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航道建设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6-12-16 02:21:26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我省航道建设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广东省政协第二视察团

二○○九年八月

 

根据省政协年度工作安排,2009年7月28日至30日,以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为顾问,经济委员会主任张远贻为团长的省政协第二视察团一行21人,赴中山、江门、佛山,对我省航道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视察团先后听取了省航道局、江门市政府关于我省及江门市航道建设发展情况汇报,乘船考察了西江航道和崖门水道,实地考察了在建的江肇高速公路、抢修后的G325九江大桥、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江门南洋船厂、海螺水泥厂等部分临港工业区。与省航道局和江门市政府交换了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航道事业为沿江流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航道作为航运的基础载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内河航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航道畅通、港口完善、干支结合、江海直达的运输体系,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是内河航运资源得天独厚、河道纵横交错。我省地处南海之滨,境内有大小河流2000余条,居全国第一。至2008年底,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13596公里,通航总里程1184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省1-7等级航道4306公里,其中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高等级航道1093公里。在全国内河航运重点建设的“两横一纵两网”中,我省占据了“一横”(西江航运干线)和“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与北江、东江、韩江等航道组成了我省较为完善的内河航道网。

二是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2004年“五一”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与交通运输部主要领导一起,乘船考察西江水道,共商我省内河航运发展大计。作出了省、部合作,共同投资25亿元,用5至8 年时间,打通西江航道主干线,打造珠江三角洲现代化航道网的决策。为此,2004我省出台了《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2004年至2010年,总投资约69.5亿元,重点整治24条航道,里程1970公里。为实现《规划》目标,我省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自2004年起至2010年,省交通规费每年用于航道建设资金由原来的5000万元增加到2.5亿元;航道建设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西两翼、山区等沿线地方政府分别按总投资的35%、15%、5%安排配套资金。在管理方面,2005年我省出台了《珠江三角洲航道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珠江三角洲16个内河航道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建设模式及建设责任等内容,为实施《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4条重点整治航道,目前有21条的整治任务已完成,3条正在整治中。

三是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临江沿海工业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底,全省水路货运量3.26亿吨,约占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20%,在各类综合运输方式中位列第二;货物周转量2904.34亿吨公里,约占全省综合交通运输总量的64%。江门市依托西江下游的深水出海航道,大力开发银洲湖产业区,吸引外商投资400多亿元,涉及项目400多个。中山市依托横门出海深水航道,发展临港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将新能源、电子、大型机械加工、造船等众多行业集于一体。目前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0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5亿元,税收收入30亿元,出口总值42亿美元。

二、加快我省航道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视察的情况看,我省航道建设滞后于公路、铁路、航空等的发展,表现为《规划》不够完善、实施《规划》投入不足、水资源的综合运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等。为促进我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省政协视察团建议:

(一)  提高认识,积极推进我省内河航运事业协调发展。

内河航运与铁路、公路运输相比,具有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节约土地资源、节能减排等优势。每吨运输成本约为铁路的1/2、公路的1/5,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约为铁路运输的1/6、公路运输的1/90,单位换算周转量能耗约为铁路运输的2/3、公路运输的1/6。虽然水路运输具有运输成本、运能成本、土地资源节约和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的比较优势,但由于航道建设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业绩隐性化”特点,容易被一些地方所“忽视”,“重陆轻水”现象普遍存在。发展内河航运是发展绿色交通,建议各级政府应把发展我省内河航运事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放在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加以重视。在当前我省公路、铁路等已有了长足发展,土地资源紧张、节能减排问题严峻的形势下,应高度重视水路运输的建设与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内河航运比较优势的认识,促进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二)  完善规划,加快我省内河航道事业和谐发展。经

过多年的努力,《规划》提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新一轮的规划正在组织审查。目前全省内河航运规划还未纳入综合运输体系统筹考虑,航道规划仍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航道技术等级为主要依据,规划滞后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建议根据《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将内河航运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将港口规划与城市发展、临港产业、公路铁路运输、物流园区等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航道、港口、公路、铁路运输的有效连接,实现港城互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北江、东江、韩江航道建设发展规划,建设好水路运输出海大通道,为我省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三)加大投入,促进我省内河航道事业的科学发展。“十

一五”期间,我省年均航道建设投资约4亿元,相当于约5-6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投入非常有限,且呈逐年递减趋势。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长期存在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等问题,2005年至2008年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约占地方应出资金额的30%。由于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影响了国家航道建设补助资金的到位。内河航道养护经费少,目前每年约3亿元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建议省和各级政府加大对航道建设及养护资金的投入。要在稳定现有资金渠道来源和资金规模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水路运输建设和航道养护资金的投入。力争燃油税返还资金用于航道养护管理的经费每年有所增加。对现行航道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制定专项约束性政策,对欠发达地区航道建设配套资金视为扶贫项目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各级政府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吸引中资企业、民资企业、外资企业投资建设港口,疏浚航道。东莞虎门港与新加坡的合作经验;省航运集团与肇庆、佛山高明合作经验;肇庆封开与华润合作建水泥厂、港口的经验,以及云浮市与中交集团合作建港口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效法。航道养护资金可通过征收河沙资源税、水资源税等办法筹措。将疏浚弃土与填海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出台河口滩涂围垦方面的政策,暨充分利用疏浚弃土、减少疏浚投入压力,又发展填海造地,同时又支持了航道事业的发展。多渠道解决航道养护资金问题,为我省航道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强化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水资源利用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生活饮水等多个功能,分属不同部门,难免出现职能交叉、管理重叠等问题。一些地方只从局部利益考虑,在通航水域进行桥梁、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为节省投资而擅自降低建筑物通航净空标准。建议设立涉水部门参加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协调机制,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统筹发展战略,统一发展规划,确保内河航运事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当前要重点协调解决好通航河流上已建、在建的拦河闸坝过船建筑物不符合标准问题,部分桥梁通航净空尺度不足影响航道等级提升、船舶航行安全问题等。要加大对河道乱采滥挖河砂的执法力度,按照《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依法整治河砂乱采滥挖秩序,确保航道以及桥梁的安全。

附:视察团人员名单

顾问:

汤炳权     省政协副主席

  长:

张远贻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

副团长:

钟广明     省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方报业集团原总经理

梁绍棠     省政协常委、佛山市原市长

  员:

关则文     省政协常委、省委政研室原主任

杨连盛     省政协常委、省航运集团原董事长

李定安     省政协常委、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

赖悦辉     省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耀     省政协委员、省物资集团公司董事长

卢基新     省政协委员、省人保公司原总经理

李汴生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

  (女)省政协委员、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干能     省政协特聘委员、东莞华源集团董事长

  (女)省政协特聘委员、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工作人员:

黄小汕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女)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