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匡:学术激情与社会责任的相互融合

2016-12-16 02:20: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杨道匡:学术激情与社会责任的相互融合

 

西篱

 

    杨道匡,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现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副所长,澳门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第十届委员,澳门经济学会副会长,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副秘书长。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杨道匡”,跳出来的一千多篇相关网页中,几乎全是他关于澳门经济发展的文章、采访和相关报道。近十多年来,杨道匡的名字和澳门经济的变化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他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这联系就将保持和延续,因为,他用全部生命和信念热爱着她——母亲澳门。

挑战自我,投身学术研究

杨道匡1954年生于广州,属马,也从小就有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性格,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

“我的心,我记得,从童年时起/就寻求这世上一切奇异的东西……”(注:19世纪俄罗斯伟大诗人莱蒙托夫诗句)

杨道匡从成长开始,每天向世界问十万个为什么,对未知的一切的探索和获得解释的渴望,影响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

父母给他取名“道匡”,深深饱含了知书达理的一代人对他们的孩子的期待,期待他一生刚直不阿,克己求真,肩负使命——道,是方向,方法,道理,匡正方向,匡扶正义,追求科学和文明,寻求真理。

父母的心愿,潜移默化地注入孩子的心灵,也就此确定了他毕生的努力。

杨道匡比推石头上山的希希弗斯幸运,一直行走在自己追求理想的坦途上,实现着生命的最高价值——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

 

1981年起,杨道匡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工作。

当时广东省社科院的港澳研究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研究港澳经济发展的机构。

这是一段纯学术的生涯。

在这个时期,他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有创见的研究专家。因为自己大学阶段学的是机械,要进入他所热爱但又极其陌生的经济研究领域,这无疑是对自己的一个大挑战。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短期计划,并立刻投入执行。

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从做数据员开始,培养自己的专业基础能力,在做卡片、剪报纸的过程中,训练了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和分辨,找到快速获得信息的方法。

第二阶段,编杂志和报纸。他先后担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港澳经济》杂志编辑和澳门研究室主任,担任《港澳经济剪报》编辑部主任,以及《亚太经济时报》第一任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

编杂志的时期,他每天阅读大量专业文章,处理稿件,使自己对文章结构和文字的表达处理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把握。

第三阶段,投入研究。

他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积极参与各种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同时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解读。

他记得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是谈香港城市建设的,撰写的时候只是一个尝试,结果产生了影响,一家有见地的杂志还特意向他约稿。

第一次在一个专业的研讨会上作演讲,他拟了一个提纲,演讲了40分钟,现场反响热烈。

经历这几个阶段后,他总结道:做学问就是要从基础开始,大量积累知识,获得信息,努力发挥自己所长;要获得专家、同仁的广泛认可,建立自我信心;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的境界。

回归澳门,奉献青春智慧

杨道匡的父亲是广东新会人,母亲是澳门人,母亲的整个家族都在澳门。

澳门(Macau)是中西文化历经400年磨合的产物,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色彩,又有浓郁的萄国情调。

小时候,在母亲的讲述中,那众多名胜古迹,从宗教建筑到宁静的小巷街道,散发着特有的迷人气息,令他向往。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2005年被正式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因为博彩业兴旺,又被称为“东方蒙特卡罗”,她的经济现状和格局,以及她应有的未来,又引发了杨道匡研究探讨的渴望。

1989年,在父亲故去后,为了和独居澳门的母亲团聚,杨道匡移居澳门,并获得第一份工作:应聘担任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主任秘书。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是澳门地区为配合澳门基本法起草而组建的民间性咨询机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于1989528日成立,主任是崔德祺,副主任是何厚铧、唐星樵和欧安利。秘书长廖泽云,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当时,正值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和咨询工作的起始阶段,杨道匡担任主任秘书的秘书处,工作之忙碌无可比拟。4年多的时间里,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配合基本法起草,进行了大量咨询及宣传活动,仅两次大型咨询会便收集到各种意见、建议书649份,含具体意见2687条。同时,还通过讲座、论坛、比赛、晚会、展览、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推介,促进和推动澳门各阶层居民对基本法起草工作的全面关注,直到19935月,随着澳门基本法起草工作的胜利完成,该会圆满完成使命,宣布解散。

