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梁树森开启现代农业的创新模式

2016-12-16 18:59:28 来源:广东政协网

《广东政协》记者

 

耕地土壤严重退化、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两大挑战。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森利集团董事长梁树森出资成立金寨县澳门森利集团高新生物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所,积极寻找行业专家,历时五年对此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和探讨,根据区域特性研究出菌肥配方,用于改良土壤和增加农作物的品质,并形成了一整套现代农业生产的创新模式,即森利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区域特性。”梁树森说。土壤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具有区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不同区域的农作物和植物类型分布是在多年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农作物与气候、土壤、海拔、其他生物等因素之间的不断选择,最终确定下来,实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农业项目投资前,必须要对生产对象适宜的土壤及其他各种宏、微观生态条件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应当根据区域性土壤的特性和自然环境,完善产业发展的要素衔接,形成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的产业链。

为此,金寨澳门森利集团高新生物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所发明了“一种可改良区域土壤的原生态益生菌复合固态(液态)菌肥”,通过区域土壤施用后使土壤恢复至最佳,逐步还原至最原初的微生境水平,从而恢复区域农产品最纯正的风味和品质。经过五年来的科学实验,该项技术不但使土壤得到了治理恢复,而且作物产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提高,同时对不同区域土壤内含的有害重金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土壤中原有的农药、化肥残留也被部分拮抗,并在生产中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

对于菌肥的设计,梁树森认为必须重视区域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创新性。首先,尊重植物与环境的“区域特性”,避免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各种万能的化肥和内含干扰菌的肥料,利用厌氧和有氧发酵技术,做到自己做肥自己用,充分利用种植决定养殖,养殖决定有机肥的来源,有机肥产量决定种植的规模,真正做到区域性土壤与环境综合治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充分利用区域性微生物群落的保护对恢复和保持地方特色产品的核心作用。那些改变了区域性微生物群落分布和数量的施肥和管理方式,都必然驱使区域植物正常生长过程的改变,改变其特质和风味。

再次,坚持以培养健康土壤为核心来生产健康、营养、安全的区域性农产品为原则,在区域性微生物菌肥施用后,由于极大促进了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间形成一种动平衡格局,这样的一种格局不仅有利于植株对各种生长所需养分的平衡吸收,而且极大减少了植物生长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阻止土壤酸化和退化过程的发展;同时还由于生防微生物的参与,明显提高了植物自身免疫功能和对抗多种病虫害的综合抗性水平,避免了化学农药的施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最后还提升有益元素在产品中的含量,并且对植株吸收部分有害重金属(如铅、砷、汞、镉等)的过程产生拮抗作用,降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最后,研发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植物强化补硒的“生物三次转化富硒技术”,将已经全部(或部分)转化的硒营养素转化进入目标植物,从而提升农产品中硒营养的水平,提高产品的微量营养功能价值。

据悉,区域性土壤与环境综合治理在今年六月份基本完成。金寨县澳门森利集团高新生物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三项专利,包括:一种提高茶树酸性土壤硒元素生物利用度根生物硒肥;夏季施用提高红茶品质的多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现已获得前两项专利证书,一项待发。

“从现有的实践结果来看,森利模式可以在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的恢复性保护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梁树森希望这种模式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拓展和实践,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上进行开发利用,最终将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引领我国农业进入“生态友好型”发展的新时期,极大提升我国粮食生产和保障能力,造福于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