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天使——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胡群英

2016-12-16 02:20: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光明的天使

——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胡群英

 

罗铭恩

 

提起胡群英,社会上很多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因为她不仅用自己的医术,让许多失明人士重见光明;而且她用自己的爱心,让许多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得到治疗,从而让失明多年的眼睛重见天日。于是,人们送给她一个美丽的名字:光明的天使。

  胡群英1976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达31年。现任眼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眼科副主任医师,广州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广医支委。多年来,胡群英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投身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优良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医学界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防盲治盲需要的不仅是承诺,而是实际行动;一个眼科医生的良知告诉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让失明者领略重见光明的幸福。”

  作为一名眼科医师,胡群英最关心的自然是防盲治盲工作。进入21世纪,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仍十分严峻,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我国700万盲人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是因为白内障而致残的,而我国白内障的手术率却很低,这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很不相称。

  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起了“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支持19999月在北京召开的以“动员全世界各方面,同心协力,在2020年前根治可避免目盲,达到人人享有看见的权利”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防盲协会全体大会。1999917日,卫生部领导在“视觉2020”行动的支持文件上签字,向世界做出庄严承诺:中国政府支持和实施“视觉2020”行动。

  胡群英认为,我国政府对防盲治盲工作做出庄严承诺是正确的。而作为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需要的不仅仅是承诺,而是实际行动,她说:“一个眼科医生的良知告诉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让失明者领略重见光明的幸福。”胡群英热切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防盲治盲工作,让眼疾患者能够重新享受光明。她希望这件工作能从广医附一院做起,医院领导十分支持她的想法,决定在本医院内带个头。为此,院方发动全院员工捐款为广州市两位白内障老人免费做手术,以此来带动全社会关心防盲治盲工作。

  20015月,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在白云区举行白内障义诊。101岁的江婆婆和70岁的蒲老太分别因为白内障导致双眼和右眼失明多年,非常渴望做一次手术。但遗憾的是,她们没钱,无法支付4000元左右的手术费用。江婆婆早年丧偶,膝下有一女儿务农,她本人住在白云区江高镇一家怡老院,由镇政府出钱抚养,平日生活起居都要专人照顾。蒲老太是一名孤寡老人,没有子女,配偶也已去世多年,现在由白云区太和镇政府供养。她左眼也做过白内障手术,但效果不太理想,一直看不清东西;右眼患白内障失明已有两年,由于视力极差,导致生活难以自理。在了解上述情况后,胡群英认为这两名老人最适合成为首位免费做手术的人,院方于是决定从这两位老人身上入手,发动全院员工捐款,帮助这两名老龄病人复明。

  20011030日,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用员工捐款筹集的手术费用,为她们进行了表皮麻醉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主刀的是眼科主任、著名专家刘保松,协助的是胡群英。由于每台手术只需6分钟,两位老人还没产生任何疼痛感觉,手术就已经完成了。31日上午,医生为蒲老太和江婆婆取下眼罩。江婆婆一睁开眼睛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东张西望,到处寻找目标。她看到摄影记者时说:“后生仔长得真壮,像头牛似的。”医生在蒲老太面前伸出两个手指问:“能看到几个?”蒲老太说:“两个,两个。”医生摊开手掌:“现在呢?”蒲老太咧开嘴笑了:“5个。你给点难度高点的好不好?我连你的掌纹都看得见,这条是生命线!”经检测,蒲老太的视力恢复到0.8,江婆婆的视力恢复到0.3(当时标准视力为1.0)。

  上述两位老人家的手术过程是采用实况直播方式让病人家属观看的,病人家属和记者通过闭路电视看到手术的全过程:病人扶上手术床后,只须滴一滴表面麻醉药,医生在病人眼球切一个小口,将一根小棒探入眼内操作一会,把原来老化浑浊的晶状体打碎吸除,然后用小镊子夹一片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手术基本没有出血,病人也不用缝线,只要包扎一下就行了。这种实况直播方式是医院领导和眼科中心根据胡群英的建议而采用的,广医附一院从20013月份起率先在广东省内进行白内障手术实况直播,让病人家属在手术室外能够全程观看手术进行情况,也可以让社会人士加深对白内障手术的了解,这是一种增加医疗透明度的好方法。

