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哥的座右铭——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敏标

2016-12-16 02:2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标哥的座右铭

——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敏标

 

司徒沛

 

在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者和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事找标哥”。

他们说的“标哥”,就是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敏标。

在陈敏标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他自撰的书法作品:“认真干事  糊涂做人”。

这既是陈敏标的座右铭,是他诚挚的自勉,也是他做事为人的写照。由于他认真干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为客商和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所以大家有事都来找他,他也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赞誉。

 

1989年,陈敏标从苏州环保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来到江门,先后在市环保局监测中心站、环保工程公司、环保科研所和江海区环保局工作,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几年中,他除了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在《环境工程》、《大气工程》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锅炉烟气过剩空气系数求算模式的研究》等3篇论文,“厨房烟气净化器”等4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厨房烟气净化器”成功转化为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因而被授予“江门市侨乡建设突击手”、“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江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5年,27岁的陈敏标被任命为江门市江海区环保局副局长,是江海区最年轻的科级干部。1998年,他先后担任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和江海区外经局副局长、局长,当选为第九届广东省人大代表。

2001年,年仅33岁的陈敏标担任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是江门市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同年还担任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江门市委员会副主委。

陈敏标在开发区分管的是招商和征地工作,对工业园的开发负全责。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主要工作,是开发区成功的关键。一些开发区就是因为招不到商,引不到资,出现“开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成为大晒场和荒草地。

招商引资,任务艰巨,担子很重,陈敏标想尽办法,多管齐下,举重若轻,使招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留下许多佳话。

20023月,台商张文光先生来到江门,对在江门投资办企业进行试探性考察。接待他的就是陈敏标,一见面,陈敏标便用流利的闽南话向张文光表示欢迎。仿佛他乡遇故知,张文光顿时对这位理着平头、个子高大、气质儒雅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在以后的交往、接触中,陈敏标经常用闽南话跟张文光交谈,介绍情况,回答问题,把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当张文光得知陈敏标是广东罗定人,经过刻苦学习才学会一口纯熟的闽南话时,不由得十分感动和佩服,在江门投资办企业的事很快也就敲定了。

张文光先生的派力士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落户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业务迅速发展,但是很快就遇到了熟练工人紧缺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

陈敏标得知情况也为之着急,千方百计替他们想办法排忧解难。恰巧,一位老同学从家乡来探望陈敏标,交谈中说到:罗定办了许多技工学校,毕业生都介绍到深圳特区的外资厂去工作,十分抢手,罗定已成为“西部人才输出基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敏标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立即亲自出马,与罗定教育部门牵线搭桥,让派力士公司与有关技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让技校毕业生到该厂工作,既解决了工厂技工不足的困难,又为技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渠道,一举两得。

陈敏标为企业解决了大问题,使张文光先生深为感激,逢人便赞,赞扬陈敏标做事认真、实在,赞扬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优越。

陈敏标亲商、爱商,热心为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是企业“及时雨”的美誉也在客商中传扬开来,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来找他商量,他也总是热心地帮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把困难一一解决。他也经常到各家企业了解情况,问长问短,和开发区的老板相处融洽,如同兄弟。老板们对他都不称“主任”而叫“标哥”,大家也就不约而同“有事找标哥”。

在招商引资实践中,陈敏标总结出一条经验,叫做“以商引商”。他说:我们服务好每一位投资者,让他们落户放心,生产宽心,经营安心,生活开心,他们就会把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告诉自己的朋友,客商说一句好话,胜过我们说一万句;他们每个人给我们引进一个项目,开发区的发展就快了,这叫“11”工程;他还把招商工作的要诀归结为“勤奋、诚恳、服务”三个中心词,勉励做招商工作的同志要做足这三方面的功夫。

在陈敏标“认真干事”的影响和带动下,负责招商的全体同志辛勤、努力工作,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迅速打开了局面。每年平均引进项目50多个,已有400多家企业落户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252家已投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超过15家,累计利用外资11亿多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赫赫力士和德国的上市公司森美乐集团、日本的易威奇以及国内的一批大企业也成功落户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9年,开发区的产值是10亿元,税收是2000万元;到2007年,产值已经跃升至130亿元,增长了13倍;税收也增加到32亿元,增长了16倍。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绿色制造业基地已经在江门市区南部崛起,往日的鱼塘水洼变成了高楼、厂房、绿地、公园,成为繁华的都市新区。

 

征地,是开发区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更是一份蕴藏风险的工作,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难”,有人戏言是“危险的恋爱”。有些地方在征地中出现的光怪陆离现象,印证着这些说法言之不谬。

陈敏标负责开发区的征地工作。他注重处理好国家发展与农民切身利益的关系,妥善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协助,使开发区10平方公里土地的征用得以顺利进行。

陈敏标有什么“秘诀”,把征地工作搞得这么出色呢?

