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村里访名家 艺术品中叹风范——记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小洲村之行

2016-12-16 02:2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小洲村里访名家 艺术品中叹风范

——记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小洲村之行

江 英

 

一扫连日来的灰霾天气,小洲村迎来了灿烂的暖阳。

112下午,应广州美术学院赵健副院长和艺术家曹崇恩、梁明诚、尹定邦、尹秋生、周树坚的邀请,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王克曼、副主任陈忠烈、梁川和办公室全体同志,在杨珍妮副主任的引领下,前往海珠区小洲村拜访观赏几位艺术名家,观赏艺术园地,感受艺术魅力,共迎虎年新春。

     首先来到位于广州瀛州生态公园对面的曹崇恩雕塑园,这里占地面积五千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自筹资金并以雕塑家名字命名的雕塑园。一进园,大家立刻感受到这里纵横的河道和成林的果树所散发出的大自然气息,置身其中,放眼丛林里一尊尊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主题鲜明的雕塑,我们不禁被这些艺术品所吸引。此时,曹崇恩大师风尘仆仆地从工作室赶来,兴奋地为大家介绍园内一件件珍品。据介绍,这些作品的原作大多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纪念地和社会名流所收藏。园内铁锈色的主体建筑——曹崇恩雕塑展览馆,是以铁锤和钢凿巧妙地构成的,它独特的形象,凸显出主人讴歌真善美、乐于辛勤劳动的鲜明主题和风格。随主人步入馆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世界——林则徐、邓世昌、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宋庆龄、鲁迅、冼星海、齐白石、杨振宁、容国团、邓亚萍、杨利伟、钟南山、霍英东、马万祺……数百件时代精英塑像,栩栩如生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些力作,从纵的时间领域来看,包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时期,从横的空间领域来看,涵盖了政治、军事、科学、教育、体育、英模、港澳爱国人士等各个方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领略着不同时代的伟人风范。这些中华英杰、名流俊彦,如光芒四射的群星,让整个展厅熠熠生辉。我们不禁感慨:这一锤一凿,如此大量、如此广博而丰富,不但在中国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少有的。我们深深地为曹崇恩教授的满腔热忱和精湛艺术所感动。临别时,曹崇恩教授热情地赠送给大家一本精美的邮册,其中有一枚以他的冼星海雕塑作的纪念邮票。大家手捧邮册,心中再次升腾起浓厚的敬意。

沿着小洲村蜿蜒的小路,我们来到瀛洲泗海画室。这里是著名的设计界泰斗尹定邦教授的工作室。这是他退休后,回归平淡的作画生活而专门租用的画室。入得画室,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艺术气息,只见四面墙整齐地挂满了一排排油画,那美丽如画的大自然景色,被他生动而美丽地定格在画中。这些画有不少是描绘绿意浓厚的江南景色,尤其是小洲村的景色,也有不少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一幅幅油画流露出一首首优美的诗,让你情不自禁地去想往:这里天蓝欲滴,碧草如翠,云花清秀,碧水潺潺,野果飘香,白雪皑皑;这里你仿佛感到微风拂面而过;美丽的溪水静静地在身边流淌;你能听到放牧人粗旷的歌声和清脆的长鞭声;还有那悦耳动听的鸟鸣声;层层叠叠的枝叶;斑斑点点的光影,到处都呈现着无限的生机,每幅画都表达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对生活的热爱。如此丰富而美丽的画面,令我痴迷。细细观赏着这些画作,大家不禁疑问:为何作为美术设计界的大师,却在油画方面能有如此卓越的成就?仅仅几年功夫如何从设计大师变为油画大家?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取自何方?当大家围坐在画室品茶时,终于找到了答案:尹定邦教授热爱生活,并善于规划生活。自退休以来,他拿起画笔,大江南北四处采风,笔耕不辍,退休五年来共创作了六百多件油画作品,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真是“勤奋出天才”啊!对着一幅描绘小洲村美丽景色的油画,大家在赞美小洲村的自然景色时,他以自豪和热爱的口吻说:我是站在小洲村的垃圾堆里画出这美丽的景色的。小洲村今后会整治得更加洁净、美丽。正在感叹中,教授突然指着画板上的画说:“你们快看!”原来,画板上有幅基本完成的山水画,画面是小洲村河道上停泊着一只小木船,河边的绿树散发出悠悠古韵,传达着这里的宁静和美丽。此时,一缕阳光从画室的窗外射来,恰好准确地照射在画中的船身上,使船体通透明亮,充满活力,整个画面被阳光点缀得充满了生机,仿佛预示着新的启航,我们不禁都惊叹这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也许,这也叫天道酬勤吧!我们由衷地敬佩这位充满了智慧的设计家,他不仅善于美术设计,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设计出了美好的生活。在这小小的画室里,他让我们感悟到:只要你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用美的眼睛去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你就能拥有美的世界。