  《羊城晚报》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两位经济困难的老人获得广医附一院捐助,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消息,几十名读者致电广医附一院咨询有关情况,不少贫困病人希望得到同样的优惠。院方称, 2001年广东省约有100万名白内障病人,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能支付手术费用的病人不到一成。对于经济困难者,院方愿意和社会一道做善事,并且希望得到社会上有能力的企业、个人的捐助。院方将通过街道和当地政府核实贫困病人的经济情况,对真正困难的病人只收取1000元的手术耗材费。

  为了帮助贫困患者解决这1000元的手术耗材费,使他们能享有免费接受复明手术的机会,胡群英牵线搭桥、精心策划了广医附一院和《羊城晚报》联合发起的“捐千元助困复明”活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的捐款30万元。胡群英的好友广州市绿茵阁咖啡厅总经理、市人大代表林欣小姐亲自到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送上一张10万元的支票,是捐助款项中最大的一笔。在这三个月中,医院共收到70多笔个人捐款,其中广州的郑小姐一人捐助5000元,她希望医院能用这笔钱为名字里有“强”字的患者复明,以纪念她的男朋友。有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先生把钱交到医院后只说了一句话:“不要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做过亏心事,希望这样能减轻我的罪孽。”七年来,广医附一院利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免费为一批批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复明手术。

 

“从失明者那一双双眼睛里,我看到他们对光明的迫切渴望;因此,让患者重见光明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当病人重见光明那一刻,就是我最快乐的一刻。”

  

  2002225日早晨,一个春风吹拂的日子,在从化县神岗镇的一个集市上,一位姓禢的老伯从自行车上卸下两筐蔬菜,摆放在地上售卖。别看他的视力不错,看东西一清二楚,但在3个月前,他还是一个患白内障的贫困者,别说不能骑自行车了,连在自己家里走路也常常跌倒。禢老伯5年前患病,生活难以自理,下地种菜简直成了天方夜谭,只能靠救济过日子。当时有人劝他到医院做手术,但一问手术费要数千元,他连想都不敢想。直到200111月,广医附一院和《羊城晚报》发起“捐千元助困复明”活动后,他才获得免费做手术的机会,术后第二天对眼睛进行检测,他的视力神奇地恢复到10。当时的主刀医生正是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副主任胡群英。禢老伯如今不仅可以下地种菜,而且可以骑自行车了。

  两个小时以后,禢老伯的菜差不多卖完了。他收拾箩筐草席,要赶回家去,因为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昨天告诉他,今天上午10点半钟左右广医附一院的领导和医生要来看望他。禢老伯回到家里不久,广医附一院的党委书记常青和眼科医生胡群英等人就来到他的家门口。令他感动的是,胡医生还为他送来了棉被、脸盆等生活用品,而这些用品是胡医生自掏腰包购买的。类似这样的事情已不是头一回,胡群英曾多次不声不响地用自己的钱为贫困病人购买生活用品。

  省城的医生上门探望病人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农民群众纷纷围拢上来看“热闹”。常青趁机向大家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他说,白内障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各种致盲的眼病中居于首位,广州市是白内障高发地区,目前白内障病人接近30万,每年新增加的白内障盲人及患者约14万人,早期患者容易治愈,且手术安全,晚期就很难治愈了,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趁早治疗。他还呼吁社会各界要关注这个贫困的白内障患者群体,在防盲治盲的过程中,不要漏掉这个弱势群体。

  胡群英也向在场人士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说眼科中心的全体医务人员都有一个心愿,通过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以此来达到扶贫的目的。她还介绍了几种预防白内障的方法:一是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二是从食谱上加以调节;三是在紫外线比较厉害的时候戴上太阳镜。她还提醒大家说,老年人看不清东西时,千万不要以为是年老眼花的缘故,要及时找医生诊治;对于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医院永远向他们敞开大门。

