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委员会组团赴辽宁省学习考察

2016-12-16 02:21:26 来源:广东政协网

经济委员会组团赴辽宁省学习考察

 

728日,以经济委员会田秋生委员为团长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学习考察团一行7人,赴辽宁省对当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期间,委员们先后考察了陆路口岸丹东市的中朝边贸、大连和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并与辽宁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大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就开展政协经济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座谈。委员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在辽宁省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素有“国有企业一头沉”称号的辽宁,近年来经济结构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据辽宁省工商局统计,2008年全省私营企业已达21万余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4%上升到6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修订了《公司法》,把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下调至3万元,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大大激发了民间资本的创业热情。截止2008年末,非公有制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上的不均衡,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未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以中心城市带动城镇化发展,以生产性和装备制造业为拉动的现代服务业一体化模式。辽宁省经济外向度不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大,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9.7%,高于全国水平,其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辽宁省的服务业正出现四个重大转变:1.传统服务业向生态化和知识化转化。表现为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服务产品的生态化,更加注重降低服务的环境代价,更加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如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金融、计算机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生产型装备制造业向生产性制造业服务化转化。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在从提供有形商品,到带有服务的有形商品,再到带有少许商品的服务、纯技术服务的方形嬗变。服务作为制造业企业新的竞争手段,有效整合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分离、外包、互动的现象,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3.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现代化和多功能化转化。伴随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城镇化和信息化趋势势不可挡。居民消费需求向专业服务和精品服务转变。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服务业新产品、新方式层出不穷,专业店、连锁店、无店铺销售推陈出新;电子商务、无线射频、自助服务、商业智能服务等引领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潮流,城市中心商务区逐渐凝聚了大量的高端服务业。4.社区建设向民生服务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大量由社会组织和独立企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民生服务的社会化,不仅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催生了一批新型生活服务产业。

委员们认为,高速发展的辽宁省对广东是一个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国的排头兵,在市场规范化建设、法律法规的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在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相对辽宁省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而辽宁省广阔的市场正是广东过剩产能所欠缺的,双方可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经济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