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以省政协副主席王珣章为顾问,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主任周炳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外事侨务委员会副主任劳文浩为团长的省政协委员视察团一行30多人,于今年8月1日至4日赴湛江视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视察团先后听取了湛江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实地视察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坡头区、吴川市的一些工厂企业、湛江港码头、海湾大桥等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参观了美丽的湛江海湾和湖光岩风景区。所到之处,耳闻目睹,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令人十分振奋。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近年来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湛江是粤西重要的港口城市,是1984年国家确定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是广东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走“工业立市、以港兴市”之路,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发奋图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急起直追,一举扭转了后进被动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开始走上快车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的进步。突出表现在几方面:
一是经济稳定发展,实力逐步增强。2005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5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排名第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7亿元,在全省排名第1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54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八。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创近11年同期新高,达35027亿元,净增42亿元,增长116%。
二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湛江三十万吨油码头,二十万吨铁矿石码头建成充分发挥湛江天然良港的优势;广湛高速公路和渝湛高速公路的贯通,海湾大桥建成,加上黎湛、湛茂、粤海铁路和207、325国道,4D级湛江民航机场,使湛江成为粤西陆、海、空重要交通枢纽。奥里油发电厂等一批电力工程建成投产,湛江治旱工程“扩库硬渠上井群”和城市防灾减灾水利工程陆续建成,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尤其是培育具有明显优势的临港石化、近海油气开发、农海产品加工、电力、造纸、饲料、纺织、电器机械等八大支柱产业和南方石油、农海产品加工出口、高级纸业、小家电制造业四大基地。一大批上规模的新项目建成投产,将成为湛江经济发展强劲增长点。
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依靠科技兴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现代化上了新的水平。粤台农业合作正在展开。吴川全国文明村蛤岭村、芝蔼村起到了示范作用。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湛江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目前有3所本科院校和2所专科成人学院,有6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9所中等技工学校。2005年,湛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是建设和谐湛江有所进步。各类社会矛盾得到了正确处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发展。原来发生在局部少数地方的黑恶势力得到了有力的整治消除。下岗退伍士兵、对越自卫反击伤残军人上访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水库移民上访问题,随着后续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也得到缓解。
总的来说,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整个形势很好,湛江各级党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振兴湛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二、 湛江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自己与自己比,进步很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湛江错过了不少机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争当排头兵,任务还很艰巨。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湛江需要加快发展,湛江有可能加快发展,湛江要实现加快发展:
(一)湛江需要加快发展。发展是世界潮流,从国际到国内,从国内东部到中部、西部,都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央要求广东率先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当好排头兵。省委省政府也要求全省各地向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目标迈进。现在,全省各地一股劲谋划发展,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九市,原有经济规模比较大,现在发展势头很猛,后劲很足,2005年GDP增长最低达127%,最高193%,平均在153%;山区5市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急起直追,2005年GDP增长平均在151%。其中清远233%,河源213%。在粤西三市,2005年,湛江GDP在粤西三市增长速度也是最低的(湛江121%、茂名151%,阳江143%),湛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湛江目前仍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势态。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仍然是湛江面临的主要任务。湛江要迎头赶上,仍需加倍努力。
(二)湛江有可能加快发展。湛江完全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湛江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湛江地处祖国大陆南端,面向南海,背靠祖国大西南,港口优良,海陆空交通发达。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及光热资源、教育资源丰盈。湛江资源远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存在着诱人的商机。湛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备,湛江人民群众有强烈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湛江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政班子坚强有力,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开拓精神,完全有能力加快湛江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湛江要实现加快发展。把需要与可能转化为现实,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紧迫感、责任感,有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又要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作风。谋划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步要高。首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以人为本,搞好“五个统筹”;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按照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再次,打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战,深入调查研究,注意发现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并向建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体制和制度前进。
三、 加快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继续加大力度,做强做大“工业立市、以港兴市”这篇文章。目前湛江工业
企业存在“三少”,即外资企业少、上规模企业少、高新科技企业少。这与湛江沿海开放城市地位和资源优势不相称。今后,湛江要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采取“东承西连”战略,东承珠三角产业转移,努力建成我国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这是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一是要扩大对外开放,大张旗鼓开展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引进一批外资企业,上规模大型的工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到湛江落户。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主动与珠三角开展合作。尽力促成大型钢铁企业落户湛江。二是要进一步发挥湛江的港口优势,以港口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之成为覆盖我国大西南乃至东南亚重要的枢纽和物流中心。要抓住“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加强与大西南各省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大大提升湛江的区域地位。三是充分利用湛江颇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抓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三化”促“三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抓好“三农”工作,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紧紧围绕发挥湛江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品。尤其要重视发展独有的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利用粤台农业经济区,扩大粤台农业合作。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管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贯彻执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让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实际利益。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三)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跨越。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不断碰撞,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出现。因而,建立和健全民主法制,建立公平公正公道社会非常重要。各级党政部门要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依法行政,执政为民。要教育群众,既要依法保护自己权益,也要遵纪守法。湛江要继续抓好社会治安的整治,防止黑恶势力抬头。要继续做好退伍转业军人,水库移民的工作,既要切实依照现行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又要加强法制教育,做好细致思想工作,防止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再发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要加倍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关注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保护好湛江的碧海蓝天和一块净土。湛江的造林绿化和红树林湿地还要发展好、保护好,使湛江成为环境优美、最适宜工作、学习、居住的海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