  为了使“助困复明”活动更加规范化,胡群英和眼科中心的同事一起制定了相关的条例,规定下列有特殊困难的人员可报名申请免费治疗:①本省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②本省下岗人员、无业人员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生活保障线者;③本省军烈属;④本省其他因特殊原因需要救助的贫困患者。而他们的身份及经济状况由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核实。这样,就能使真正的贫困患者能享受免费治疗,而令少数假贫困患者无空子可钻。而在此之前,少数衣着光鲜、抽名牌香烟的中年人曾冒充贫困患者要求免费做手术。

  2002515日,距离“5·19”助残日还有4天时间,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又迎来了5位眼疾患者,其中有一对来自从化县的母女,母亲是28岁的谢素云,女儿是5岁的胡秋媚。她们在市妇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做手术。谢素云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已经28年看不到东西了;而女儿胡秋媚也很不幸,一生下来就是白内障。她们来到人世间以后就不知道什么叫光明,伴随她们的总是黑暗的世界。谢素云14岁时曾做过一次手术,但效果很差,做过手术的左眼也只有004的视力,世界在她面前仍然是一片模糊。由于家境极其贫困,丈夫又是弱智人士,母女俩从来不指望复明的梦想能够实现。所幸的是,她们得到广州市妇联和广医附一院的帮助,终于有机会接受免费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而这一次为谢素云做手术的正是胡群英医生。

  手术仅用5分钟时间就做好了,术后的谢素云有点不敢相信,28年的复明梦想在广医一院仅仅用5分钟时间就实现了,而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复明手术。她激动地对人说:“平常我们家要很久才能吃上一次猪肉,连看病的钱也没有,没想到我们母女俩还能在一起做手术,一分钱也不用掏。新社会的医生就是好。”她还告诉大家,平常干活只能靠那只视力模糊的右眼,干起活来蒙查查一片,辛苦得很;现在好了,自己可以利利索索地耕田割禾了。

  广医附一院“助困复明”的活动不仅为病人排忧解难,而且也为各级管理部门助困提供了方便。2002611日上午,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又迎来了一位客人,那就是63岁的海珠区南洲街沥滘村的村民林成带。林成带早年丧偶,家中有两个智障儿子,一家人长期靠政府救济维持生活。10年前,林伯患上了白内障,由于无钱治病,最终导致双目失明,父子3人生活更加困难。街道领导对林成带的情况也极为关注,但苦于没有渠道为林伯申请经费。2002521日,街道办事处终于盼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获知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和媒体联合开展“爱心助困复明”活动,立即与胡群英取得联系,以街道办事处的名义为林成带申请免费摘除白内障,眼科中心当即决定优先为林成带安排手术。611日上午,经过10分钟的手术,失明10年的林成带终于重见光明,胡群英亲自为他摘除眼罩并进行视力测试,结果表明林伯的视力恢复到07。重新见到光明的林成带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感谢给他带来光明的医务人员。而胡群英在回答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段话更是令人感动,她说:“从失明者那一双双眼睛里,我看到他们对光明的迫切渴望;因此,让患者重见光明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当病人重见光明那一刻,就是我最快乐的一刻。”

 

  “如果见义勇为者受伤后因贫穷而得不到治疗,那就是社会的悲哀;我们医务人员一定不要让这种悲剧发生,因为维护公理和道义是我们的义务。”

  

  20061214日,胡群英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海南岛三亚市的一位东北老大姐为保护一名女孩子免遭歹徒污辱,见义勇为阻止歹徒的恶行,被歹徒袭击导致右眼球破裂失明,因为付不起医疗费而得不到及时治疗,求助社会人士及有关医院伸出援手。此时的胡群英已是眼科中心主任,看到这则消息后心里难以平静,她决定对这件事情作进一步了解。

  事情发生在2006129日早晨6点钟左右,从哈尔滨退休后到三亚居住的李丽群沿着凤凰路散步晨练,迎面突然跑过来一个小姑娘,两名年约十五六岁的男孩骑着一辆自行车追着她。看到小姑娘神色慌张,李丽群觉得情况不对,就一把将姑娘拉到身后掩护起来。没想到其中一名男孩捡起路边的木棍,用力往李丽群的脸部捅去,一下子捅伤了她的右眼,当时血顺着脸颊流下来。两名男孩见闯了大祸,立刻骑着自行车逃离了现场。李丽群其时57岁,丈夫国先生也是一名退休工人,两人来到三亚还不到两个月,与老乡合租了一间农屋居住。国先生为了治老伴的眼睛已经花去了近4000元,由于经济拮据,大部分钱是向老乡借的。现在,他们再也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了。

