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红:“给年轻人机会和平台去展示才华”

2016-12-16 02:20:5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志红讲述香港回归前后的难忘经历

“给年轻人机会和平台去展示才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的杨志红,20多年来一直深入香港基层社区,奔走在妇女工作的一线,因而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红姐”。作为香港回归过渡期的亲历者和香港回归的坚定支持者,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她对基层民声、民心极为重视。在她看来,回归并非是简单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土地上,“基层民心的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

香港基层工作有更多的故事值得回味。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杨志红,听她讲述回归前后的难忘经历。

●南方日报记者 李梦瑶

投身社区▶▷民心回归是平稳过渡基石

出生于1950年的杨志红,祖籍河南,当过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杨志红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热情、淳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70年代,她抱着闯一闯的心态来到香港,学无线电出身的她误打误撞进入珠宝行业,白手起家创立了香港威扬集团。事业有成之后,她不忘关注社会发展。

“我从1988年起就开始到社区做一些事情,像组织医生到社区替居民体检、给困难家庭送米送油等。”杨志红说,那时候香港处于回归过渡期,为了能使香港社会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副社长郑国雄将他们这些爱国爱港人士组织起来,做了大量的民心回归工作。

杨志红说,有一年春节前夕,一户靠政府救济过日子的家庭,因救济款项已经花完,太太被失业在家的丈夫殴打,不得已带着一双儿女躲去社区服务中心住,“这也不是个办法,她就带着小孩爬到楼顶想跳楼,不知道是先扔女儿还是先扔儿子就放弃了,又跑到海边想跳海。被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赶紧救了回来。然后我们发现社区里像这样过不了年的家庭有四五户,我就给每个家庭资助了一笔钱,让他们能安心过年。”杨志红说,后来他们到访这个女士的家庭,找她的先生谈话,让他为了家庭振作起来。“还帮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墙上,现在他们家孩子都好大了,家庭也很和睦。”

“那时候好多人没去过北京,快要回归了,我就组织他们去北京看看天安门、长城,大家都很高兴。”杨志红说,正是这些细微的工作,稳定了基层民心,让他们更了解祖国。“我觉得这些基层民心的回归是香港能够平稳过渡、顺利移交的基石。”

亲历回归▶▷组织市民欢迎驻港部队

香港回归当天的那场倾盆大雨让杨志红印象尤为深刻。“因为下雨,我那天换了7套衣服。最后特意穿了一身大红色的衣服去参加庆典。”

杨志红回忆说,1997年6月30日,一大早她就出门前往新界,组织市民欢迎驻港部队进城。“其实很早就开始准备,当天就是落实一些具体的事项,像安排市民怎么献花、怎么敲锣打鼓。当天有几万市民参加了欢迎活动,声势很浩大。”

因为驻港部队要到7月1日凌晨后才能进驻香港,上万市民就在大雨中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据曾任驻港部队通信站总工程师的刘彬事后回忆:队伍一过分界线,掌声、锣鼓声就潮涌般从欢迎的人群中爆发出来。行至上水、粉岭路段时,上万香港同胞在瓢泼大雨中手持国旗、彩旗、鲜花夹道欢迎。几百只醒狮齐舞,上千面锣鼓共鸣,一条长几百米的巨龙,在公路一侧飞跃欢腾……

在安排好欢迎事项后,杨志红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中环的港督府参加告别仪式,“当时我真的非常激动,觉得随着彭定康离开,香港被殖民的历史结束了,我们终于当家做主人了!”

这种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杨志红前往会展中心参加香港主权交接仪式。“我到会展中心后,专门跟邓小平先生的夫人卓琳女士握手,邓小平先生没能看到香港回归,但当天他的夫人跟孩子都来了。”

虽然当天从早忙到晚,但杨志红说当时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而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大家都有一种有了靠山的感觉,都说香港是游子,到这一刻终于回家了。”杨志红说,能参与香港回归工作,让她万分骄傲。

服务青年▶▷让年轻人更了解祖国

在香港回归后,杨志红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青年活动中,如今担任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她组织了多项活动,推广传统文化。

成立于1996年的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原名“香港广东社团庆祝回归委员会”,由香港嘉应商会、香港潮州商会、顺德联谊总会等16个社团共同推动组成。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更名为“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以利于进一步团结粤籍乡亲,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社会繁荣稳定。目前已成为在香港极具影响力的爱国爱港社团。

杨志红说,她觉得一个社团不搞活动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战斗力社团就没有影响力,就发挥不了作用。“2010年的时候,我们跟解放军民族乐团合作,邀请了宋祖英、韩红、王宏伟等内地著名的歌手到香港红磡体育馆演出,免费向市民派发门票,效果非常好。”

“想让民心回归,我们要靠文化去推进。把中国的文化、历史更好地在香港传播开来,让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更了解祖国,这是很重要的。”为此杨志红在2014年创立了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广泛聚集热心青年人的力量,共同为香港青年工作建言献策。

就在今年8月,新活力青年智库举办粤剧推广专场,邀请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公演粤剧《曹操、关羽、貂蝉》,免费增票1700多张,希望能让更多的粤剧爱好者和基层团体受惠,欣赏到粤剧的艺术精华,同时也更直观地宣传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的年轻人有想法有创意,一定要给他们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让他们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培养对祖国对香港的热爱。”杨志红说,接下来她打算带领一批香港青年回广东探望抗战老兵,“给他们讲讲省港大营救,让他们知道为了保护香港,当年先辈付出了多少”。

■对话

“要做好基层工作”

南方日报: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去做基层工作?

杨志红:因为在香港,选票并不是掌握在几个代表人物的手里,而是在基层,在市民手里。只有做好基层工作,才能做好选举。这样在过渡期间,才能保证那些心向祖国、热爱香港的代表顺利当选。

好多年来,每逢过年我都会去东莞买大量的腊肠、大米带回香港,送给社区居民。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包米、一条腊肠,这些小物品会让他们觉得很温暖很贴心,你讲什么人家才会听。

南方日报:在迎接回归过程中,有什么活动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杨志红:我记得在1996年左右,广东省政协专门组织了50多名当时香港的政协委员回河源参观东江水,这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直到现在我还不时会组织香港妇女和青少年回来参观东江水。

我也一直说,我们香港人天天喝的是东江水库的水,河源人民为了保护这一泓清水牺牲很大,当地不敢搞大型的工业,水库旁边种的全部都是树木,他们严格控制发展指标,牺牲了经济利益,就是为了让香港人民喝到一口好水。我们要饮水思源,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指挥:莫高义 田 丰 张东明

总策划:王更辉 梁 川 王垂林 郎国华

统 筹:艾特莎 梅志清 孙国英 江 英 执 行:黄扬华 江 华 黄智颖 吴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