告别了泗海画室,走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只见河涌蜿蜒交错、造型各异的小桥枕溪流之上,古老的宫庙朴实淡雅,传统的民居参差错落,在绿树婆娑的掩映下,象一幅独具岭南水乡特的水墨画。如今的小洲村,还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洪流所淹没,传统的东西仍在这里传承,我们因此感到欣慰。来到“周树坚艺术馆”,这位于书坛、艺坛贡献良多的书法家主人早已热情地恭候在门前。一踏进艺术馆,我们马上被这里的园林设计所吸引,那用明砖砌就的前廊和用汉砖砌成的后墙,以及用明代马槽种植的绿色植物,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巧妙结合,相映生辉。最吸引人的是在露天院子的左角处有半月池水,水池边种植着一株笔直的竹,周树坚老师指着天说:“天为纸。我这有文房四宝。你看,竹是笔,水是墨,池为砚。”大家听罢细细观赏,对他的这个设计用意无不赞许有加。这里的牌匾、书法、陶瓷、古玩到处都散发着古文化的韵味,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老师兴致勃勃地领大家来到二楼的“陋室”,虽说这是间简陋的小屋,但室内摆放了一张大挥毫台,台面上的斑斑墨迹,让你不难想象这里曾聚集过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畅意抒怀、品茗论书,确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好地方。在“陋室”门前的露台上,大家围坐一堂,尝着桔子,欣赏着“陋室”的“满洲窗”,点评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享受在传统文化的雅趣之中,难怪中央文史馆和国务院参事室的人曾在此流连忘返。大家由此议论起广州文化的发展问题,都认为“周树坚艺术馆”可作为海珠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纳入海珠区的政府规划中,成为文化旅游点,借此宣传中国文化。当大家听说这个艺术馆是免费开放,周树坚老师是自筹资金每月支付一千多元维持开销时,王克曼主任和杨珍妮副主任不约而同地说:应写个提案,建议政府介入,利用个人资源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使国家和个人双赢,为打造海珠文化的品牌共同出力。老师听罢连连称谢。其实,小洲村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先辈们为小洲创造了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劳作的理想家园,这里有古道古桥,更有让人瞩目的是蚝壳屋古建筑,很值得宣传、利用在热议中,主任们商定今年文化文史委应开展“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调研”,届时就到小洲村来。看来,今天的小洲村之行还真收获不小!

沿着村边小径,来到“紫韵堂”。远远飘来一阵淡淡的樟木香,原来这是雕刻家尹秋生的木雕工作室。只见室内大堂里,教授正用一节一米见方的樟树木桩进行着“六羊”的雕刻创作, 这具木雕已初具雏形,六只羊头各具形态,意象丰富,想必通过这个木雕家的大手笔,这六只羊很快将生动起来。此时,教授谦逊地招呼大家参观他的工作室,并逐一介绍了这里摆放的雕塑作品。这些雅俗共赏的作品,基本上都很小巧,摆放在家里尤能增添艺术情趣。这里的木雕数量虽不多,但大家从中已品味出了教授的艺术才华。据悉,尹秋生教授的雕塑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得优秀奖,不少作品被全国美协收藏。多件玉雕作品、版画作品和藏书票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各种工艺美术展,并多次获奖。难怪他的作品如此受人喜爱!

带着樟木的芳香,我们来到雕塑家梁明诚的工作室。步入这个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未完成的巨幅雕塑林立两旁。梁明诚教授笑眯眯地迎上前来,引领大家来到后院的休息室。只见这里的小桥流水、情趣盎然。攀沿在墙壁上的绿色植物用它的根须整齐地伸展出一幕绿色的“垂帘”,别有情趣。入得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正前方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塑像,站在这具形神兼备的雕塑前,不禁联想起当年的重庆谈判。我想,梁院长的雕塑总能这样将你带入意境,让人浮想联翩。无论是写实作品还是抽象作品,他都能准确地表达出立意,引人深思,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站在室内《珠江母亲》的雕塑前,我想起了梁院长的代表作——摆放在星海园的《冼星海》;摆放在广东美术馆门前的《风浪》;摆放在星海音乐厅门前的《钢琴》……,这些杰出的带有强烈艺术风格的雕塑作品,融中西手法于一炉,以写实为本,加上现代元素,令人叹为观止。梁院长真不愧是位艺术大师!大家赞美着每一件作品,循序走到门边,看到桌上一尊形态逼真的邓小平小塑像,赞叹中,他笑呵呵地引荐出身边的一位年轻人给我们认识,对我们说:“这是他的作品,我的学生。”从他慈爱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是啊,他不愧是老一辈雕塑家潘鹤大师的得意门生、得力伙伴,也不愧是新生代雕塑家黎明教授的良师益友。他不但传承了大师的精彩技艺,也传承了大师的高尚品格。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尚人格担当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角色,为国家的雕塑事业传承技艺、培育新人、无私奉献。其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真不愧为后人的学习楷模。

夕阳西下。回顾起今天的小洲村之行,诸多时代名流、艺术精品再次在脑海中呈现风采。我们不禁感叹:这些雕塑园、艺术园、工作室集艺术家智慧之大成,给新世纪、新广州凭添了一个个文化园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添了一个个勤奋创业、奉献社会的学习楷模。今天的小洲村之行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艺术家的风采,也启发了我们一些人生的感悟和工作的方向。我们真心地感谢这些艺术家们,并祝愿他们健康平安!虎年吉祥!也祝愿小洲村的未来在大家的共同经营下更加灿烂如画!

                        

 2010年1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