  胡群英获悉李丽群受伤的详情后,有心要帮扶这位可敬的老大姐。她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大姐从北方的天涯来到南方的天涯,表现了一个北方人对南方的向往;自己跟这名素不相识的东北人说不上“知己”,但却情同姐妹,应该关心她帮助她。胡群英继而想道,事情真的有点凑巧,三亚的受害者是一名年轻的女性,见义勇为者也是一名女性,而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的医务人员大多数都是女性,大家在见义勇为这条道上走到一起来了。

  胡群英很想把李丽群接到广州疗伤,免费为她做手术。她把自己的想法向医院党委作了汇报,立刻得到赖永洪院长的大力支持。于是,她主动与三亚媒体取得联系,请三亚媒体做穿针引线工作。1217日,李丽群的丈夫陪着她乘飞机抵达广州,而到机场迎接他们的正是胡群英和她的同事。为了易于辨认,胡群英准备了一块接人的牌子,上写“李丽群女士到此接头”。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他们很快就把李丽群接到了医院。第二天,院方组织了全院最好的眼科专家为李丽群会诊,制订治疗方案。胡群英打开李的右眼后,发现问题比原先估计的严重,视网膜大量出血,脉络膜下腔也大量出血,而且睫状体完全脱离,甚至连后巩膜也破裂了。

  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后,胡群英和眼科的同事们为李女士受伤的右眼施行了巩膜修补术、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复位术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李女士自我感觉效果不错。她对媒体说:“右眼的感觉比原来好多了。原来眼睛很痛,现在不痛了,视力也开始恢复了。”而胡群英却客观地说:“胡女士的右眼伤得很严重,要完全康复的可能性不大。但现在可以保住眼球,消除痛苦,保住部分视力。”当有记者问李女士是否后悔当初的见义勇为行为时,李女士不假思索地回答:“一点也不后悔,救人是应该的;为了孩子,受了伤也值得;谁家都有孩子,保护孩子是大家的责任。”而当有记者问到胡群英为什么要救治一个素昧平生的异乡人时,胡群英直截了当地回答:“如果见义勇为者受伤后因贫穷而得不到治疗,那就是社会的悲哀;我们医务人员一定不要让这种悲剧发生,因为维护公理和道义是我们的义务。”

  广医附一院救治见义勇为者的行为感动了三亚市的领导,该市的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见义勇为办公室主任、受害者家长等人前来医院探望伤者,送来了慰问金及授予伤者三亚市见义勇为人员光荣称号,免去李女士在三亚住院治疗的全部费用,并向广医附一院领导及眼科中心医务人员表示了衷心感谢。此事在三亚、哈尔滨、广州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而李丽群也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广医附一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免费为她做手术;想不到社会公众这么关心她;想不到她在三亚市生活了一个多月就获得见义勇为人员的光荣称号。”

  李丽群出院后回到哈尔滨,向胡群英寄来了一小袋红枣,表达她对广医附一院的感激之情。胡群英本来从不收受患者的礼物,但这一次她破例地收下了。她觉得这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一名特殊患者真诚的心意,正所谓“物轻情意重”,对方寄来的是一份浓浓的情意。

 

  “贫困的白内障康复者向我下跪感恩,这使我的心头颤抖了一下;其实他们不必下跪,我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应得的医疗权利交还给他们而已。”

  

  20075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提出了66条惠民措施,牵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广州市政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开展了关注民生为农村弱势群体排忧解难的关爱农民健康活动。这种公益活动围绕着送光明、送爱心、送健康三项主要内容来展开。胡群英积极响应及参与“三送”活动,并主动承担送光明、送健康任务。她与时代地产基金会会长李一萍女士沟通后,该基金会慷慨解囊使“三送”活动得到15万元启动经费。