在这4年间,杨道匡参与了澳门基本法咨询意见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基本法起草、咨询宣传推广的全过程,多次参与有关澳门基本法的咨询座谈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咨询工作和活动,与澳门社会各界广泛联系。

由此,他对澳门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诸方面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由理论转向应用,寻找到了广泛基础和充分条件。

当社会、历史的转折与个人命运出现博弈的时候,杨道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响应时代需求、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的道路。

澳门回归祖国前夕,杨道匡获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开始积极参与筹备澳门特区成立的社会政治事务。澳门特区成立后,他多次参与由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主持的咨询座谈会,运用自己的学术心得和调查研究,为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参政议政,发挥理论能量

多年来,杨道匡从事澳门经济研究,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和相关述评。

他以合作形式发表的著作和研究报告包括《澳门经济述评》、《澳门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澳门在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机遇角色》、《新时期澳门旅游博彩业研究》等,并主持及参与了有关澳门经济发展策略、珠澳合作、粤澳区域合作、大型基建对澳门发展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居民综合素质调查、新时期旅游发展规划等项目的研究。

他多次获邀在各种形式的讲座、论坛和研讨会发言,包括广东省政协全体会议、首届泛珠三角合作论坛等。

他学养深厚,条理清晰,字句铿锵,代表着澳门,讲述着澳门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讲述粤澳的唇齿相依,理性分析区域合作的种种问题和前景。

同时,他积极履行广东省政协委员的职责,为紧密发展粤澳区域合作建言献策。2004年,提出的《及时把握CEPA机遇,更加紧密粤澳合作》提案,获广东省政协评选为当年的优秀提案。

20053月,杨道匡被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委任,为新成立的澳门特区政府综合生活素质研究中心助理主任;10月,又被委任为澳门特区第三届立法会议员。

 

最令杨道匡难忘的,是20059月他获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推荐,前往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并发言,获得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的接见。他的手和温总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有照片记录下当时现场亲切融和的气氛,令人感动。

他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

 

初入立法会,杨道匡给自己写下三句话作为座右铭:

“理性分析,中肯批评,积极建议。”

经过一年的参政议政实践,他增添了一句“实事求是”,完善自己的工作指针。

作为一名立法会议员,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时刻提醒自己:一切以公共利益为先决考虑,以保障和关怀民生为皈依,以有利本澳建设和整体发展为前瞻,以学者的清醒和睿智,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立法、执法的完善。

他始终牢记自己经济学者的本分,在将个人视野从经济拓展到政治的范畴时,坚持变和不变的原则——变是思考的立场和角度有所改变;不变,是无论学者还是议员,都要关注社会民生民情,对澳门回归后经济高速发展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深入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对于学者和议员身份的转换问题,他曾经在接受《澳门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学者讨论问题虽然不是天马行空,但经过实证分析,用科学观考虑,议论时可以超脱一点,清心直说;但议员就要回归现实,以务实的取态,需要广阔的关注面,议政论政时要考虑政治观,需要顾及的层面很广,而且,做议员与传媒说话,都要谨慎一点!”

过去研究经济,他的关注点是经济问题,是一组又一组的资料;现在,他要关注政治、法律、治安、社会、经济、公共行政、文化教育、民意、民生的方方面面,要多层面地针对社会问题收集信息和深入研究。

 

一个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他力量的源泉又来自何处?

杨道匡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是民众需求的,就应该是自己关心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就是自己应该去努力的。

或许,就是信念和学术的力量,成为他每天坚持勤谨投入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倾心致力,推动区域合作

早年在北京和广州工作时,杨道匡就从事澳门经济研究。

回到澳门后,他因为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广东的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清醒地认识到,澳门的经济和整体发展,离不开广东的支持,区域的合作和发展,是共赢共生,是未来的理想图景。

为此,长期以来,他一直在这方面倾注自己的心力。

200310月,国家商务部与澳门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标志着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的历史开端。

杨道匡理解“CEPA”这个关键词的内涵,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更紧密地”进一步加强政府层面的合作,消除制度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两地经济互动融合创造更多更便利的条件。

为此,他在《及时把握CEPA机遇,更加紧密区域合作》的文章中指出:CEPA作为中国内地与澳门的区域性商贸协定,内容关系到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发展。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各方,要在区域一体化中形成各方之间的合理分工定位,建立公平开放的统一市场,真正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

