想法也有人支持。所有同事都知道荔枝、龙眼比柑、橘、橙价格高,但同样知道荔枝、龙眼的种植技术不够过关,产量不稳,靠天赐产。改种荔枝、龙眼,费时间、有风险。守着现成的柑、橘、橙,不指望多赚,却也不需要增加任何有风险的投入,完全按传统操作,总有些收成。在这个关键时刻,知识赋予陈德华勇气:我们是果树科学研究所。果农们没有解决的难题正是科研所应该解决的课题。知识改变未来。对陈德华和他的果树科学研究所而言,则从改变一棵树开始。陈德华回到母校请来自己的老师共同攻关,将珠海下栅水果场定为华南农大的教学科研基地。两年过去,陈德华与自己的老师、同事们一起探索出“螺旋环剥促进妃子笑荔枝丰产稳产的应用技术”。此项技术获得了珠海市科技进步奖。用了几年时间,陈德华所在的科研所(水果场)的果园大部分种上了荔枝、龙眼。

 

二、 绿色的攀登

果园的绿是眼里的绿,学果树专业出身的陈德华还有一份心里的绿。

  以仕途而论,珠海果树科学研究所(下栅水果场),仅是一个科级单位,真的不值得提起。但是对一个果树科研工作者,这却是一个难得的平台。陈德华可以实现更高的理想了!

  陈德华深知,后有华南农大的科研支撑,前有优质水果的广阔市场,自己仅有一两项保障荔枝高产稳产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1998年,中国加入WTO的谈判正紧张进行,陈德华密切关注到每一个进程,适时提出了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构想。这一构想具有常人难以理解的前瞻性。中国人才摆脱贫困实现温饱不久,沉浸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情怀里。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经在挑剔农产品的质量了。人家制订了一个体系来限制食品里的农药残留量,确定食品里的各项指标。中国人才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人家早已从“吃得饱”跃升到“吃得又好又安全”的层面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已势不可当。中国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吃饱喝足”的层面。陈德华和华南农大的教授们看到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还没有标准,但在未来的生产里,它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否则,我们的农产品就无法走向世界。有人不理解,甚至反对。陈德华确实太好动了,才把低价果树改为荔枝、龙眼,且攻下了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没两年,应该消停消停了。攻绿色食品生产这一关,整个中国才刚刚起步。珠海果树科学研究所太小,虽然有华南农大的科研支持,但给果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可能也不可行。你敢再次拿实现了高产稳产的果园去做试验?

  陈德华一边做同事们的工作,一边与华南农大的教授们认真研究、制订计划、设计各项指标,在广东省率先导入TQM管理系统。能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陈德华心里最清楚。他对珠海的气候、果园的土壤情况了如指掌。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投入、科学的管理,一定会获得成功的回报。有了理念,有了这个切实的目标后,陈德华身体力行,一步一步地去做,果园不施化肥,用有机肥代替了化肥,用物理方法除虫害,灌溉标准化。在省市农业、科技等部门特别是省绿办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03月,“金果达”荔枝获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17月,“金果达”荔枝获AA级绿色食品认证。人们很难相信:广东省首个获A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也是全国首个获A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水果产品,来自名不见经传的珠海果树科研所。唐代美人的至爱,古诗人笔下的岭南佳果,在倡导绿色食品的时代,一举夺魁,再享盛名。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尚不知道,AA级绿色食品是绿色食品认证的最高级别。当然,更高级别的是有机食品。

  正因为人们对绿色的习以为常,当“金果达”荔枝从北京捧回AA级绿色食品证书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理解这份证书的确切意义。所有的果实都来自于大地的绿色,难道还有什么水果不是绿色食品吗?而这个证书的分量,只有“金果达”的当家人陈德华心中最清楚。为此,他在珠海金鼎的果园边,召开了一个简朴的新闻发布会。与会的人们还在品尝、对比AA级绿色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差异时,陈德华已沉入了有机食品生产的谋划里。

  此后,陈德华率领他的团队,鼓足勇气,在绿色的阶梯上一级一级攀登。

  200310月,金果达荔枝获有机食品认证。至今它仍然是唯一获有机食品认证的荔枝。

  200410月,金果达龙眼获AA级绿色认证的同时,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

  20036月,金果达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20046月,金果达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

  200610月,金果达荔枝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也正是陈德华率领他的团队在绿色的台阶上不断攀登的时候,生活进一步富足起来的人们开始注意生活的质量,国家也开始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的普及宣传。在珠海,“金果达”就成为水果质量的代名词,成为人们的送礼佳品。在别的水果丰产,价低伤农的时候,“金果达”一枝独秀,以稳定高于一般水果2~3倍的价格供不应求。从2002年起,示范区生产基地每年约20%的优质荔枝出口欧洲,成为珠海市首批出口欧盟的水果。也许它的量还不够大,但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壁垒,对国产水果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20037月,生产基地被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评定为珠海市首家水果出口生产示范基地。

  这就是品质的优势!

