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亚运会省属场馆视察情况报告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2010年广州亚运会省属场馆视察情况报告

 

省政协第六视察团

 

20107月,省政协组成以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李中铎为团长的第六视察团,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省属场馆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2010年广州亚运会规划使用72个场馆,其中比赛场馆53个,训练场馆19个,形成两城两中心(亚运城、大学城、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和广州老城区五大场馆群布局,辐射到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省政协第六视察团先后视察了亚运城、省属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群及汕尾赛区(即广东海上运动场)。期间听取了省体育局及汕尾赛区协调委员会情况汇报,视察了新建的游泳跳水馆和网球中心,以及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田径场、射箭场、马术场、曲棍球场、棒垒球场等亚运省属维修改造场馆。现将视察情况综述如下:

一、省属场馆建设情况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证场馆建设顺利进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本届亚运会筹办工作,专门成立了亚运会省属场馆建设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场馆建设问题。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省长黄华华同志多次听取了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有力推动了省属场馆建设。根据省政府决定,亚运会省属新建场馆实行代建制,维修改造场馆由省体育局实施。根据亚运会的总体要求,结合亚奥理事会提出的赛程原则,亚运会共利用省属15个场馆。其中新建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网球中心、重竞技综合馆和广州体院体育馆等4个场馆,同时维修改造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射击馆、射箭场、曲棍球场、棒球场、马术场、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广东海上运动场、省人民体育场、广东体育馆和省体校摔跤馆等11个现有场馆。

(二)节俭办亚运,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国际体育组织对场馆建设有严格的要求,亚奥理事会和亚洲各单项体育组织对竞赛场馆的数量、观众座席的规模、训练热身场地的条件、设施设备的保障、安全保卫系统的配置和交通组织的顺畅等方面都有一套硬性的标准,场馆建设均需严格按照国际体育组织的标准来进行。亚运会场馆建设期间恰逢全球金融海啸,为了既满足亚运会要求,又要严格控制投资,省里多次反复研究亚运会省属场馆建设的投资控制问题,严格按照节俭办亚运的精神,决定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从基本满足亚运会需要出发,按照就低不就高、能省则省的原则实施省属场馆建设项目。新建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等4个场馆,同时维修改造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等11个现有场馆。4个新建场馆概算总投资为5.94亿元,11个维修改造场馆概算总投资4.4亿元。

(三)精心组织,按时按质完成场馆建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省代建局、省体育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抓好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当前已竣工验收项目,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得到了各方肯定。二是抓好投资控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维修改造工作投资控制比新建项目难度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由于施工严格执行维改方案,采取能省则省、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有效地控制了各项目投资。当前,据分析和预测,总体投资基本可控。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加强安全管理,省属维改项目自开工以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四抓好制度建设,实施全程监督。整个维修改造工作期间,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加强了廉政教育,实施了全程监督,努力构建阳光工程。经过努力,新建及维修改造场馆基本按照亚组委的规定时间完成了任务,四个新建场馆除了广东重竞技综合馆以外,其余项目已竣工,并交付团队使用;维修改造项目都在亚组委规定的工期内完工验收,并交付团队使用。

(四)汕尾赛区情况。汕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亚运海上赛场的维修改造工程,深入细致研究、部署、协调和督促汕尾赛区各项筹备工作,紧密配合省体育局做好赛场的维修改造工程。汕尾赛区海上项目比赛赛场条件比较复杂,为了既满足比赛需要,又不破坏当地海域自然条件、原生景观和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了反复修改完善,工程从20097月开始动工建设,通过多方努力,克服了气候带来的影响、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目前,除防波堤工程尚未完工以外,维改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经过测试赛使用,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二、省属场馆运行团队组建及运行情况

为做好第十六届亚运会的筹办工作,广州亚组委成立了48个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和17个独立训练场馆运行团队。其中,省体育局共组建了11个竞赛团队(占团队总数的22.9%)、1个独立训练场馆团队,承担13个项目的比赛任务(占竞赛大项的30.9%)和2个项目的训练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体育局成立了以杨迺军局长为组长、叶细权副秘书长、陈润森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亚运会场馆运行团队领导小组,协调省体育局直属各运行团队的有关工作。亚运会运行团队实行双重领导。既接受亚组委的领导,按照亚组委的要求和计划开展工作,又接受省体育局的领导,通过局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各团队基本按要求配备了人员,明确了分工和岗位职责,并积极开展团队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省体育局还制定了信息通报制度、团队会议制度和协调指导制度。各团队也制定了相应的会议制度、物流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以及问责制度等,以保证团队的顺利运作。

(二)运行团队工作分步实施。根据亚组委《场馆运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主要工作任务》及省体育局制定的直属各团队工作推进计划,省体育局将场馆运行团队工作划分为启动阶段、落实阶段和实战阶段: 200911月-20104月是启动阶段。各团队集中完成了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的确定、建章立制、配合维改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并根据本部门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务实、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从5月起进入落实阶段,即集中测试演练及总结阶段。各团队重点以业主小组为主做好场馆接收工作,实现与亚组委、属地政府和维改小组等单位的全面对接,并完善团队自身运行机制。目前,新建场馆团队正组织人员对场馆工程质量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并将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代建单位并限期整改,预计在8月底全面完成场馆验收及移交工作。从8月份起将转入实战阶段,主要是在亚组委的领导下,以各竞赛团队为主,业主小组协助保证场馆功能设施的正常运转。重点是做好场地部署、维护和环境等保障性工作以及器材、信息、功能、裁判等竞赛核心工作。

三、亚运会后省属场馆的维护及发展

大型运动会后场馆的维护和利用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对亚运会后省属场馆的维护和利用,省体育局提出了如下几个思路:

(一)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从事业管理型向兼容事业经营型转变,建立起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权明晰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和高效运作机制,打造体育产业龙头品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做好中心场馆管理工作。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和活动。为国家和省优秀运动队训练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服务。发展体育产业,提高经营创收能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以体为本,以竞赛、全民健身、培训、休闲体育、俱乐部作为主业,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科学合理规划和布置相关产业。盘活可经营资产,以文艺表演、会议接待、休闲旅游等为副业促进主业。

(四)建立中心内设的经营公司,实施内部全面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四、对亚运省属场馆建设后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视察团认为,亚运会省属场馆建设进展顺利,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后续完善工作仍然关系重大,需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确保亚运会顺利举行。

(一)统筹协调,解决各场馆的后续整改与配套问题。当前,亚运会省属场馆建设工作陆续进入尾声,随着承办工作的不断推进、亚运会要求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测试赛发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陆续提出增加建设内容或整改要求,对场馆建设投资和工期带来影响,比如增加安保监控系统、以及相关竞赛专项设施设备的衔接和场馆运行配套等内容。建议由亚组委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界面划分,逐一解决各场馆的后续整改与配套问题。

(二)做好场馆移交工作,保证亚运会顺利举行。施工方要做好和亚组委的各项交接工作:一要按照规范标准和亚组委的相关规定,做好竣工验收和备案工作;二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和归档工程资料,并完善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三要依照基建程序要求和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做好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四要配合各运行团队,做好场馆设施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运行团队要做好和各部门的对接工作,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各场馆运行团队要加强与亚组委、业主单位、建设单位、代建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对接,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积极协调与亚组委、属地政府及维改小组的工作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