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一切
——记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陈善如
展锋
如今身居要职的人物,往往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驰骋疆场的气宇轩昂。所以,陈善如那不高的个子给人以学者的印象,应该是很自然的,这与他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也很相似,需要用学者严谨的头脑与智慧去统领全局。他的个子虽不高,可他近些年来所从事的工作,如果用标尺去衡量,应该是有相当高度的,至少应该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统揽全局,从根本上统揽广东省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社会经济的整体走向,乃至各系统与部门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要从科学与和谐这一高度去规划与协调,并对未来的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走向与趋势作出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与评估,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与政策,乃至项目。然而,他的眼睛也近视,需要借助光学器械去观察世界,待人接物,让人看去很像一个高等学府的学者。他正是透过镜片,对各种充满矛盾的客观世界,众多矛盾的纠葛与众多利益的争夺,有很透彻的观察,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并透过对本质的分析,对社会发展与经济改革的整体趋势,作出很详尽的描绘,其描绘之细致,仿佛多年后的事情已经提前出现,可以说目光如炬。这并非比喻,而是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他必须如此,尽管个头不高,却必须站在制高点上,尽管眼睛近视,却必须目光敏锐,因为他曾经是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是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最前沿的决策者。
举例来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就政策方面,制定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泛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专项规划,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广东省西北振兴计划,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铁路建设规划,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十一五”规划,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等;就政策方面,制定了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广东省投资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加快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广东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等;就大的项目方面,制定了部省合作广东铁路项目,广东内河航运规划重点项目,广东火力发电项目,广东核电项目,广东风力发电项目,广东珠海LNG项目,广东重大石化工程,中科合资广东炼油项目,湛江钢铁项目,广东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广东高技术产业及相关重大战略产业发展项目,广东东西两翼城市防洪工程,广东东西两翼水库工程,广东东西两翼调水工程等。
作为主持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一把手,尽管这些关系到广东整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与规划,乃至项目,是通过团队精神去通力合作制定的,但他于此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就每一项政策、规划、项目的论证与调研,且不说对大方向的整体把握,就其中很繁琐很细微的工作,于他来说那是都要亲力亲为的,而且还必须站在制高点上俯瞰每一个很微小的细节,甚至对每一个字都必须认真地字斟句酌。值得说明的是,他在忙碌于这些工作时,恰好又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于是,可以说他既在履行政府职责,同时也在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毕竟他从退休到担任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也只是前后两年时间。要说他,自然得从他担任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那段时间说起。而他在担任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之前,曾历任广东省机械厅副厅长,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局长,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纵观陈善如这些年在统揽广东发展与改革的工作,可以发现有一条很清晰的线路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他不管着手做什么工作,强调的都是从解决工作思路入手,在他看来,思路决定出路,而思路又必须切实更新发展理念,于是,他特别重视对思路与出路相互之间关系的思考,具体到每一项工作中,他往往是首先把工作思路梳理清楚,有序地并有条理地展开工作,因为他向来就是个办事稳重,条理清楚,并一向注重理性思考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注重透过客观现象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而且力求用科学的方法去统帅,特别是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越发体会到善不善于在宏观大局上进行理论思索,对于工作成效的大小有着天壤之别,也就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对全局有纵观与统揽的能力。于是,他便更加意识到,作为一个领导遇事必须坚持理论思考、战略思考、政策思考、方法思考,尤其是在面对重大课题时必须如此。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主导下,他每到一个部门担任一把手,都会从实际出发梳理清楚工作思路,并把它作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长期以来,他在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坚持“四个思考”的工作思路,即理论思考、战略思考、政策思考、方法思考;并突出做好“六个抓”,即抓思路、抓规划、抓政策、抓投资、抓改革、抓服务;以及培养干部的“两有两会”,即有谋略、有办法,会协调、会干事的工作思路,并将此工作思路形成单位与部门的共识,成为推动发展和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关系广东全局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确定和开展了48项重大问题研究,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33项并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其中有13项成果转化为发展规划,有12项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参考,有8项成果成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完善发展思路的重要借鉴。而这些成果,对广东社会与经济发展,乃至区域性的发展均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无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都是极其显著的,并且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主任期间,他尤其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探索和实践上所得到的收获。2003年的春天,他有幸聆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他对科学发展观思想的阐发,令他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理论勇气和丰富的思想源泉。近些年来,他认准一个道理: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谋划建设和促进发展的行为准则,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衡量标准。于是,他努力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发展思路和创新发展战略,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时,提出了经济国际化、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和绿色广东等四大战略。他又从推进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发展指标体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纵观他这几年的工作,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所有工作都围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实践而展开,具体表现为不断提高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认识,切实完善发展思路,由以物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发展外源型经济为主转到更加注重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由重视经济发展转到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实施经济国际化、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广东四大战略。探索并初步建立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广东的“十一五”规划发展指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全面均衡,指标体系包含了11项经济发展指标、8项社会发展指标和11项人民生活指标共30项指标,自此建立了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突出重点,把握推进科学发展关键环节。他着重抓了“三个优化、三个加快、三个着力”,力促科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钢铁、汽车、石化等一批支柱产业基地和一批重要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加快发展金融产业、现代流通业、会展业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能源安全,加强能源建设,注重发展综合能耗较低的产业,基本实现了电力供应由持续紧张转向逐步缓和的重要转折,全省能源结构调整不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缓解环境保护压力。优化运输方式,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大力推进具有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特点的轨道交通和具有廉价、环保、节能特点的内河航运,切实优化运输方式。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体是促进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合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难的问题,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和“农民工培训计划”;同时还建立了县级财政激励型机制,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力促进粤东地区加快发展,安排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举办珠三角与山区和东西两翼经济技术洽谈会,积极促进东西两翼和山区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两个合作平台。加快绿色广东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抓好节能降耗,关停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小工业,重点耗能行业显著缩小;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土地使用控制标准,编制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指导全省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开发和推广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绿色技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等重大污染防治工程。着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推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连续四年实施全民安居、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工权益保护等“十项民心工程”,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着力创新经济体制,增强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清除体制制约,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组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稳步推进广东发展银行及地方商业银行重组,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规范发展技术、土地、劳动力市场。等等。
他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在任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这一段时间,他依然秉承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很严谨的学者式的工作态度,仍然在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工作发挥作用,近期,他以调研组总负责人的身份,参与了广东食品安全工作的调研,就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与主要问题,作了很仔细的调研,并形成很规范的工作建议,提供省政府有关部门决策。
不管陈善如过去做了什么,现在正忙碌着什么,有一条是很清晰的,那就是用科学发展观去统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