这就是绿色的魅力!

 

三、绿色的奉献

  早在1997年,踏实肯干,不事张扬的陈德华就获评珠海市劳动模范。A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成功,让陈德华在2001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陈德华被选举为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一个执著于绿色事业的高级农艺师走进了参政议政行列里。在果园里默默耕耘的陈德华意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将眼光放到了更远处,他将绿色“染”到了更深处。

  科研所与水果场已成功地实施了改制,不再是国家事业单位,转而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为了利益,陈德华和他的团队也许应该设置自己的技术壁垒,用自己独到的技术生产高价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站在一个高处,在水果业界笑傲江湖。但是科学工作者的良知、政协委员的使命感让他深思:在珠海,乃至在广东,仅有一个丰产稳产的“金果达”是远远不够的。市场需要优质水果,农户更需要生产优质水果的实用技术。当金果达的荔枝持续丰产稳产,价格一直处于市场高端时,斗门农户种植的数万亩荔枝却还是靠天吃饭。有一年,农户的荔枝丰产了,一场雨下来,却有80%的糯米糍爆开了皮,成为无法上市的烂果。陈德华是研究果树的,他不能对这片更广阔的土地保持沉默。

  他建设了绿色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请来农户参观什么是农业生产标准化。脚踏实地的农民是不会听你指指画画的。除了种植大户愿意来拜师。许多农户最开始怀疑“金果达”的诚意,并不愿意来。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伤心”。他们不相信“剥皮”(螺旋环剥)会让荔枝长得更好,不相信把冬天浓密的花穗抹去,第二年会结出更好的果实。陈德华只好把他们当尊贵的客人,出交通费,请吃饭,让他们先来看看。农户来了,吃了饭,听了课,再到果园里去实地考察,看螺旋环剥,看冬天抹花。农民记住了那些处理过的树,到采果的季节,再来一次,确实看到了累累果实,圆润饱满,第二年,他们才在金果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剥皮、抹花。

  金果达通过“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把自己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向广大农户示范推广,接连建立了斗门镇八甲生产示范基地、六乡科技推广基地、博罗县罗浮山生产示范基地、连平县内莞葡萄园、揭西县水果生产示范基地(扶贫点)。对这些基地,金果达从种苗供应、生产资料、栽培技术到产品销售,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基地的成功经验又辐射周边产区,直接带动了3000多户果农进行科学种植,平均每户增收2500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取得了一系列果树科研成果后,受相关部门委托,陈德华和他的团队起草了《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分别于20047月和20052月由广东省、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

  2005年,陈德华的团队与华南农大合作的“荔枝果实套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广东省年度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第二年,此项目又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可以罗列的奖项还可以更多。陈德华不经意地将那些获奖的资料收了起来。也许,他觉得这是一个果树科研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四、绿色的建言

  陈德华深知,一名新时代的政协委员,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须切实履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义务,积极建言献策。20041月,在广东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陈德华作为第一提案人,递交了《关于发挥大学城效应的建议》。关于参政议政,一直脚踏实地的陈德华有最切实的体会。他说:“我从来就实事求是,提实际问题,并事先有调查,一事一议,有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建议。”陈德华耕耘的土地,正是华南农大的教学、科研基地。他的老师们和他一起解决了不少生产中的难题。所以,当“近年来,国内省内有不少高等学校到广东各市开设分校或相对独立的校区,出现一批大学城”、“珠海的大学城已吸引了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时,陈德华敏感地意识到“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将给当地的文化素质、知名度及第三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建议中,他扼要就大学城的机构设置、社会服务功能等提出了五条意见。珠海市人民政府在“珠府案[200425号”中充分肯定“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这对珠海市今后办好大学园区将有重大作用,也会进一步促进珠海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71月,陈德华又递交了《关于把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转为公益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建议》。这份提案看似为一个单位争取财政拨款,实则与时俱进,对执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20054号文件、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中央文件要求“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截至200612月底,广东省共有156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在全国名列第13位,明显与广东省的经济地位不相符。而省“绿办”原为农业厅属下自筹经费的事业单位,其职能为:受国家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委托,负责受理广东省农业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前期审核工作,管理绿色食品标志;负责全省绿色食品的宣传、指导、服务等工作。在审核上报工作中,省“绿办”没有收费的权力,其所有费用只能从项目的专项经费中开支,而专项经费用于人员的工资、办公、差旅支出违反财务制度。提案人急绿色事业之所急,想绿色事业之所想。因为有了经费保障,才能稳定一支队伍,保障其正常运转,适应绿色事业的发展要求。

  这一提案亦得到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采访期间,陈德华微笑着告诉笔者:“这个提案已圆满解决了。我是一个基层委员,不会提那些大而无当的建议。相信这个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作别采访者,陈德华又习惯走进他的果园。远远看去,他已融入了他挚爱的绿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