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瑞明:“多带香港年轻人回内地交流”

2016-12-16 18:56:28 来源:广东政协网

湛江市政协特聘委员、香港梅州联会永远荣誉会长蓝瑞明讲述庆回归大游行背后的故事

“多带香港年轻人回内地交流”

在蓝瑞明身上有多个标签:政协委员、企业家、歌唱家、教授,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大家称呼“蓝老师”。1978年,蓝瑞明怀揣20元港币只身来到香港,从一个“打工仔”做起,经过十几年拼搏,先后创办多家实业公司。1996年,蓝瑞明在香港“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上的独唱——《我爱你,塞北的雪》,让他最后在系列机缘下成为“香港青年九七庆回归大游行”总指挥。

“香港青年九七庆回归大游行”背后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湛江市政协特聘委员、香港梅州联会永远荣誉会长蓝瑞明,听他讲述筹备大游行前后的难忘经历。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邓强 记者 谢苗枫

一场辩论被“推”上总指挥

出生于梅州大埔县山区的蓝瑞明,从小就熏陶在山歌中,曾担任广州市少年宫合唱团的领唱。当他事业略有成就时,先后随吴雁泽、戴玉强、刘锦兰等著名歌唱家学习声乐技巧,成为具备专业水准的业余歌手。

1996年,香港首次举办“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蓝瑞明毛遂自荐,报名参加独唱。一路“过关斩将”,蓝瑞明与张明敏成为晚会确定的两位独唱演员。晚会上,蓝瑞明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获一致好评,被誉为“企业家歌王”。也正是因为这次精彩表演,蓝瑞明被推选担任“庆祝香港回归文艺晚会”筹备组委员,并列席了“九七庆回归大游行”筹备组会议。

蓝瑞明回忆,首次列席大游行筹备会议,他就对“7月6日大巡游总体方案”提出了多点建议。“回归大游行”是香港市民自发的大型爱国活动,共有162个社团组队报名,预计将有几万人参加。为确保顺利进行,方案提出仿效北京国庆游行,必须在政府大球场彩排一次。“我反对。6月的香港非常热,一旦彩排就可能有人中暑,影响民众的参与热情。”

有人表示异议:“不彩排就会乱套,你蓝瑞明敢承担责任吗?”会场气氛顿时变得凝重,一时鸦雀无声。“敢!162支游行队伍,每队都举一个类似奥运会入场牌子,前面写队伍名字,后面编上数字。到时候只要后队紧跟前队,就一定不会走乱。”蓝瑞明还提议,这162位举牌人可向香港童军总部求援,另提供8位作为候补队员。每个队伍的举牌人和领队共324人必须提前彩排,只要他们不走错,后面的队伍就一定不会走错。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蓝瑞明对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提出建议,“争论很热烈,提出的多项建议大部分被采纳,原方案做了重大调整”。“后来想想有点滑稽,我仅是列席资格出席会议的,是否会喧宾夺主?热爱祖国的情怀又让我不吐不快。”蓝瑞明的建议赢得了认可,不久之后,他就以最高票数被推举为任务最艰巨、也最受瞩目的“香港青年九七庆回归大游行”总指挥。

小插曲差点导致“张冠李戴”

担任总指挥后,蓝瑞明异常忙碌,“每天上百个电话,手机两块备用电池都不够用”。

7月6日,香港持续了一个星期的雨水仍然没有停止。早晨7时开始,蓝瑞明不断接到电话:“屯门到处下雨,今天还要游行吗?”“元朗区的雨越下越大,怎么办?”……蓝瑞明前后接了400多个电话,而他使用最多的回复仅仅6个字——风雨不改,拜拜。

