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7-04-05 18:55:4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关于我省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的视察报告

 

广东省政协第九视察团

200212月)

 

省政协第九视察团于111825日,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我省全民健身情况赴广州、珠海、番禺、增城、花都进行了视察。期间听取了省体育局领导关于我省全民健身情况的介绍,实地视察了健身路径、场馆、游泳池、足球训练场、网球场等全民健身场地。视察团受到了当地政府、政协和体育局的热情接待。下面就本次视察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省全民健身的基本情况

省体育局党组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良好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做好全省的全民健身工作。通过视察,使委员们看到,我省体育工作不仅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全民健身方面也呈现出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景象。具统计,我省有2700多万群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我省总人口的38.5%,居全国前列;九运会期间我省有148个先进单位和100个先进个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各种稳步发展,全省已建立了27个监测中心和100个监测站,据1997年开展的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结果报告,我省成年人体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视察中我们看到,各级领导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把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根本任务。省、市县都成立了全民健身计划委员会,街道、乡镇也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或协调机构,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好局面。如:广州市建立健全了三方面的组织网络:一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网络。形成了市、街、镇三级群体工作行政管理网络;二是社会体育网络。广州市社会体育组织进一步健全,形成了13个体育总会、45个单项体育协会、38个行业体育协会和84个地区体育协会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三是全民健身指导组织网络。市、各区(市)、部委办和市属厂矿企业也相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各街道、乡镇、机关、企业和学校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小组,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作的实施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建设、改造、开放,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保证

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近年来,通过多方集资,以及国家、省、市三方共同从中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款在我省各地资助和捐建新建体育场馆500多个,300个全民健身工程,1032条全民健身路径和153套全民健身综合器材,并都已向广大市民开放使用,同时学校、企事业的场地也逐步向社会开放。从2002年起,省体育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3000万元,用于全民健身工作及体育创先活动。广州市加大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除投资18.6亿元新建了广州体育馆及15个体育场馆,还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全民健身路径330多条,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1.42平方米。

引进外资办体育。番禺区的体育场馆在80年代为了安排第六届全运会部分赛事,县政府除划地80多亩外,还拨款1000多万元新建番禺体育中心。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捐赠520万元、美圆27.1万元等支持体育中心的建设。新奥林匹克花园体育健身设备齐全,完善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使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到普及。花都区在1998年到2000年有42家私营企业领取了体育经营许可证。并通过体育交往吸引、促进外资、外商来花都投资办企业的有10家公司,投资额达4.5亿元。黄埔区与广州新年鸿事业有限公司合作,拟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体育中心的网球场、水上乐园、羽毛球馆等。积极做到培育体育市场,使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省、市(区)级体育场馆都免费向市民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健身场地,并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天河体育中心是广州市目前最大的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全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在此建成,每天吸引上万人(次)到天河体育中心健身。各市(区)在春节、元旦、重阳、国庆等节假日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踊跃参加全民健身工作。做到亲民、便民、利民。

(三)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来,各级政府以抓好“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组织,举办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三个环节为主,和抓住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全面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时,各地区还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把全民健身活动向纵深推进。如越秀区是一个老城区,体育场地十分紧张,为解决群众需求与场地的矛盾,群体活动采取区与基层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利用学校场地与租借市属场地相结合的方法。每年举办全区性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约50项左右,基本上月月有赛事。增城市每年都举办健身活动月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进行健身节目表演,每年的活动月期间都举办大众体育活动日、游泳活动日、田径活动日、篮球活动日等,全市参加健身活动月活动人数达138.6万人次。在竞技体育方面屡创佳绩,共获世界冠军39项次、亚洲冠军25项次、全国冠军137项次,破超世界记录21项次。199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从1992年起,连续10年荣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黄埔区随着经济发展,全民健身更加活跃,场馆设施起点高。近年来,新增体育用地21.7万平方米,人均增加1.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区人口的44.8%,建成了总投资400万元的108个体育健身路径景点,让群众享受“运动就在家门口”的乐趣。