关键一条,就是敢于解放思想,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提出并且实施“15%”(在征地中留给农民15%的自留发展用地)这一与农民共享开发区建设成果,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双赢战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要他们心甘情愿把土地拿出来,交给开发区搞建设,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更要让他们知道、看到办开发区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为了解决农民失去土地的生活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除了按国家规定切实兑现征地款和各项补偿之外,陈敏标在开发区领导班子中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在征用的土地中拿出15%作为农村发展用地,帮助他们上项目、办实业,增加集体收入,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让农民享受到办开发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这一做法,当时还没有先例,政策上还是空白,风险很大,不少同志有顾虑,不愿意第一个吃这只“螃蟹”。在市领导的支持下,开发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这一做法作为开发区的决议定了下来,坚决推广下去,长期坚持下来。土地征用以后,开发区搞好“五通一平”,把位置最好的地方、最有前途的项目作为村的“自留地”,在经营上给予扶持、帮助。经过村民大会同意,征地款不分光吃光,用作企业发展资金,使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来源,以利于改善村民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发区内有一块位于高速公路边的土地,中石油公司计划在此建设加油站,土地租金较高,收入稳定。这块地原来是直冲村的,开发区领导班子便把这块地和这一项目作为直冲村的“自留地”,让租金作为村的集体收入。该村村民很高兴,深感政府办开发区是为村民的利益着想的,因此在以后的征地中全力支持配合。有些村为支持开发区的建设,心甘情愿将未使用的征地资金放在开发区,由开发区保管。

由于坚持实施这一“双赢”战略,办开发区以来,征地范围内的几条村庄集体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村民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东南村,2001年工业总产值76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586元,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256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57元,分别增长了2倍多;南山村的工业总产值由1527万元增长到16500万元,增长了10倍;麻二村的工业总产值由4849万元增长到38200万元,增长了7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15%”的做法是符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利。前年,广东省有关部门肯定了“15%”的做法,下发文件,在全省贯彻实施“15%”这一还利于民的措施。

陈敏标提出“15%”的建议,充分显示了他思维的前瞻性,是他“认真干事”的又一体现。

征地工作,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陈敏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充分理解、体谅村民,又区分情况,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在征用某村一块土地时,陈敏标发现:村民有些房屋没有办理契证,这就会影响对他们的补偿。陈敏标了解到:他们因为不清楚程序,所以办了几年也办不好。他一方面让干部给村民讲清办事程序,协助村民填写有关表格,另一方面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特事特办,几年搞不好的事情,仅用十来天就办妥了,使村民得到合理的补偿,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村民们都很感激陈敏标,此后有什么事情都主动找他商量,寻求帮助,“有事找标哥”这句话,也就在村民中传扬开来。

有一次,开发区几个项目一齐上马,要平整一块已征用的葵林。施工机械开进葵林时,却遭到部分村民的阻拦。他们情绪激动,不准施工队动葵林,并且扬言要越级上访。村民聚集喧哗的原因是:国家调高了征地补偿标准,规定对以前征的地也按新标准给予补偿,村民要求立即兑现征地补偿款。

陈敏标立即赶到现场,向村民耐心解释:征地补偿遗留问题,开发区已决定按上级规定予以补发,并且一定在当年兑现。他还主动承诺,如果年底不能兑现就找他,由他承担责任。由于有“有事找标哥”的口碑,又有村干部配合做工作,村民平静地散去,不再干扰施工了。

陈敏标认真干事,说到做到,抓紧组织资金,在年底前把应补偿的征地款全部兑现。

对于部分人提出的不符合政策或者过分的要求,陈敏标就耐心做思想工作,积极疏导,使他们心悦诚服,放弃了先前的要求。

在陈敏标负责开发区征地工作的8年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征地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对此,有些开发区的征地同行由衷地佩服,说:“几年时间集中征地8000多亩,没有发生一件上访上诉,标哥真是有办法!”