12时开始,游行队伍陆续进入大球场,几百名中外记者莅临现场采访。记者有指定的“采访拍摄区”,同时佩戴浅绿色胸牌,凭胸牌进入拍摄区。当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启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数码摄像和数码卫星转播机来报道回归盛况,为让全国观众当天能够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的现场画面,蓝瑞明私下为央视两位记者申请了额外两张“任何区域”黄色胸牌。“平时你们戴绿色胸牌,拍摄关键镜头时,再悄悄佩戴黄色胸牌。”蓝瑞明的争取让央视拍摄到了许多不同角度的画面,这些已成为“香港九七回归”的珍贵历史镜头。

随着四万人陆续进场,当日15时整,大游行正式开始。但随之而来的小插曲,让蓝瑞明捏了一把汗。原本每支队伍的顺序都是编排好的,走到第17队时,蓝瑞明发现他们却跟在了15队后面。队伍顺序已经编好并告知了新闻媒体,大会现场解说员是按照原定顺序介绍各支游行队伍的,现在一走乱,势必介绍就会“张冠李戴”。“我反应快,以百米跑速度跑到17队前拦截。这个时候他们离主席台只有80多米,我立即指挥他们斜拉到足球场草地上,腾出跑道让后面16队赶上来,再让17队插入。”幸好很快恢复了既定顺序,15时57分,最后一支队伍通过主席台,整个游行过程圆满完成。

因为组织出色,主席台上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宪梓特地邀请蓝瑞明来主席台见面。“曾博士握着我的手,说我为客家人增了光。”至今,蓝瑞明仍难忘紧张筹备的日日夜夜。

组织香港青年回内地学习

香港回归后,蓝瑞明先后担任了湛江市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他还兼任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梅州联会等社会职位,积极促进内地、香港两地之间的交流。蓝瑞明秉承客家人的爱国爱乡传统,多次回乡捐资修建水泥路,设立老人之家,回馈乡里。

在担任香港青年协进会副会长期间,蓝瑞明也多次带领香港青年领袖回内地交流。蓝瑞明还记得1996年第一次带青年团体回梅州大埔访问,“当时是去了三河坝烈士纪念碑,还献了花圈”;1997年国庆节,香港组成10个青年访京团,蓝瑞明是一团团长。“当时我们差不多1000多人,一个团一个车厢,就包了整列火车,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了。”这是香港回归之后,第一个大型团体访问北京。“我们还成立了香港国民教育协进会,专门对香港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蓝瑞明还不遗余力地在香港青年中推广普通话。香港回归前,蓝瑞明曾在全港青年中做了一次广泛的民意调查,其中一项是:“九七之后,你最希望掌握什么技能?”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占问卷总数近60%的回答是:学习普通话。

尽管工作忙碌,但蓝瑞明仍在香港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兼职讲课,在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岭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三峡大学等院校,也担任了客座或兼职教授,演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创业之路、抗衰老研究等课程。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香港的希望。现在香港的中坚力量就是45岁以下的年轻人,我们要尽力争取,多带香港年轻人会内地交流。”蓝瑞明说。

■对话

“我的爱国信念是不会改变的”

南方日报:回归前夕,香港出现了“移民潮”,您有想过移民吗?

蓝瑞明: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的国家,我当时就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1989年亲朋好友劝我移民,我拒绝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香港虽然有“移民潮恐慌症”,但我是看好内地经济发展的。我不单不走,我还要到内地去投资。不管怎么样,我的爱国信念是不会改变的。

南方日报:有媒体用“蓝瑞明现象”来总结您的奋斗经历,您自己是怎么看的?

蓝瑞明:我坚持终生学习,我非常虚心地向所有认识的任何一个朋友学习。哪怕在今天交往一小时,我只听到了一句话有收获,今天我都没白来。有这个心态,你就会终生坚持学习。要实事求是,你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承诺。

一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道路,我就用八个字来总结自己所走的道路:“勤俭、聪敏、胆略、诚信”。

总指挥:莫高义 田 丰 张东明 总策划:王更辉 梁 川 王垂林 郎国华 统 筹:艾特莎 梅志清 孙国英 江 英

执 行:黄扬华 吴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