他提出了《尽快落实通关便利化措施》、《启动产业与中小企业合作机制》、《启动澳门与地方政府间组织协调机制》、《启动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机制》、《启动法律法规透明度的合作机制》等建议。

每年,他都会撰写新的文章,详述自己对区域合作发展的研究和前景期待。

 

200712月,为了借鉴“义乌会展和温州模式”,研究澳门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他率领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浙江考察交流团前往浙江杭州、义乌、东阳、温州等地考察,考察和研究了浙江的经济政策、文化产业、会展业以及民营中小企业。

20085月,他又率团到广东珠海、江门、中山等市考察,了解三市发展状况和规划,并与有关机构和部门就如何深化合作进行探讨交流。

2008年上半年,他撰写了题为《区域合作推动粤澳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文章,指出澳门在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崛起中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20,《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公布,决定中明确提出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全面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具体规划包括:“加强三地空间和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协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口岸查验模式改革,促进粤、港、澳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全面交流合作,实现三地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动,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港澳周边城市在粤港澳合作中的先导作用。”

杨道匡反复阅读决定中的这些话,心情格外激动,一幅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出现在他的大脑中,令他振奋。

630日立法会议程前的发言中,他再次强调澳门应进一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把握机遇和商机,力求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同时,成为珠三角西部新一轮发展中的增长极。他的发言引起社会的关注。

高擎火炬,时代前沿领跑

杨道匡说:“年轻时喜欢读文学作品,从事研究工作后就主要读理论分析,进入立法会后又更多地读法案文本。”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似乎太多的是理性。

这也许和他的身份、工作、责任有关。

不过,有些时候,比如说在广东省政协的一些考察活动中,赴北京学习的路途上,他又偶尔会诗兴大发,写下一首首七律或七绝,抒发自我。

那一刻,文人性情在他的气质中不知不觉洋溢出来,如贵州乌江赤水汩汩流淌,如四月间京城柳絮飞扬。

但更多的时候,他的确是严格自律,理性,一丝不苟。

有一句英语名言:“Everyone has his inherent ability which is easily concealed by habbits, blured by time, and eroded by laziness.”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天命之年,杨道匡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学习时期全赖自己秉性认真,全力投入,忘我刻苦,从未荒废时光,从不陷入惰性,所以学有所成;青年到中年,宝贵的黄金时期,他得以回到母亲的故乡,宁静优雅的澳门,他将青春热力和挚爱尽数奉献给这一片福地。

 

他还喜欢另外一句名言:我们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还在于改造世界。

或许,正是这句话影响他的一生,令他向往文化和文明,向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他看来,无论是作为学者或是议员,都要站到时代的前沿。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只有和社会的需要契合,个人的力量只有融合到推动时代发展和前进的洪流中,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杨道匡并不认为自己有多成功,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觉得个人的成功有多重要,重要的是个人对社会所能够作出的贡献。

在快节奏的工作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思考令他敏锐,保持旺盛的精力。

在对笔者将澳门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详细分析和介绍之后,他说,他对澳门的未来充满信心,明天会更好!

他对澳门的忠诚和深深眷恋之情,由衷地溢于言表,我深深地感动了!

 

今年53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到澳门。

由优秀运动员、市民选拔代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著名人士共120名火炬手,从下午三点开始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线路全长20多公里,途经渔人码头、金莲花广场、“大三巴牌坊”、妈阁庙、政府总部、新丽华广场等澳门风景名胜、标志性建筑和体育文化设施等地,盛况空前。

市民和游客们欢呼着:“中国加油!

他们的呼声响彻天际。

在人群簇拥的繁华街头,杨道匡高举火炬跑来了!

这位学者议员,这位素来面容沉静,说话声音浑厚、柔和,笑容含蓄又诚恳的男人,此刻是那么阳光、健朗,富于活力,在万人瞩目的历史时刻,将圣火传递……

在澳门的象征——圣保罗教堂的大三巴牌坊前,相机快门喀嚓的一声,留下了他这一天这一刻的形象:身穿奥运火炬手运动服,双手高举圣火。

瞧,火炬手杨道匡!他仍然充满自信,仿佛是刚刚回到澳门的那年,才35岁,生命之火熊熊燃烧,青春热血沸腾,赤子之情在心怀澎湃激荡,期待化成无穷力量,去思考,去工作,去奉献,去迎接澳门绚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