 

2002年起,陈敏标担任民建江门市委员会主委。2003年,35岁的他当选江门市政协副主席,成为厅级干部。他连续当选为广东省九届、十届政协委员,成为江门市很有活力的政坛新人。

作为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陈敏标发扬了一贯的认真干事作风,履行职责,建言献策,积极参政议政。在省政协会议上,他是敢言、直言、多言、善言的委员之一,讨论中很少说“官”话、套话、空话,所提的提案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言之有物,切中时弊,大都为有关部门肯定或采纳。

鉴于有些部门的统计方法不够科学、不够准确,把庞杂纷纭的统计数字简单地归结为“人均产值”、“人均收入”、“人均增长”、“人均GDP”等,不能客观、具体、真实地反映各地的情况,也不能为国家进行决策提供科学根据。2004年,在省政协会议上,陈敏标提交了《关于开展广东低收入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增强政府宏观调控敏感度的建议》,建议对统计方法进行改进。该提案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并作为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的意见,得到了国务院领导重视,副总理曾培炎作了批示,对他提出的建议作了肯定和表扬,并提请有关部门参照实行。

针对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公仆思想薄弱、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陈敏标带领市政协和民建市委会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通过深入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解决机关“五症”(冷漠症、自闭症、学欲不振症、浮躁症、疲劳症)的对策与建议》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在内部刊物《江府调研》上全文予以转发,对促进机关作风建设起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民建会江门市主委,陈敏标意识到: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要发挥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因此,他努力组织好民建江门市委会的参政议政工作。

2002年,他在民建江门市委成立了“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挑选对社会有观察分析能力、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参加,每年组织一批参政议政题目,发给各支部选题、调研。他亲自出题、阅卷、组织讨论,使大家达成共识,形成提案,再提交给市人大、政协作为议案。

几年来,民建江门市委会向省、市、区三级政协共提交议案141件,人大建议6件,社情民意300多条,提案质量很高,其中,《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建议》、《打造好“四个名片”》、《促进我市文化名市的建设》、《抓住新一代照明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把我市建设成为光源电子产业基地》等提案被认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许多建言献策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采纳,有些已经实施。

2008年,民建江门市委会在江门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四个翻一番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言献策活动”中获得两个三等奖和一个二等奖;民建会借开平碉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提出《关于整合我市旅游资源,把我市旅游事业做大做强》的提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的同时,陈敏标带领民建市委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很多实事,每年坚持组织送戏下乡、送医下乡、送法下乡。在这些活动中,他总是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民建会与各界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宣传党的统战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民建江门市委会举办的两场高水平的“宣传中央5号文件的古筝表演晚会”,受到各方面的热烈欢迎。陈敏标也发明了“演奏假指甲”,获得了又一项国家专利。

陈敏标坚持“认真干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党和人民的赞许和信任。

2007年,他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民建“九大”会议;同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员会常委,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敏标为国家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是,你若果问他:何时得到过什么奖励,何时当什么“官”?他却相当“糊涂”,一问三不知。要了解自己的情况,他还得找办公室的同志帮助,找档案记录。

为了征地,陈敏标经常下乡,与村干部打交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换届时,有的村干部落选了,征地时他仍然会去找他们了解情况,请他们协助做工作。有人提醒他:此人已不是村主任了。此时,他会摸摸头,笑笑说:啊,我又忘记了!

其实,他并不是忘记村主任已经改选了,而是他认为别人帮助过开发区,不应因为人家不当“官”了就心存鄙视,人一走,茶就凉;他力挺返聘离任的村委会老书记、老主任为征地顾问,发挥他们的作用。他说:那些为开发区建设发挥过作用的老朋友,我们不应忘记他们。

为了招商,陈敏标常年累月在外奔波,根本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可言,连回家吃顿饭都成了奢望。有时跟家里打了招呼,说当晚回家吃饭,可家里人把饭菜弄好了,左等右等,还是不见人回来。打电话去催他,他才抱歉地说:哎呀,我今晚临时有任务要陪客商,忘记向你请假了,我真是糊涂呀!

陈敏标性格豪爽,与人相处随和融洽,对自己的“身份”有些糊涂。人们不分年龄长幼,大都很少称呼他的职务,而是顺口叫他“标哥”,他也欣然应答。有人提醒他:你现在是市领导了,要注意形象。他嘿嘿一笑,说:我习惯了。

清人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向为世人所标榜和心仪。陈敏标的“糊涂做人”,悟得郑板桥此语真谛,正如毛泽东评价叶剑英那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能醉能醒,要明白时须明白,该“糊涂”处就糊涂,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境界。

标哥,你好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