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委员仇水旺

2016-12-16 02:20: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好委员仇水旺

 

沈仁康

 

仇水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他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磨炼了、铸就了他的无悔的人生。他坦诚,他工作不遗余力,他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产生一种亲和力,他对生活很低调但又充满活力,他观察事物透彻。尽管我接触他的时间还不多,不过因为我大半辈子从事观察人、描写人的文学创作工作,我相信自己的感知力。

仇水旺1944年出生于江西玉山,60年代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之后在青海从事地质矿产工作20多年,当过工程师、地质队队长、地质矿产局局长。青海,那是一个集高寒荒漠、长岭雪峰、 寥廓草滩、人稀地广、矿产资源丰富于一身的地方,它是自然条件严酷与理想展现共存的地方。“青海长岭暗雪山,万里长征人未还”,充满着悲壮的气氛。对于长年累月工作在野外的地质队员们来说,那里是磨炼人意志的、砾硕的人生磨石。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仇水旺的足迹遍及东昆仑、祁连山、阿尔金山、大小柴旦、冷湖,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线、满目盐卤的浩瀚盐湖,经历过最凶险的暴雪风沙,忍受过饥寒的交迫。半个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地质队员和工人,寻找到了十分骄人的矿产。仇水旺在第一线工作时,他领略了最单纯的人生哲理,后来当他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也最理解基层、最依恋基层。

旋后,他调任湖南省地质矿产厅厅长、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局长、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广东省委巡视组组长等职。

2002年他成为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2003年被选为省政协常委。他有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他能眼睛向下注视民生问题,他又有多年的领导工作的历练,又能反思职能部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当局者迷”,在任内有些东西往往看不到,不在任上时反而能清醒地总结一些东西。他积极参政议议,建言献策,发扬“民主”“团结”精神,他提出过不少意见和提案,他的提案数量不一定那么多,可是都是深思熟虑、调查研究之后的产物,质量也就很高。在省政协委员之中,他的名字也就有了知名度。

我省和山东、浙江并列为三个农产品出口大省。农产品涵盖广, 门类多,数量大,包括水产、水果、蔬菜、禽畜蛋、加工食品以及花卉等等。出口目的地包括欧美、日本和我国港澳地区,伴随着贸易全球化,进口国(地区)对食品的安全卫生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稍有 差池固然出不了口,就算是没有问题有时也会因为些许不周到而被外面的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农药残留、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超标等,都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省也是农产品的消费大省,全省近亿人口,食品消耗量很大。“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群众的日渐富裕,吃的质量问题凸现出来,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不断提高,不但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把食品的安全卫生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全省开展过几次整治工作。

仇水旺非常关心“三农”问题,围绕“三农问题”积极参加省政协领导牵头的“视察”活动,并认真总结“视察”成果,针对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于2004年、2006年先后撰写了《打造绿色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抓好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提案。其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提案,列入省政协2004年重点视察提案,并被评为2004年度省政协优秀提案。

我省2006GDP已经超过25万亿元,按照我省恩格尔系数0384 计算,全省食品消费达到了9600亿元。但是,过去农产品我们很大程度依赖的是小农生产,食品加工也是“星罗棋布”,“小、散、差、弱”。监管工作往往重治理,轻预防;重打击,轻疏导;重产品,轻 原()料;重城市,轻农村。往往是哪里出了问题哪里来一次大检查,哪里的某种商品就大“下架”。疲于奔命,治标不治本。

近年来,食品安全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高了人们的认识和要求, 也出现了不少诸如“海天”“致美斋”“皇上皇”等的知名品牌,新兴县“温氏集团”那样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具有很高的信誉。但是也因为利益驱动、生产手段滞后、规模小、生产环境差等因素,一些作坊性质的企业的产品,还不能达到人们日益高涨的、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市场上出现“苏丹红”“吊白块”等等辅料,曾经引起过很大的震动。而一些假冒伪劣的食品,层出不穷,引起人们的无奈。

仇水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提案《抓好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几点建议》,比较全面地、深入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仇水旺认为:

第一,职能部门要把好几个关口:保证粮食、水产、畜禽等等初级产品安全的“原料关”;管好油食加工、食品加工、调味品加工等等的“出厂关”;抓好流通领域的“销售关”;把好餐饮卫生的“入口关”;搞好游商、小贩的综合治理的“预防关”。这些“关”,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务求有效。

第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经常性监察结合,既有“威慑” 力度,又有细水长流的巩固。

第三,构建“行政执法、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机制。食品生产者、经营者要树立诚信、良知、守法、守信;要发挥食品协会、学会的作用;加大媒体的监督力度,引起领导机关和群众的注意;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食品的掺杂制假是群众深恶痛绝的,要解决投诉无门的难题。同时要加大对群众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使之有分辨能力。

第四,加快修订食品安全的新标准,清理以前过时的、过低的标准,以便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此基础上,强化“QS”质量安全论证,推进食品企业的名牌战略,提升一部分有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关停一批没有条件的、“散小差弱”的小企业小作坊。有些作坊、摊档,如包子、云吞、面条店铺,它们生产流程也要加以规范化。自律和监督并重。

仇水旺的提案观察细微,条清理晰,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他不是发表偶感,而是一种责任感推动他做了许许多多调查研究,才做出的建议。这种提案立刻受到职能机构的青睐和采纳。他的提议中的许多项,在实践中已经在展开了,已经取得成效了。这与他有多年的行政工作经验分不开的,他善于剖析事理,善于抓取切入点。

