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工到渔王——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李瑞伟

2016-12-16 02:20: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从渔工到渔王——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李瑞伟

 

 

晓音

一条鱼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听来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它的确改变了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命运。

当时代的年轮刚刚驶入20世纪,就有科学家预言:正在走向枯竭的海洋鱼类资源,像一把高悬于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许多国家为了保证几千年来维系着人类必须的食物链而实行了禁止某些海洋捕捞作业,实行休渔制度。

海洋鱼类资源的枯竭,让人们认识到不能光靠大自然的赐予,还应该通过发展和完善养殖业来协调供与需间的关系。此时,在广东粤西茂名,一种高产优质的养殖业悄然兴起,这就是罗非鱼的大规模养殖。这个被后来人称之为“罗非鱼金三角”战略的养殖业,使茂名近40万亩淡水中孕育出来的罗非鱼很快游出了国门并名扬海外。在西方快餐中,来自于茂名的罗非鱼以肉鲜味美取代了西方餐台上的金枪鱼,为茂名外贸出口业创下了可观的利润。罗非鱼的价格也由原来的每斤2~3元,上升到4~5元。大批的农民因此而致富,一条鱼真的改变了茂名数十万人的命运。

俗话说:“农业的苗,过河的桥。”在茂名,优质罗非鱼苗成了大批养殖户丰收的先决条件。这时,一位搭桥铺路的人出现了。为了让茂名的罗非鱼养殖业更大更强,他怀揣3000块北上取经,在1995,他说服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夏德全先生等人,把中国第一尾从美国空运过来的奥本品系尼罗罗非鱼放入茂名他经营的“三高良种繁殖基地”。而就是这尾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鱼,使他成为茂名罗非鱼养殖业风生水起的新闻人物。此人就是被人称为渔王的李瑞伟。

初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他的大型繁育场。一进门我们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渔王,他个子不高,身板硬朗,双目如炬,皮肤黝黑。

 

李瑞伟1959出生于一个养鱼家庭。在那个极左路线盛行的时代,他的父亲靠自己精湛的养殖技术,在不大的鱼塘里养罗非鱼并向附近的村民出售罗非鱼种苗。在当时,罗非鱼刚刚引进茂名,养殖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传统养殖业内,十有七八会亏损的情形下,父亲仍然坚持在自家的塘里放养新品种,而就是父亲的这一倔,使一家人逃过了一场又一场的饥荒。

但是,父亲也被人称作“鱼种佬”。小时候,李瑞伟在上学放学路上,常常被一些小伙伴追着叫“鱼种佬、鱼种佬”。那时李瑞伟就在心中发誓:将来我一定要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

而命运的车轮却没有向他自己设计的人生轨道上运行。1976年,高中毕业的李瑞伟带着满腔热情离开自己的家乡,经人介绍到茂名油公司做合同工。在当时,与所有从农村进入城市的青年一样,李瑞伟梦想着以自己的勤劳和才智在城市打拼出一方天地。

可是,随着在城市生活工作的时间长了,李瑞伟发现自己的梦越做越渺茫。合同工工资每月33元,除去交给生产队一半外,余下的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夜深了,想着自己儿时的梦想,想着自己到城市来工作的初衷,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李瑞伟决定自己创业。1980年,与朋友一起,他试着把南方的番茄运到北方去卖,这是李瑞伟第一次涉足商海,也就是这第一次,使李瑞伟他们赚到了7000块。望着厚厚的一叠人民币,李瑞伟有了胆气,他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商海。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没有让李瑞伟把这个目标持续下去。一次,因为火车运输不畅,几车皮番茄积压在车站库房中烂掉。这次损失把李瑞伟他们前面赚的钱全部都赔了进去。后来,李瑞伟又在商海摸爬滚打了几年,他做过家具生意,也开过小型加油站,虽然说吃饭不成问题,但李瑞伟仍然没有满足。

 “靠借鸡生蛋,自己没有一定的实力不行。”这是李瑞伟常常告诫自己的话。在他的人生理念中,做事情没有自己的实力就与农民靠天吃饭没有两样。

在李瑞伟的自我人生设计中,他往往会比别人多设计一些可能性,在旁人眼中这种可能性就是挑战性。人们常把“一步一个脚印”作为成功人士的行为标准。但是,李瑞伟却不拘泥于传统的做人准则,他为自己定义的关键词是“奋斗”与“进取”。从小,他几乎都是一路奋斗着走过来的。从少年开始,不管是在求学的路上,还是人生的理想上,他都以这种奋进的身姿朝着自己的理想行进的。

1980年下海开始到1985年,五年的经济积累和经验的积淀,使李瑞伟站在一个具有经济基础的起跑线上。怎样设计新的奋斗目标,又是他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

