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开:我有一个理想
叶 明
在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林月开是家喻户晓的农民企业家。多年来他铺路修桥、扶危济困,倾力开荒种树,兴建生态林绿化带,为建设美丽家园忘我奉献。
投身改革告别贫困
林月开与新中国同龄,土生土长的农民。十来岁父丧,身为长子的林月开与母亲一起,艰难地养育弟妹七人。苦难生活磨砺,造就了他坚韧不拔、敢于拼搏、自强不息的性格。
林月开从小立下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上世纪70年代初,20出头的他当上了生产队长。他以身作则,带领乡亲早出晚归,几年后村集体收入增加,实现了村民粮食自给有余。接着,他带领乡亲拆除茅草房,统一建起了砖瓦房。同时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实现绿化荒山,保护生态资源。70年代末,率先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林月开带头承包村集体副业,带领乡亲背井离乡走出山门,上矿山下煤窑,搞活经济增加收入。
之后,他凭着年轻力壮,独自闯荡江湖,终于挣来了第一桶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并举家迁居珠三角,过上了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返乡探亲,目睹家乡贫困的面貌,他感到心酸。他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挣来的钱,几百上千地分发给乡亲们,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帮助伤病孤寡的老人,捐助当地社会公益。他意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自己富裕起来还不算富,应该想办法让家乡发展起来,让乡亲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
他深入调查了解,认真构思着一个计划:想办法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合作开办企业,通过企业辐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增加村民收入。主意拿定,林月开四处奔波,耐心说服生意场上的众多朋友,筹集引进3000多万元资金,在家乡开办了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韶源水泥厂。水泥厂1994年建成投产,多年来照章纳税,安置200多富余劳力进厂务工。龙头新村51户270多人,户均就有一至三人在厂里务工,使得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不足1000元增至8000元,一举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让村民拥有美丽新村
“这里过去相当穷,我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彻底地把这个地方的历史面貌改变。”让乡亲们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是林月开的人生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组织带领村民于2002年5月开始,自筹资金,拆除旧房,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新村。
在新村建设的规划里,每户村民花上三五几万元就可拥有一栋崭新的楼房。经过10年努力,全村已建起36栋别墅式的新楼房。这些楼房,每栋三层半,面积400多平方米,红砖混凝土结构,外墙统一装修、整齐划一。此外,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平整了1万余平方米的村前广场;修筑了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河塘和护村防洪河堤,河堤装上了护栏;村旁四围栽植万棵绿化树。
这些就是新村的首期工程。为了筹集建村资金,林月开变卖自家在东莞和韶关合计几千平方米房产的资金,全部无偿投入。这龙头新村首期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除极少部分由村民和村集体投入的,都是林月开无偿奉献的。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林月开致富不忘乡亲的感人事迹,人们有口皆碑,他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各地不少人纷纷慕名而来参观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也对林月开这种致富思源、无私奉献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2003年11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的欧广源、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维英、副省长李容根等领导,带领出席全省农村安居工程现场会的省市县分管领导100多人专程视察了龙头新村。当他们听了林月开的汇报后,无比激动,欧广源紧握着林月开的手,对在场的各级领导说:“这是个典型,一定要在全省加以推广!”李容根也高度评价:“过去的老队长,如今的新老板,创造了一个新奇迹!”同年12月,省扶贫基金会长凌伯棠一行来调研时指出:“林月开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所做的一切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共产党员。”2006年6月,原省政协主席郭荣昌带领省政协委员联谊会的100多名老领导视察了龙头新村,对林月开的精神大加赞赏。
龙头新村的村民至今都没有忘记,2007年1月,他们迎来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等中央和省市县的主要领导。李长春充分肯定了林月开艰苦创业致富思源,兴建新村回报社会的崇高品格。他并指示:“这种精神应大力弘扬!”
各级新闻媒体对林月开的感人事迹给予宣传报道。2004年,广东卫星电视台《爱心永远》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以《林月开的“乌托邦”》为题,详细报道林月开的动人事迹,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报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韶关日报》等党报也分别对林月开进行专访。作家吴贻才还以长篇报告文学《追逐梦想的人》为题,详实报道了林月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经历。
生态文明他美丽的梦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读了十八大报告,林月开信心倍增。“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这样才是真的好!”林月开说。林月开带着笔者来到龙头新村的后山上,进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茂密成林的绿化带。这是他在七八年前开荒种植的。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远山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那是他投资的绿化带,昔日两千多亩荒山,如今已经成为龙头新村的“后花园”。“要真正过上小康幸福生活,就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它绿化好,留一片青山绿水给后一代。”林月开越说越有劲头,“今后,我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绿化荒山的工作坚持下去,不遗余力地建设美丽家园。”
林月开告诉笔者,附近村庄的个别村民,疯狂偷伐他种的两百多亩的林木。林月开很难过,他说:“那个钱损失了没啥,钱能够想办法找回来。砍掉树我心疼,砍掉再种的树,就没有这么快大起来。”
痛心归痛心,林月开并没有灰心,他将被盗林木的桩头全部推倒,再重新种植新林,就是这样,他凭着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生态大自然的心,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克服了种种困难,长期绿化荒山,到现在,他已经成功绿化了村边两千多亩荒山。看到成片成林的树木,林月开每天都很开心。要知道,这是他的梦想在变为现实,他欣慰,他自豪!
把“理想”留给子孙后代
林月开在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很多。人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会获得社会对他的肯定和荣誉。
2004年林月开获得韶关市“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积极分子和县“劳动模范”称号;
2006年,他被评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7年林月开以高票当选“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他所资助兴建的龙头新村分别被市县评为“文明村”,同时还被列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点”。
在粤北韶关,人们一提起乳源,就会想起有个林月开,就知道林月开为乡亲建造的“乌托邦”。至今,林月开也一直是乳源县乃至韶关市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名片”。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在无尽赞扬声中,憨厚朴实的林月开并没有骄傲自满,也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他深知完成新村建设的首期工程,这只是他人生梦想的开始,目前,他正在谋划十年内走转型升级的路子,把企业做大做强,以此来进一步带动新村的建设和发展。他正在谋划着:乡亲们住上新房、衣食无忧后,怎样使他们真正成为新村的主人?如何提高村民们的整体素质,共同完善好新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齐心维护好新村的良好形象?他还正在谋划着: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引进资金和项目,进行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度假养老项目的开发利用,并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从各方面努力提高村民的主体地位,共同建设和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家园。
林月开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懂得了感悟人生,悟出舍得、坚持、诚信、追梦的真谛,乐善好施不遗余力;他还懂得了规划人生,与时俱进,并把美丽家园,把青山绿水,把不歇的“理想”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