  2007525日,增城市人民医院比往常热闹了许多。在市政协有关负责人林三珠的带领下,广医附一院眼科主任、市政协委员胡群英与本院眼科医务人员来到这里,进行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筛选工作。前来参加筛选的患者都是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分别来自增城市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的贫困家庭,这批参加门诊筛查的贫困患者一共有50人。在这些老人家中,有许多人被眼疾困扰了多年,但由于贫困一直无法医治,而加重了病情。现在能够得到免费治疗的机会,都非常珍惜,非常渴望重见光明。

  今年76岁的林云娣婆婆在媳妇的陪同下前来检查。这位年轻的媳妇说:“为贫苦人治疗眼疾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老人家因为家境贫穷而失去治疗的机会,瞎了就瞎了,只能怨命不好。现在终于有了一个重见光明的机会,实在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医务人员用爱心改变贫穷患者的命运。”接着,林婆婆接受医生的检查,医生问她:“你能看清眼前的东西吗?”林婆婆摇了摇头:“看不清,灰蒙蒙的,只看到模模糊糊的图像。”

  到底在这批老人中,谁能成为首批获益的幸运者呢?胡群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当地医院经过筛选送上来的50名病人,视力相当差,而且50%的人两只眼睛都瞎了。经过我们医院眼科中心的医生进行严格筛选后,选出20例是符合做白内障手术适应证的,其他由于青光眼、外伤、先天性眼病等因素,目前未能施行手术。”

  2007529日,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为首批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手术,10多名贫困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这些老人家中,年纪最大的81岁,最小的68岁,平均年龄74岁,他们中有7人是双目失明者。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发现,这些老人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医治,白内障都已经达到过熟期,晶体核比较硬,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为了保证这次手术顺利进行,广医附一院投入了最好的设备、最好的专家、最先进的技术为病人施行手术。平均每个病人的手术时间仅为510分钟,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5分钟,医务人员随机给其中3位老人家检查视力,1人达到48,两人达到46(标准视力已修改为50)。

  一位失明多年的黄老伯,在检查完视力得知自己达到46以后,激动得跪倒在胡群英面前,叩拜感谢医务人员让他重见光明。胡群英毫无思想准备,不由得一怔,随即用双手扶起下跪的黄老伯,让他坐在沙发上,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你下跪会令我们惭愧不安。”黄老伯说:“自己的心情太激动了,我很感谢医生的细心治理;如果没有你们的关心,我这一辈子只能跟黑暗打交道;我实在没有办法忍得住自己的眼泪,也没有办法忍得住不下跪。”老人的泪水和下跪的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人们深感我们的老农民朴实得可爱,他们对健康的生活只有不高的要求,稍为关心一下他们就感恩不止。而胡群英对此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她对媒体说:“贫困的白内障康复者向我下跪感恩,这使我的心头颤抖了一下;其实他们不必下跪,我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应得的医疗权利交还给他们而已。”

  在上次筛查过程中被确认符合条件做手术的林云娣婆婆也在广医一院顺利完成了手术,她的视力恢复得比较好。当她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的媳妇时,高兴得连声说:“我的媳妇原来这么靓,以前我连她长得什么样子都看不见呢;现在终于看清楚了,我的媳妇长得真的很靓呀!”几句话说得她的媳妇不好意思起来,一个劲请家婆不要赞自己,要赞一下医生和护士。林婆婆于是向医务人员鞠躬,满怀感激之情说:“多谢医生护士治好我的眼睛,使我今后不但能做家务,还能带孙子呢。”一句话说得旁边的媳妇又难为情起来。

  530日,10名白内障患者康复出院了。10天以后,另外10名患者也来到广医附一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他们在术后的第二天也康复出院了。这两次手术,表现了医务人员、政协委员关爱群众的高尚情怀,并以此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农村民生问题,营造扶贫解困、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当成功时有的人感到那是自己的努力成功了,自己的奋斗达到目的了。但我不那样认为,作为医生和政协委员,我认为那是知识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全社会的力量。”

  

