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简介(2006年4月)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简介

广东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2006年4月)

 

    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提出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要努力建设文化大省。2003年6月,中央将广东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为有序、稳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我省首先抓了改革试点单位,第一批以省直文化系统和广州、深圳、东莞为重点,第二批扩大到珠海、佛山、湛江等市。经过几年努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205.43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6%,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为建设和谐广东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第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取得突破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局属5家出版社、6家企业和2家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主管,将代管的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股也划归出版集团,作为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同时,调整内设机构和职能,将6个行政事业单位委托符合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新闻出版部门管理,把重心转移到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省广电局和省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理顺了管理和营运架构,实行机构分设、管办分离,两套班子分开运作。局与集团职能配置,一方面划出“办”的职能,将宣传、科研、服务等部门,连资产及硬件设施成建制划归集团,由集团按产业运营规律及现代企业制度,自选确定运营模式;另一方面省广电局调整、充实及规范“管”的内容,并据此调整局机关各处室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经过调整,省广电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从10个减少为4个,事业编制比原来减少369名。

 

(二)加强文化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创新文化宏观管理机制,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成立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 121个县(市、区)中有66个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74个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其余也在积极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1至9月,我省各级文化执法部门共出动32万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2.7万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004万张(盒),非法书报刊403万册,非法电子出版物167万张,办结案1225宗,处罚违法违规经营单位930家,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维护了文化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三)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和广东省电影公司分别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共同组建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广东省出版集团公司,现已全面完成下属单位转企工作。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整体推进省新华书店转企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家庭期刊集团理顺了与省妇联的关系,正积极进行转企改制工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省木偶剧团进一步深化改革;广州新闻图片社、广州文化器材公司、广州市新华书店转为企业;整合全市的美术、雕塑、艺术创作研究资源,成立广州艺术创作中心。

 

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扶持力度。2003年至2005年,省、市、县(市、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原则上按照2002年财政实际拨付数为基数核定,每年递增6%,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深化内部改革。粤剧艺术大剧院、星海演艺集团、省立中山图书馆、省博物馆、省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由广东粤剧院和广东粤剧学校合并组建的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创作模式、分配模式和艺术生产剧目奖励模式,实行大剧院演员和教师合理流动,探索演教合一、名师授徒的戏剧教育规律,取得明显效果。省立中山图书馆、省博物院实行全员聘用制、任期目标责任制离任审计制、职位管理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和薪随岗定制度,建立了“广东流动图书馆”和“广东流动博物院”联合协作网,实现了文献信息和文物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流通共享。三是整合资源。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和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按照“团厅合一,产销一体”的思路,组建星海演艺集团,并实行“一个集团,多种体制”: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广东实验现代舞团转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文化企业。广州市积极探索艺术教育和艺术表演结合发展新机制,重组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和广州艺术学校,并划归新组建的广州大学艺术学院。

 

(四)加大社会化运作力度。

 

2004年度起,广州地区军民春节联欢晚会由政府承办改为公开向社会招标,创新了举办形式,提高了演出质量。深圳市进一步健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还将改革试点延伸到出版社、文联、文艺场馆运营等单位和机构,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东莞等市对大型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实行公开招标,委托承办或招商推介,探索多元化投入和运作机制,搞活了文化市场,繁荣了文化事业,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探索宣传和经营“两分开”的有效形式,创新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组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以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广东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行业核心资源,实现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联合,组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实现人事、财务、资源管理“三统一”,及跨行业、跨媒体经营。通过整合,提升了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了规模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去年,在集团下又组建南方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实行事业企业分开运行、分类管理,同时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和一个主体(传媒集团)、三个板块(宣传、经营和技术)、五个统一(集团在宣传、经营、技术、人事、财务五方面对频道实行统一管理)架构,进行频道制改革。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最新收视数据显示:2005年10月份,南方传媒集团属下电视频道在全省全天收视市场份额超过香港无线和亚视两台11个百分点,改写了境外电视长期占据广东收视市场优势的历史,“南方模式”的广电集团化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从“报办集团”转变为“集团办报”,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编辑委员会,统一负责集团报、刊、社的新闻采编业务;成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统筹集团广告、印刷、发行等经营业务,集团下属的报、刊、社分别成立经营公司,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负责报、刊、社的产业运营。

