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志更刚——记韶关市政协委员王心钢

2016-12-16 02:20: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心远志更刚——记韶关市政协委员王心钢

何桂梅

 

早在上大学时,我就经常在韶关电台的一档节目——《爱在人间》里听到王心钢这个名字,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大学毕业后离开了韶关,再也听不到《爱在人间》了,王心钢这个名字,没有被我想起,却也不曾被我遗忘。2012年4月,我应邀赴梅州参加广东省残疾人作家联谊会的采风活动,有缘见识了王心钢的“庐山真面目”。当我见到那个圆头圆脸,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男人时,我无法将他跟十多年前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联系起来。就在他微笑着走近我时,身边的文友向我介绍说,他就是广东省残疾人作家联谊会的副会长王心钢,是我们的领头人,他还是广东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政协委员呢。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同时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但当王心钢得知我曾经是他韶关大学的校友,又同是中文系的,亲切地称呼我为小师妹,还要我叫他大师兄时,我又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为期四天的采风之旅以及后来的偶尔联系,我陆续得知了王心钢坎坷的人生经历,艰苦的奋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为之感动而敬佩。

让我落泪的坎坷经历

王心钢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亲都是文革前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广东梅县(现为梅州)一个矿山工作时生下了王心钢。小时候的王心钢超级可爱却有点与众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柔柔的细发,圆圆的脑瓜,明净的大眼睛总是闪着春水般的笑意,模样清灵灵的,谁见谁爱”。但是,“一年过去了,邻居家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已满口是‘爸爸’‘妈妈’,而心钢仍坐在摇篮里甜甜地笑着,不叫不闹。两年过去了,邻居的孩子已到处爬呀走的,心钢仍坐在摇篮里甜甜地笑着,不走不动。”经检查,由于出生时难产,他的小脑神经系统受到轻微损伤,他的所有行动(包括说、行、动手等)出现不平衡不协助,这就意味着他将终生残疾!

比平常人多付出几倍的艰辛,小心钢学会了走路。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心钢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少年时光。在他上高中一年级时,父母亲因工作需要从梅州调去了韶关,心钢则独自一人继续留在梅州读书。在老师同学的照顾下,心钢从容地读完高中,参加了高考。在高考中,心钢取得了优异成绩,是85届梅县高级中学高考文科状元,名列全省文科前茅,远远超出了北大、人大录取分数线。而他却差点因体检表上医生主观臆断的那句“生活不能自理”与大学失之交臂!

高考成绩出来后,心钢整天在家焦急地等待着录取通知书。可等到本科录取结束、大专录取也接近尾声了,他仍然得不到半点消息。他的父亲坐不住了,他找到刚创办不久、正在招收首届学生的韶关大学,对负责招生的领导说明缘由,希望他们能够招录王心钢。韶关大学的招生人员一听有位上了北大、人大分数线的考生愿来韶大,喜出望外,拍板决定录取。由于是跨地区,韶大要求王心钢的父亲自己去取档案。所幸王心钢在梅县高级中学的班主任罗汉光老师听说后,连夜从当地招生办找到心钢的档案,第二天不辞劳苦亲自送到韶关。档案送来后,韶大负责招生的领导一看到体检表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字样,便犹豫了:不录取吧,又觉得可惜;录取吧,又怕违反招生原则。最后,领导层决定先亲眼见见王心钢,见过之后,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

那天,在梅州古色古香的餐馆——万秋楼的餐桌上,听王心钢说起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虽说是文科状元却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遭遇,说起与他情同手足,在父母离开梅州后一直无微不至照顾他的高中同学卢进喜,以及赶在招生录取工作的最后一天把档案送至韶大的罗汉光老师,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在偷偷抹去泪水的那一刻,我发现,同一餐桌的文友个个也都泪光闪闪。