经商虽好,但更多地要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有时候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甚至血本无归,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没有技术含量的生意,往往都不能持续下去。与李瑞伟一起出道做生意的朋友,因为种种原因而败北的例子太多了。

正当他冥思苦想时,一次机遇为他确立了后来的人生航向。

1985年,按政策规定李瑞伟得到一个照顾职工子弟的招工指标,进入茂名市水产局下属的淡水良种繁殖试验场工作。进场前,李瑞伟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虽然说国营单位职工名声好听,但还是养鱼!这与他自少立下的誓言太相左了。但是,进场上班不久,他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淡水繁殖试验场里与鱼打了一段时间交道后,他发现:养殖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和挑战性的行业。从父亲他们老一辈养殖人身上,李瑞伟看到用传统的养殖手段哺育鱼种与市场需求差距很大。如果继续用循规蹈矩的方法养殖无异于还是靠天吃饭,要谋求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种想法,李瑞伟便寻找着又一个人生的突破口。

 

  一次,李瑞伟向父亲说起自己的苦闷和想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想法时,没想到父亲这个用传统方式养殖了大半辈子鱼,在茂名养殖业中久负盛名的老人竟然赞同他的想法。

有了父亲的支持,李瑞伟拿出自己的积蓄自费到南京大学无锡渔业学院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寒窗苦读使李瑞伟在学到了科学养殖技术的同时也认识了不少养殖专家。为了掌握更高级的养殖技术,1988年李瑞伟专程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习。在那里,李瑞伟认识了让他受益一生的中国水产研究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水产养殖专家夏德全院士。1995年,当李瑞伟在人生路上又遇到困惑,又在选择新的奋斗目标时,他想到了夏德全院士。他怀揣几千块,一路寻求良师益友。在中国水产科学院,专家们建议李瑞伟还是继续搞养殖业,并且把它做大做强,做成自己的事业。

专家们的建议让李瑞伟回来又睡不着觉了。他想,以自己在养殖场工作这些年看,养殖效益并不如人意。而养殖场是集体的,有抗风险的能力。从父辈们从事的养殖业看,养殖的赢家少之又少。尤其是我自己出来干,在茂名这个海滨城市搞淡水养殖,有发展前途吗?

回到茂名,李瑞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辞去了养殖场的工作,在茂南区公馆镇霞山选址建“茂名‘三高’良种繁殖基地”。

 但专家们用行动有力地支持了他。从中国水产科学院回来不久,夏德全院士就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们准备把第一尾从美国引进的优秀鱼种“奥本品系尼罗罗非鱼”交付给李瑞伟的养殖基地养殖。

 

那尾来自异国他乡的鱼,在塘里自在地游来游去。塘边站着许多看热闹的人。大家对这以硕大的身体与茂名本地鱼有着天壤之别的鱼品头论足,而李瑞伟的心里却沉甸甸的。

那些天,他像养第一个孩子似的,晚上怕鱼冻着,他守在塘边,白天怕鱼饿着他也守在塘边。那些天,家里人都很不理解他。连最理解他的老婆都觉得他带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这么上心。

而专家们却非常赞赏李瑞伟的这种精神。紧接着他们又放心地把美国奥本大学校长来华访问,送给中国的第二尾奥本品系奥利亚罗非鱼新品种鱼送到李瑞伟的养殖场。

第二尾新品种鱼让李瑞伟的养殖业如虎添翼,一年过后,经李瑞伟养殖场出塘的优良品种鱼苗就源源不断地从养殖场输出。李瑞伟也因此成了远近有名的鱼苗大王。

为了更好地保障种鱼的优良性,1996年李瑞伟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夏德全等专家多次来茂名亲临现场指导。2002年,李瑞伟精心经营的养殖场被评为粤西第一家省级罗非鱼良种场。2004年,在获得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立项报请农业部申请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资格之后,同年10月,“三高奥雄”牌奥尼鱼苗荣获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称号。

在养殖事业平稳发展的同时,不满足于现状的李瑞伟又开始为自己设计出新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的成功,除自己努力外,还要收集国外信息,对将做的事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是李瑞伟的座右铭,也是他成功的法宝。在“茂名‘三高’良种繁殖基地”的鱼苗占有“全国1/10,全省1/5”的巨大份额面前,李瑞伟又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说,前面几次的人生路上的选择是因为经济目标的话,这一次李瑞伟的人生选择就是人的价值目标的选择了。

与世间万物一样,鱼的雌雄是天生的,是别无选择的。在快速的鱼生长链中,雄鱼以体强身健,吃得多长得快而给养殖户们带来极高的回报。所以养殖户们都希望自己买到的鱼苗是雄性的。

