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赴山东考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科教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赴山东

考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8月31日至9月7日,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组成以李中铎主任为团长的考察团,赴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等地考察科技发展情况,并与当地政协同行座谈交流。通过交流和实地考察,考察团认为,该省在科技发展尤其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推动和加快山东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集聚高端领军人才”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工作要求。目前,山东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到4000余人,近五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6万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7项,对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山东省在加快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如下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多渠道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一是在事业编制、推荐选拔工作方面重点倾斜。在事业编制方面,对设立“泰山学者”岗位和创新团队的重点领域根据需要适当增编。注意发挥驻鲁院士的合力推荐作用,积极推荐省年轻有为的科技才俊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两院”院士人选,在更高层面上做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二是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培养方式,将国家级研究机构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方式纳入省高等教育计划体系,加速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进一步完善和积极实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三是大力实施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企业家人才培养工程。每年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分期分批送往国内外著名大学、知名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努力造就一具有国际水平的复合型的高层次科技企业家群体。四是创造使科技“小人物”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注重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多为年轻科技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努力造就一支处于最佳创造年龄期的科技人才生力军,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军团。五是大力加强创新教育。在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强化创新思维,在全社会进行鼓励创新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为高端人才提供宽松的科研和创业环境。

、抓紧做好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搞好针对性引进和团队引进,避免重复引进。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端人才引进的针对性,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快引进急需、紧缺的杰出人才。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和高端科技人才呈聚集效应的特点,着重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引进能够显著提升省自主创新水平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加快造就各领域的领军人才,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二是发挥好海内外鲁籍专家学者和驻鲁中央科研单位的作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定期走访、加强联系、邀请参与省内重大项目科技咨询攻关等方式,建立起海内外鲁籍专家学者联系制度,充分发挥海内外鲁籍专家学者和驻鲁中央科研单位的智力优势。三是抓好高端科技人才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创业园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的资源优势和研究院所的集成攻关优势,为高层次人才创新提供广阔舞台。

、激发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一是完善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评价机制。在搞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职称评审政策,强化用人单位、市场对人才的评价作用,切实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作为评审专家、职称的重要依据,逐步改变过去单纯追求论文成果数量指标而忽视科技人员实际能力和贡献的评价方式,使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优先得到培养和使用。二是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分配及激励办法。真正落实“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的分配制度,切实将报酬与水平、业绩挂钩。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重点奖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项目人员、中青年科技人员和有重大科技发明、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人才。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改善企业科研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促进企业离退休科研人员享受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促进中央驻鲁科研院所和单位的科研人员能够享受当地的医疗保障,以此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和产学研的更好融合,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真正能够“留得住”。

、推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营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高端人才、支持高端人才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二是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多元化机制。设立“山东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国家和省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坚持科学合理的投入导向,使有限的资金向科研一线人员倾斜,并集中财力搞好重点突破。加大对研发经费特别是博士基金和青年科研基金的投入力度,力争使其规模在近两年内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设立创新风险基金。三是努力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职称倾斜、市场化运作等多种举措,推动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向企业流动和跨行业、跨领域发挥作用,努力优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行业、产业、区域分布结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带项目到企业挂职,或独立创办、领办企业。优化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特别是要在实施“泰山学者”工程的基础上,加大对后备人才遴选培养力度,增加博士后站设站数量,促进高层次中青年专家队伍的快速成长。四是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在当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加大投入和奖励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舆论宣传等举措,在海内外唱响“泰山学者”和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等山东品牌,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积极创造优良的城市宜居环境和人才流动环境。首先,重视抓好城市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尤其要重视城市的生态、环保建设,在此基础上抓好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的配套环境建设,营造引得来、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外部环境。其次,进一步抓好人才市场建设。鼓励高层次科技人员在单位、部门之间合理流动,特别是向企业流动。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试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新模式,逐步在全省建立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机制。

期间,考察团还参观考察了曲阜、威海等历史名城,在学习和了解了有关历史的同时,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科教卫体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