让我佩服的执著追求

虽然命运是无情的,但王心钢坚信,上帝关闭了一扇门,一定会打开了另一扇窗。因此,他微笑着面对一切,微笑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读书提升品质,把文学当作生命的景象,从198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起,就把生命交给了文学,开始接受冰与火的锤炼。

王心钢没有像正常人那样健康的肢体,平常人轻而易举的步行、吃饭、在键盘上敲打文字,对他而言都是困难的。他写字的时候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奋笔疾书,写字时手必须向内弯,紧抓住笔,吃力地在纸上刻着。但他凭着自己开放的心态,那一份不服输的韧劲,迎难而上。他常在别人搀扶下,不辞劳苦,深入到第一线特别是粤北石灰岩地区和瑶山去采风,硬是用双脚走遍了整个粤北,关注粤北人民,关注粤北文化,记录粤北的山山水水,前后用了15年,写成了《品读粤北》。另外,在粤北这块土地上,他怀着对生命的热爱,先后创作了十多部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几乎都是以粤北的现实和历史为题材,打造了一个文学的粤北。“他追求自然与华美交融,诗情与哲理吻合”。“他的身上洋溢着创作的活力与灵气,他的创作潜力目前是很难估量的。从王心钢的作品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一种少有的韵味,那就是冷峻中的热烈和热烈中的冷峻。”这是别人对他作品的评价。

前几天我在邓永娟的《王心钢印象》里读到这么一段话——

生命的激情造就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王心钢,对生命的热爱也铸造了一个热情乐观的王心钢。在与王心钢接触不长的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生命,对文学的热爱,对朋友的眷爱之情。他说:“对文学,我们要有坚持精神,不要被外界的世界影响了。坚持,是我们一直走向胜利的武器。”与他交谈,我们不时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无拘无束,淋漓尽致,丝毫没有残疾人的自卑与无奈。我心里不禁感叹:造物主并不是不公平,他忘记给予王心钢一副健康的体魄,但是他并没有忘记给王心钢坚强的灵魂。

对此,我深有同感。我打心底里佩服王心钢,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他那种身残志不残不断追赶梦想的精神。

让我骄傲的惊人成绩

经历了一番寒彻骨,终于迎来了梅花扑鼻香。王心钢现在已是全国知名的残疾人作家,已发表300多万字的作品,已出版《枪与玫瑰》、《薛岳传》、《张发奎传》和《潜流——南方地下党血火纪录》等18部长篇,其中代表作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广东省优秀图书大奖和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其创作的《张发奎传》2005年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第一届广东优秀出版物大奖、2005年最受读者欢迎的粤版图书和广东省第十五届新人新作提名奖。《薛岳传》2009年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与他人合作的《“寒极”春光》与电视片《春暖寒极》双获广东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品读粤北》2009年6月获韶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韶关市首届文艺创作风度奖(政府奖)。1994、1995、1996年连续三年获广东省颁发的“自强奖励”基金二等奖;1996年荣获“韶关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3年9月,被人事部、中残联评为“全国自强模范”(享受省级劳模待遇),是广东省唯一因文学成就获此殊荣的作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4年,被评为韶关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生。2009年9月,广东文学院召开丁力、王心钢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党组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广东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评论家胡平、李敬泽、贺绍俊、张陵、牛玉秋、施战军、游焜炳、章以武、洪治纲等参加了研讨。2012年8月,王心钢家庭因全家都酷爱读书,全家藏书超过2000册,可谓是家“图”四壁,被评为第七届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

所有的成绩,都渗透了他多少的辛酸与汗水;一切的成功,都是那么地来之不易。感叹之余,我不免深深地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1年12月,王心钢当选为韶关市政协委员。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王心钢就提交了“关于实施文化名城战略,促进韶关文学繁荣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详细分析了韶关文学的现状与问题,并中肯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及应对措施,为响应文化名城的号召,促进韶关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可见,王心钢对韶关这片土地爱得多么深沉,对文学爱得多么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