培殖“超雄鱼”新鱼种,让鱼转性!这是李瑞伟的繁殖基地面临的一次新的挑战。

李瑞伟把这个目标当做一个攻坚战来打,他用重金购置了微卫星跟踪监控设备,请来了专家和技术人员,又长期接受湛江海洋大学的实习师生到基地,还用高薪聘用大学毕业生到繁殖基地工作。那些日子,他吃住都在鱼塘边,从取卵到孵化,到幼鱼苗的筛选哪一个环节都不敢松懈。盛夏,他顶着高温在孵化车间精心呵护着鱼苗,冬天又冒着严寒为鱼苗搭铺塑料薄膜防寒冻。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2007年,在“超雄鱼”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养殖基地将原先奥本尼鱼的雄性率由95%提高到99%以上。这个科研成果为所有的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养殖利润。而李瑞伟也以奥本良种罗非鱼当年养殖尾重达1公斤的成绩刷新了世界记录。摘下了世界养殖业中,奥本尼鱼之最这颗王冠上的明珠,成为一代“渔王”。

 

“人富要得像个样。”这话是李瑞伟在致富路上取得成功之后常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政协委员的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时时刻刻不忘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在李瑞伟的养殖场里,栽满了绿阴阴的果树和台湾罗汉松等名贵树种,奥本尼罗非鱼在养殖池里悠闲自在的游弋着。最让我们惊奇的是,四五百亩的养殖场四周居然没有围墙。

李瑞伟说,在三高良种养殖场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大都搞养殖。有许多村民都是先来养殖场拿鱼苗,等鱼长大卖了才来付鱼苗钱。近年来,他免费分期分批为家乡的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带动了茂名1800多户农户养殖罗非鱼。单此一项,就为农户增加年收入近3500万元。李瑞伟说:“三高养殖场与附近村民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有时候养殖场有事,村干部和村民还主动来帮忙。”

这些年,李瑞伟自己都记不清楚到底他为多少人免费提供过种苗。一次偶然中,李瑞伟听说附近一个叫吴丽清的村民,因患尿素症,高昂的治疗费使一家人生活十分窘迫。他二话不说,免费长期为吴丽清家提供鱼苗,并提供技术指导。在茂名地区,像吴丽清这种得到李瑞伟无偿援助的,多达500多户。

而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李瑞伟捐赠的对象除养殖户外,不论是修桥铺路,他都主动拿出巨款。据“三高”良种养殖场所在村村委会干部介绍,贯通全村的每一条水泥硬底化道路,都有来自李瑞伟的捐款,村委会的办公大楼主体工程也是得到了李瑞伟的大力资助才竣工的。到2007年底,除无偿向困难养殖户提供鱼苗外,李瑞伟向各种公益事业方面的捐款达110万元。

2008年春节前后茂名市遭受了50年不遇的低温灾害,损失惨重,李瑞伟的养殖场在这场灾害中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但他却置自己的困难不顾,积极响应广东省委及茂名市委“灾后重建”的号召,掷地有声地向养殖户承诺:“‘三高’良种养殖场决不会因鱼苗供应紧缺而提高销售价格,对面临停产的养殖特困户,免费赠送罗非鱼种苗;对较为困难的养殖户,则以赊销种苗的形式帮助养殖户恢复生产。”

20083月,听说香港“健康快车”驶入茂名,为茂名2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的消息,李瑞伟又送去了5万元支持“健康快车”。

2008512,当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时,李瑞伟在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送去了6万元善款。

从建场到现在,李瑞伟的“三高”养殖场共接收15名下岗职工到基地工作,帮助81名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

在李瑞伟以自己的勤劳和过人的才智,为自己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心弦的理想之歌的同时,荣誉也伴随着他。自2003年起,李瑞伟连续当选茂名市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被评选为“茂名市十大新闻人物”,2007年获广东“十大经济人物”提名。

在一系列的荣誉面前,李瑞伟他把目标定得更高了。在20083月,他拿出50万元科研经费与湛江海洋大学、茂名学院共同立项搞“水温调控与监测”、“人工孵化技术”、“遗传育种”等研究。按李瑞伟的设想,在罗非鱼的转性成功后,“三高”养殖场将面临着现代化社会高节奏发展的新挑战。让鱼在既定的时间内产卵,按人所需获得鱼苗,是他的“三高”养殖场面临的一个攻关难题。目前,这一科研项目不仅在国内属于新兴的研究课题,在世界上也处于尖端科技。

喜欢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上拼搏的李瑞伟,这一次又把自己放到一个新的起跑点上。

在基地的标本室,我们看到了那两条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奥本奥尼种鱼的后代,每条重达四五斤,正静静地泡在药液瓶里。如今茂名地区每年数万吨的罗非鱼,都是源自那两条鱼的鱼种。这不禁让我们对选育它们的李瑞伟肃然起敬。如果说称水稻专家袁隆平是“水稻之父”的话,那么称李瑞伟为“渔王”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