  上面这段话是胡群英写在自己的网页上的,表达了她对成绩和荣誉的看法,也表达了她的心声。胡群英在工作中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她从不把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她认为那是集体的力量,而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有一件事情使她感受很深,那就是20058月的西藏拉萨的“光明行”。当时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响应中国残联在2007年前将西藏建成“白内障无障碍区”号召,胡群英与眼科教授刘保松提议组建一支医疗队,奔赴西藏为白内障患者治病,这一提议受到医院党委与媒体的重视。于是,广医附一院与《南方日报》组建的医疗队于814日启程,前往西藏边远的牧区曲河县,无偿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

  这次参加“光明行”的医疗队共10名成员,除1名记者外,其余9名都是广医附一院眼科中心的骨干,带队的眼科教授刘保松是我国最优秀的白内障专家之一,副领队胡群英也在队伍之中。胡群英之所以与刘保松提出“光明行”的建议,是因为他们了解到西藏地区受高原强紫外线照射影响,白内障患者占总人口的146%,因白内障而致盲的患者有14万名。由于西藏很多县级医院设施比较落后,加上摘除白内障所需医疗费高达数千元,部分边远的牧区藏民负担不起,他们时刻都在“企盼光明”。

  胡群英对这次活动满怀热情,她与刘保松共同提议并具体策划组织了这次活动。可是,当队伍到达川西地区时,强烈的高原反应使胡群英支持不住了,她整天要靠氧气袋维持行程。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好告别医疗队,踏上返回广州的旅程。为此,她的心里十分内疚和惭愧,深感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幸好,医疗队的同事们用杰出的行为鼓舞了她、安慰了她,刘保松、黎建菁等医生热心为曲水县的藏民医治白内障,他们克服了高原反应,在短短的一周内就为近100名白内障患者解除了痛苦、带来了光明。这件事使胡群英体会到,胜利来自于团队的精神和集体力量,而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胡群英常说,社会的力量是建立新型医患关系、造福群众的有力保证。确实如此,“助困复明”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社会的力量,比如广州市政协这次开展的送光明、送爱心、送健康活动也正是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才得以顺利完成的。因此,胡群英在200710月底,牵头组织了一次市政协与美得利俱乐部联谊活动——羽毛球友谊赛,邀请雅芳中国有限公司、美得利有限公司、广州风行牛奶有限公司、时代地产公司、广州医学院等负责人参加,借此促进友谊、增进团结,达到交友联谊、加强沟通的目的。在比赛之前,穿着一身运动服的胡群英向参赛者说了一段充满感情的话,她说:“相信大家都听过、也许还唱过一首动听的歌曲,叫做《洁白的羽毛寄深情》,今天,也是这个羽毛球作为一个载体,让我们友谊再相聚。今天来参赛的选手都是很有品位、很有爱心的社会精英,他们一直以来对广州市政协的工作和我们医院的业务给予高度关注和热心支持,而且他们也是羽毛球爱好者,共同的目标和爱好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今天我特别要说的一句话是,我积聚多年的梦想是通过他们来实现的,他们帮助我圆了一个很好很好的梦,那就是让失明者重获光明的梦想。”

  2000年以来,胡群英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多次策划组织贫困白内障患者在重见光明后免费夜游珠江的活动。这些昔日的失明者惊叹珠江两岸的巨大变化,亲眼目睹了开放改革后广州的飞跃发展,领略和体会到重见光明的幸福。每当这些人士感谢医务人员让他们重新看到美丽的世界时,胡群英都告诉他们,那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好,社会各界人士帮扶的好,医院党委安排的好。

  多年来,胡群英以她出色的工作、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被评为广州医学院优秀老师、广医附一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市工农民主党党员,广州市三八红旗手。而让她最受感动的,是一些社会人士和白内障康复者称她为“光明的天使”。她确实是一个为病人带来光明的“天使”,她所在的眼科团队,从2002年起,每年完成1000多例白内障、眼底病手术,在广州市属医院排列第一位,全省排列第二。病人来源于全国10多个省,省内22个市,全市10个区。胡群英和她带领的团队,每年每月,都用人民给予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