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会议关于大力发展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席会议

关于大力发展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

 

200510月)

 

为促进我省教育体系中各个阶段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省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于415日至515日,就“大力发展我省高中阶段教育”专题进行调研。 828日,省政协九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听取了调研组的情况汇报,审议了调研报告。会议认为,在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和各级教育部门的不懈努力,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优质学位数量增加较快,多元办学体制初步确立,但是,作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还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贫困地区教师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突破这些问题的制约,省政协主席会议建议:

一、抓好落实,分类指导,加大投入

提高认识,落实《纲要》。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我省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和城市,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因此,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提高对其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协调发展方针,致力于各个阶段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近期出台的《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已对未来一个时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制订了保证措施,建议认真组织实施,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突破这一瓶颈。

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的状况将长期存在。省里统筹兼顾、资金支持的重点,应是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对珠三角发达地区,资金投入应以县(市、区)级政府为主,镇级政府大力配合。普通高中应加大优质学校建设力度,扩大办学规模,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向省一级优质学校发展。职业教育要扩大规模,面向市场,争创职教特色,创办一批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名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东西两翼和山区,县(市、区)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同时,省、地级市政府要大力扶持,促进这些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使每县新建、扩建1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市、县两级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实训中心和重点专业(点)。

调整政策,增加投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狠抓了高等教育,使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也着力抓了九年义务教育。如省财政投入9.5亿元完成了3000所老区学校改造;对人平1500元以下困难家庭,年投入3.85亿元,免除其子女的书杂费等。这些措施影响巨大。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包括技工学校),省财政每年投入1.3亿元,从2005年至2007年,省财政每年再安排1亿元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相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小些。我们认为,为突破“瓶颈”的制约,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十分必要。建议省政府近期内专题研究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问题,重点研究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示范性普通高中政策,如贴息贷款等。通过省、市、县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二、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投资机制改革,形成多元投资与多元办学的格局

高中阶段教育在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原则的同时,应鼓励学校由公办向公办和民办并存转变,由政府包揽办学向政府体制内办学与社会、企业、境外机构等体制外办学并存转变。加快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收费标准;鼓励以“国有民办”、“国有联办”等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符合办学资格的国外组织和个人与省内教育机构合办高水平的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给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进修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一视同仁的政策。近几年,惠州市采取学校管理、企业投资的办法,吸纳社会资金56亿元用于高中建设。茂名市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捐一点、银行贷一点、择校费收一点、行政规费减一点五个一点措施筹措教育经费,缓解了高中教育资金不足问题。这些做法,可供借鉴。

三、调整结构,加强衔接,促进各类职业学校协调发展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部门、行业,高中学校由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不利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协调管理,理顺各部门所属的技工学校与教育、劳动部门的关系。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及各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比例,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国家已经建立了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议我省也相应建立由教育、劳动等部门及企业、学校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衔接,加大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对口专业的招生力度,改变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结性教育的不利地位。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系列,统一管理,避免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翻版的大专。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抓好定编工作,解决师资紧张问题。由于新课程改革和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带来了教师紧张问题。目前采取的教师每三年一核定编做法,已不能满足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迅速增加的需求,对此,应及时修订教师编制标准,根据当年学生数,每年进行教师一核定编并入编,以缓解教师数量的不足,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制定稳定教师队伍的相应政策。建立针对农村地区高中教师培养及学习交流制度。鼓励大学生志愿者从教于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设立“大学生到农村从教奖学金”,支持已经考取大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可采取“委托代培”办法,定向培养。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研究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工资补助政策。鼓励和组织退休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推行中心城镇及经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教师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制度。

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育12所省级职教师资培养龙头院校,将之列入省重点扶持院校,以培养更多高素质职教教师。多渠道引进师资,除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外,应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到2010年,将“双师型”教师比例由目前的27%提高到60%以上。改革职教职称评定标准,确认工程师、技师、烹调师等在评定职称上的同等地位。

五、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夯实高中阶段教育基础

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虽然我省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这是低水平的。大班额问题,初中生辍学问题等影响着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化。严格控制初中阶段辍学率,建立“控辍”机制,落实校长、教师责任制,将控制学生辍学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巩固和提高毕业和升学率。要特别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我省农村教育发展落后状况不改变,全省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要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增加对农村学校投入等措施,巩固农村普教成果,使教育体系中各个环节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均衡发展。

重视创建示范性高中带来的新问题。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有效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创办优质学校的积极性,但应量力而行,克服盲目攀比、求全思想,充分考虑我省各地实际情况,评估标准不宜全省一刀切,不能以牺牲优质初中资源为代价。要致力于高中阶段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对于目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名校办民校”、“股份分校”等问题要给予关注,出台相应政策予以规范,使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相互衔接,相得益彰,实现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实计划生育工作。东西两翼和山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学生入学难、大班额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在认真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问题的同时,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