仇水旺在省委巡视组的岗位上,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巡视时颇有感想,他也写了提案。

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把住房、教育、医疗看作是新的“三座大山”。

看病难、看病贵在农村中尤为突出。目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普遍地铺开,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 题。仇水旺在现实中又看到因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匀,引来另一种看病难的问题。

条件好的发达地区,医院多、设备好、医生多、技术高,可是粤东粤西粤北许多不发达的山区、穷乡僻壤,欠债就比较多了。第一是医院、卫生所少,群众看病仍然要跋涉到县市医院,增加许多负担。前些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视察农村后就力推每一个村都要有一个卫生所。小病小痛不出村,方便群众。建设新医院、卫生所,还要有新的设备、先进的诊病治病的器械仪器;第二是医生少,高水平的医生更少。贫困地区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留不住人;好医生留不住,就是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到这些地方去,去了也想方设法离开。留住人是一个突出问题。没有好医院、好设备、好医生,也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匀,群众一旦有病仍然要乡路遥遥地赶到县市医院,甚到省城医院。

仇水旺对民生问题十分在心,如何解决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匀?一直郁结于心。

他认为硬件方面(建设卫生所、增加医疗设备等)还好解决,软件方面(人才问题)就不好解决。他认为:第一,县一级政府要把培养 当地医生当作自己的责任,当地医生留在当地比较容易一点;第二,由中央、省作出规定,让现有的省市医院的医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 订出交流年限,订出交流医生作出了贡献的,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作为一个条件。医科大学毕业生志愿到农村服务的,贫困生可免除贷款,非贫困生可以作为以后返城就业的一个条件。订出一些可行的待遇鼓励他们沉到农村去,经历几年锻炼,于他们、于农民是双赢的事。

仇水旺还特别关心农民工的医疗问题。农民工进民营企业打工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少民营企业对农民工的医疗是关心不够的,工业卫生、职业防护,要特别强调。在粉尘环境中、在有毒气体、液体环境中工作,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健康标准、保护措施。而事实上,许多农民工工伤了、得矽肺病了、受到有毒气体液体伤害了,得不到医疗和赔偿。而许多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够、对职业病知识不够,也不懂申诉的渠道。政府、工会、法律界应当特别要关怀。

仇水旺这些提案的提出,得到政协许多委员的赞同,为弱势群众代言、维权。

作为省政协委员,仇水旺十分关注以民生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2月份,他写了一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解决农村和农民群众“急”“难”问题入手的建议》。

由于历史的积累,城乡存在着差距,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而农村存在的6大实际问题还很突出: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电视通讯难,有些地区饮水难。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解决具体问题,可以体现党的关怀,可以改善党群关系,因此是迫切的、重要的。他认为要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

他在《建议》里提出:

第一,要把“少取、多予、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同时也要动员农民自力更生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制定有利于农村的教师队伍、医护人员队伍稳定的措施, 城市的中小学、医院有义务培训农村教师、医护力量的责任;

第三,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造危房,让农民得到实惠, 告别旧有的陋习;

第四,省、市、县三级联动,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参与、出力。同时加强监督,严肃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强迫命令、腐败行为。

仇水旺实地考察过徐闻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了他很大启示、很大鼓舞。徐闻和雷州半岛上的其他几个县一样,过去是朝廷的贬臣、罪臣流放的地方。人们形容那里是“赤地千里”,三日不雨小旱五日不雨大旱,可是大雨一来又把表土冲走剩下“民骨”,土地贫瘠,青草都难生长。农舍低矮、幽暗,泥墙草顶,以前工作队下乡,因为床放不平,想找块断砖残瓦垫垫床脚都找不到。因为这里只有泥房,没有砖房。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变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情形完全变了,仇水旺为此欢欣鼓舞。

他看到虽值旱情,可是重视水利、调整作物种植等措施使得旱情减退;改水、改路、改厕等,又使村容村貌和卫生条件得到改变;大片农田集中到有技术力量、有经营能力的人手里,腾出了一部分劳力外出打工。农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大了,技术含量高了,销售渠道通了,作物也增产了。从选种、育苗、施肥、灌溉、灭虫除害到田间管理各方面都标准化了,实现了“科学种田”。

仇水旺说,徐闻的经验应该推广到全省。全省有1300多个镇乡, 每个镇乡以1214个自然村计算,就有19万多个村子,村村高标准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将巨变。徐闻可以办得到,别的地方也能办得到。为此,仇水旺就推广徐闻经验写了提案。

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现在都把“三农”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农民达到了小康,全社会才算达到了小康,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

进入仇水旺视野的,是社会的普遍问题、百姓的民生问题。他长期在过基层、在过劳动第一线,他对下情了解、对基层有感情,这给了他感情的动力和责任心。他又较长期地做了领导工作,使他看到一些矛盾的各方联系、以及理性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他努力多做深入的调研,倾听基层的意见,然后形成看法和提案,他的提案质量高、可操作性强。

除了上述提案,他还提出过“名牌战略”的提案,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和领导的重视。他提案的中心思想是,时当今日,国际国内都十分重视名牌效应,名牌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名牌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名牌可以大大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眼下广东已经有了数百个各行各业的名牌,在国内是名牌较多的省份,可是在国际上很大很响亮的名牌还比较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 各大企业重视名牌战略。

《三国志》中有一句话说:“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国家兴旺, 就是把民生放到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