(四)做好国民质检工作,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含量

珠海市自19967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以来,成立珠海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香洲监测站和斗门监测站,已进行了五期国民体质测试培训班。经培训后测试操作人员做到着装统一,操作规范。目前,珠海市各街道、镇监测点正逐步完善,建立多个测试点,有5500多人按老年人、成年人和幼儿三个组进行了体质测试。有些单位主动要求进行测试,并把他作为职工上岗的身体素质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在视察中委员们认为,我省各市区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上“哑铃型”状况仍比较突出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是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年人及上班一族,特别是机关干部、企业的职工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占的比例较少,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当前,一些慢性病发病年龄前移的现象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二)新市区和老城区体育场馆发展不平衡,个别场馆难以发挥作用

越秀区居民居住密集,人均体育用地只有0.43平方米,低于国家定额的中下限指标。自从中央公园游泳场拆除后,虽然规划局控制了两块地拟建一座游泳馆和一座体育馆,但由于经费等多方面原因,至今仍未动工,使区属体育场馆建设仍存在空白。没有标准的田径场,综合训练馆等配套设施,公共体育设施难以保证本区市民的健身需要。越秀山的游泳馆丢荒,令人可惜。

(三)体育场馆供求矛盾仍较大

由于现有的体育场馆不足,制约了全民健身的发展。一些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足球、篮球等项目,现有场地数量和承受能力有限,出现节假日休息时间场场爆满,难以订到场地,给群众造成极大的不便。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存在一定的难度,供求矛盾显得较为突出,形成制约普及体育运动的“瓶颈”。坚持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指导思想在部分地区仍是难题。

(四)公益性体育设施的用地缺乏统一规划

珠海市现有的体育健身场所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据反映拱北、吉大寸土寸金,有经费却找不到兴建体育设施的地方。广州市大部分体育场馆建于计划经济时期,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消耗大、健身和娱乐配套不足,自我维护发展能力弱等弊端,难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运动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为加快我省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结合本次视察,委员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与时俱进,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各级体育宣传部门要运用各种形式,加大广东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仍应继续注重形成政府管理,依托社会,全民参与,居民自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到管好体育,办活体育。特别是在组织开展活动,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就地就近、丰富多彩,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居民需求的体育活动,做到活动富有自愿性、健康性、多样性、趣味性、简易性和创造性,达到增强人民体质的目的。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克服“哑铃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机关单位的工间操实行一些硬性规定。

(二)积极扶持帮助场地缺乏的地区,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

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注重体育各项工作发展的平衡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第二十六条讲到,各级政府要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新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地方政府可以采用划拨方式提供用地。新建居民小区,经济开发区和学校必须配套建设相应体育设施等等。视察团委员认为,目前越秀区体育场馆比较困难,人均占用体育活动面积少。希望省、市政府适当地给予扶持,支持他们的场馆建设,使越秀区尽快建好一个亲民、利民、便民的健身阵地,同时,加快越秀山游泳场改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充分注意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共享工作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希望借鉴一些好的成功的经验,如有些地区在这方面认真做好“三落实”的工作。一是组织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牵涉面大,场地器材,安全保卫,训练指导等均要考虑到。二是制度落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如开放办法,培训制度,财务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三是责任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如公安、街道、企事业单位等;还牵扯到人、财、物的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关键是要在管理上从严,做到责任到人。坚持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原则。

(四)加大全民健身场馆的立法力度

全民健身工作,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标志。但是全民健身场馆使用、开放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人不遵守竞赛规则,扰乱赛场秩序和其他不良行为,或是对“公平、公正、公开”竞赛原则有相悖离,使场馆设施被损坏、被盗窃,以及老市区、闹市区的健身场地被占用问题,这些问题注意用法律、法规来解决。委员认为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全民健身场馆的立法力度很有必要。应明确体育场地不得侵占,已占用的要偿还,新建的社区、居民小区要有健身用地的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