 

总之,我省第一批试点地区和单位积极稳妥地落实试点任务,在转变政府职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探索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分开”、推动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等六个方面为改革全面推开积累了有益经验,提供了典型示范。中央文改办编辑出版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经验70例》中,我省有14例,名列各试点省市第二位。

 

二、第二批试点市和单位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迈开了改革新步子

 

(一)扩大试点范围,将改革向面上拓展

 

为巩固改革成果,扩大试点范围,2005年4月,广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意见》(粤办发〔2005〕4号),将珠海、佛山、湛江等9个市列为我省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市;将岭南美术出版、广东教育书店等7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广东画院、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2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列为第二批省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单位)的改革方案已经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二)制订方案与改革探索同步推进

 

韶关市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理顺了宣传系统干部管理体系。佛山市整合佛山广播电视台、佛山日报、珠江时报等9家媒体以及5个文化团体,成立总资产达26亿元的佛山传媒集团,组建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宣传和经营“两分开”,加快了集团市场化运作。汕头市通过改革潮剧现行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生产模式和保障激励机制,促进了潮剧事业的繁荣发展。随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向面上铺开,一些未列为试点市的地区也积极主动开展试点。如梅州市制定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市新华书店和电影公司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清远市对市新华书店进行转企改制试点,并推动市新华书店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联合发展。

 

(三)逐步健全和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是省财政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地税局转发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并认真贯彻《通知》要求,促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二是由省文改办牵头,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老干部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贯彻执行粤办发〔2004〕62号的补充规定》,妥善处理了改革试点单位转企改制人员的安置、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三是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文化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等;珠海市制定了《珠海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建设文化盛市若干配套经济政策》等,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整合公益性文化资源

 

对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广东社科中心、广东画院等12个省级公益性文化项目的建设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论证,科学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对已经立项目的,主动协助建设单位解决征地及补偿问题;对已开工项目,加大督促、监督和管理力度,以确保筹建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省广播电视微波电路数字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省博物新馆工程已于2005年8月开工,省立中山图书馆扩建于2005年12月开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于2005年12月28日开工。

 

(五)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我省在推进国有文化集团做大做强,提高文化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方面已初见成效,非公资本开始成规模进入文化服务领域,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2004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幅达19.4%,为广东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出了贡献。

 

一是开展全省性文化产业调研,利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分析2004年广东文化产业状况,掌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水平、结构、布局和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出台《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推动全省文化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会展业,进一步办好深圳文博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州艺博会,举办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化产业论坛等,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交易平台,支持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文化品牌加快发展。五是建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海印务中心、广东图书批发中心、珠海南方文化产业园、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电子出版物产业革命园、广州音像影视制作工业园、广州印刷工业园、深圳大芬油画村、深圳蛇口招商集团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加快支柱性文化产业发展。六是推进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和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信息建设工程建设,加快文化教育经济集约化、信息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二、2006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围绕建立科学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富有成效的文化生产和服务微观运行机制,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在全省全面铺开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我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实施意见,结合广东实际,总结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铺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巩固扩大改革成果。推动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和广播电视台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加强执法监督和队伍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博物馆新馆、省立中山图书馆扩建工程、粤剧艺术大剧院等公益性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各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和流动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文化资源互补、文化信息共享。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扭转农村文化网络缺失、文化设施匮乏和文化生活单调的状况,形成设备完备、覆盖广泛、机制灵活、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共享、区域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按照《广东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建立广东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库。三是以发展文化服务业为重点,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以文化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批优秀的产业群。四是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扩大民营文化企业、健全民营中小文化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五是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六是加快文化市场整合,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代理、仲裁等文化中介组织向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七是继续办好深圳文博会、广州音博会、广州艺博会等标志性文化会展。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文化品牌加快发展。八是实行政府推动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扶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对外文化贸易,鼓励各类文化企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他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市场新格局。

 

继续完善和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抓紧制订和尽快出台《广东省文化市场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条例》等政策法规,推动广州、深圳、东莞市积极探索制订相关的地方法规、条例,健全完善文化政策。

 

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推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珠江电影集团公司等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完成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