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清远市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情况报告

2016-12-16 02:21:26 来源:广东政协网

视察清远市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情况报告

 

根据省委的要求,省政协今年继续跟踪视察《十项民心工程》。省政协第四视察团一行12人由副主席罗富和任团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芹溪、郑睦鑫为副团长,从6月28日至7月1日,对清远市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情况进行跟踪视察,视察团在听取市委、市政府听汇报基础上,深入到清城区、阳山县的镇村、开发区、防洪、饮水工地、农户等进行实地视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清远市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效果良好

从去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以来,清远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实事求是,调整思路。

在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中,清远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办事,认真贯彻学习“三树立,五落实”的精神,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寻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制定了十个方面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大内外源经济发展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把经济发展当作落实《十项民心工程》的第一要务,切实抓紧抓好。2003年合同利用外资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4%和58.7%,使清远市的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重点突破,逐项推进。

 1、安居工程方面。全市规划用5-7年时间,改造农村危房36142户,搬迁石灰岩区农户19870户,即从2004年起改造非贫困户危房3000户,贫困户危房3000户,搬迁石灰岩山区(老区)3000户。目前全市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281.52万元,其中市财政拨款80万元,县财政拨款400万元,23家民营企业捐款71万元,已完成危房的有16条村109户,正在建设的48条村1415户。

2、就业工程方面。今年3-4月在市区和各县(市)各举办一场大型富余劳动力就业现场招聘会,累计组织53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9756个,组织富余劳动力66648人应聘,达成招工意向35014人,成功介绍就业13474人,在着力建设“劳动保障平台”的同时,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开办了各类技能培训班,至今已有3753名特困家庭子女通过培训,就业率达99.3%,去年投资200万元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了与省联网,达到了省、市劳动力资源共享。如阳山县投入150万元建立县城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基地, 5个中心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中心站。已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2461人。

3、农民减负增收工程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全市农民负担由税费改革前的31029万元减少到5187万元,减少了25842万元,减负率为83.28%,现在人均负担16.74元,比税费改革前农民人均负担税费减少83.4元,如阳山县撤并9个乡镇,占原乡镇数的59%;计划撤销69个行政村,撤并数占原有234个村委会的29.5%;撤并学校16间。加快农网改造,目前农村到户电价从0.79元/度降至0.69元/度,初步实现了农民减负增收。

4、教育扶贫工程方面。全市教育资源通过优化重组后,新增基础教育单位和优质学位5.4万个。例如,清城区今年将完成17所农村中小学的撤并工作,达全区学校布局调整总任务的50%以上。阳山县2个革命老区镇和37个革命老区行政村,得到了省人民政府拨款660万元和佛山市人民政府资助300万元建校资金,从2002年开始分三批对全县29所革命老区学校和4所山区小学进行危房改建,至今已建成新教学楼22座、教室171间,总建筑面积达10954.54平方米,另外还有11所小学的教学楼、73间教室正在筹建中,计划今年10月底将可建成投入使用。

5、扶贫济困助残工程方面。突出抓好两项重点工程:一是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执行落实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工作,争取每年落实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0万元以上。二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每年筹措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130万元,其中争取省残联80万元,市财政50万元。同时,继续扩大低保救济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已建有“老年之家”34个,社会福利院7个、收养人数251人,乡镇敬老院128个、收养人数2408人。

6、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方面。依法维护外来员工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外来员工工资福利、法律援助、子女入学等问题,成立了“外来员工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明确各部门抓外来员工普法教育的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清城区目前外来工子女入学率达100%。

7、全民安康工程方面。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以建设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长效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狠抓普法宣传,确保认识到位;二是狠抓现场监察,确保监督管理到位;三是狠抓人员培训,确保责任到位。近70家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加入“96963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服务热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共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到目前止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清城区为33.49%,阳山县今年可达40%。

8、治污保洁工程方面。至2010年,全市计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29间,共需投资129416万元。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保持在100以内;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各功能区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9、农村饮水工程方面。解决石灰岩山区饮水,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2003年12月底止,全市建蓄水池容量709025立方米,解决石灰岩山区108242人的食水困难,占规划解决食水困难128842人的88.1%;解决耕地灌溉面积55089亩,占规划解决耕地灌溉面积的49.9%。目前仍有74万多人存在食水困难和约100万人食水安全有待改善。

10、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市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9宗,占40%。由于前期工作的滞后,全市除清东围、清城联围等少数工程进展较快外,许多工程仍处在可行性研究、初设阶段。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下达计划的55宗工程已全部动工,完成了34宗,其余21宗完成了50-80%工程量。

 

二、清远市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困难不少

民心工程无小事。清远市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离省委、省政府及人民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与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如下几方面:

    1、清远市对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缺乏统一的责权明确的协调部门和机制,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具体规划与实施细则。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2、省对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相关政策落实进度缓慢,资金不到位,影响工程进度。如教育欠债清偿的政策,讲了近一年,至今还没有落实,目前该市义务教育欠债37853万元,按照该市现有的财力来解决实在是无能为力。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还比较多。

3、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影响《十项民心工程》进展。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工业用地受到严格控制,招商引资遇到了新的问题。

4、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公路交通条件差。广清高速还没有通达清远市区;清连一级公路路面损毁严重,缺乏维修资金;全省最大的县级市英德,至今没有建成联接外部的高等级公路。投资硬环境未改善,招商引资受到很大的制约。

5、劳动力多的优势,因素质远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教学条件差,职业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就业工程还有很大差距。造成清远一方面富余劳动力较多,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招工困难。

 

三、对清远进一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几点建议

《十项民心工程》是涉及面广、难度大、投入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此,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扎扎实实地、持续不懈地抓下去。为此,建议:

1、加大宣传,深化认识。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执政水平,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存在不少困难。《十项民心工程》顺民意、得民心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工程,应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恪尽职守,全心全意,狠抓落实,并列入各级干部考核内容,加快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建设的步伐。  

2、统筹规划,很抓实施。

政府应成立责、权明确的专职部门,协调和解决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过程中的问题;以科学的发展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落实措施,全力推进,各职能部门要按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量化任务,在做具体计划时,要杜绝形式主义,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3、调整政策,加快落实。

山区市、县对于“省出一点,市出一点,县出一点”的政策,意见较多,反映强烈。由于山区市县没有能力拿出配套资金,使许多工程无法进展。建议调整相关政策,对特困地区加大二次转移支付力度,完善配套监督考核机制。

4、普及教育,扶贫扶智。

制约山区人民脱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还是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山区人民的子女既需要普通教育,更需要职业教育。政府要重视普通教育,更要重视职业教育,要让山区人民的子女能送得出去,用的上去。要实行政企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大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实行专项补贴力度,使“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

5、实事求是,化解难点。

少数民族自治县经济基础尤其薄弱,基础建设更加滞后,石灰岩地区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都是老大难的问题,也是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重大民心工程,应本着实事求是充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重点加以解决。这是造福人民的形象工程,多花点精力、财力是值得的,也是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广东省政协《十项民心工程》第四视察团

                        二ΟΟ四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