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

2016-12-16 02:21:2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关于对我省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我省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推动外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省政协王兆林副主席带领,以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和省外经贸厅派员组成的两个专题调研组,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问题,于4月下旬、5月上旬,分别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肇庆、清远、潮州等8市,开展了专题的调查研究。

6月日,省政协召开了主席会议,听取了调研组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但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外商投资战略调整,我省的先发优势和地缘优势有所弱化,长三角、环勃海等地区的迅速崛起,外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加快做强外源型经济,促进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方位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清形势,树立信心,进一步加强紧迫感

    省委、省政府要正确判断我省当前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总体情况,加大对省情的宣传力度,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面对我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德江书记的“追兵是标兵,对手是老师”的讲话精神,认清形势,既要克服盲目自大,又要摒弃妄自菲薄悲观失望的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树立信心,发挥优势,继续努力,营造好投资环境,抓住机遇,鼓足干劲,再掀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

借鉴江苏等省市的经验,成立外资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省外经贸、发展改革、经贸、工商、税务、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吸收外资联席会议,对重点领域开放、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重点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对外招商,对吸收外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三)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2002]11号文),一是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合并或取消部分路桥设施收费项目,加快推进全省范围用电“同网同价”,努力降低公用事业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地要进一步落实非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合同、章程合并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使之名符其实。三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广东省外商投资服务网站,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加强监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四是加快广东“大通关”建设。不断完善广东省口岸工作协调、督察、应急机制和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加强口岸综合管理。推进通关作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外经贸等部门之间的联网监管和加工贸易监管的电子化,提高通关能力与通关速度。

(四)加强规划和指导,提高招商层次,改进招商的方式方法一是修订规划,提高招商档次。在积极引进港、澳、台投资的同时,重点开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核心项目,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加大服务贸易、农业开发领域吸收外资的力度。二是建设招商项目库。设立项目库建设小组,规划和指导关键产业和核心项目的吸引外资工作,促进配套产业群的发展。比如在珠三角地区,重点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群进一步做强做大。广州市围绕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惠州围绕南海石化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中下游配套项目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群。三是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各地成立专门的投资促进机构,构建

由政府监管的社会化、市场化招商网络;建设海外招商工作站、办事处,探索有效的海外招商模式;加强网上招商工作,提高网上招商洽谈会成效;继续推动粤港联合招商,与相关的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使联合招商制度化、规范化。

    (五)拓宽引资渠道,形成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

一是用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政策,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和相关中介服务,推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二是落实好省政府同意的《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的管理办法》,吸引跨国公司到珠江三角洲设立地区总部,使珠三角地区逐步成为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采购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三是充分发挥各地园区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各类园区进行整合,明确产业分工,使园区从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省要集中力量办好南沙经济开发区、松山湖开发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等几个示范园区,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大财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共投资由生产制造型转向生产制造结合技术开发型,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六)扩大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大吸收外资

根据珠三角地区目前土地、劳力资源制约压力逐渐加大和部分产业急需转移的情况,我省应不失时机扩充接纳投资

的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扩大吸收外资。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不断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东西两翼和山区吸收外资的能力。二是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三是针对山区和东西两翼的特点,开展专题招商引资和投资推介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吸收外资方面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吸收外资的规模。

    (七)加强粤港澳交流与合作,尽快把“大珠三角”以至广东全省建设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安排的实施,是我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大好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围绕将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建设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具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中心之一这一目标,加强粤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多做具体工作,贵在抓好落实。一是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多形式、多领域联合推介“大珠三角”,联合对外招商、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跨国投资。二是要更多地吸引港澳法律、会计、管理咨询、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广东省发展,提升广东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水平。三是要加强服务,着力推动电脑整机、手机等行业在粤港澳资企业增资扩产,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国际名牌,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

 

二○○四年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