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亟需改变

2020-04-17 02:46:3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亟需改变

省政协调研组

    2013年7月17至19日,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组成以刘日知副主席为顾问,杨兴锋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对我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情况展开调研。调研组召开了两场座谈会,充分听取了省体育局关于全省竞技体育发展情况的介绍,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深入到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二沙体育训练中心、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与教练员、运动员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传统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解放以来,我省的竞技体育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之前举行的共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我省成绩均位列全国前5名,4次取得金牌和总分第一名,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也位居全国前列,还承办了全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型运动会,有力地提升了广东在全国和全世界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弊端也不断凸显,“竞技体育发展遇到了瓶颈,规模和质量都在下降,接下来即使投入再大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省政协调研组召开的座谈会上,省体育局副局长甘焯雄如是说。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弊端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金牌至上的观念。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奥运争光”计划,使我国从1984年重返奥

运赛场到2008年短短25年间,迅速上升为奥运金牌第一大国, 考核一个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成绩的最重要指标,就是该地区运动员在奥运会、全运会取得的成绩、取得金牌的数量。由此引发了对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急于求成、对金牌的片面追求,发展体育的目的,被简单化为就是在全运会、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

   (二)竞技体育社会参与度低。以政府为主导发展竞技体育,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各项事务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用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又是管体育的主体,“管办不分”,身兼“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管办合一的管理模式,造成了体育系统的自我封闭,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热情,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积极性。现在,国家号召社会办体育,但“社会”千呼万唤难出来。

   (三)投入产出不平衡。我省现有的竞技体育体系战线太长,省体育局下设6大训练中心40个项目,一线运动队55支,教练员243名,正式运动员1437名。按照备战全运会每4年为一个周期来计算,除正常财政经费之外,每个周期省体育局还要投入专项经费。但投入连年增加,成绩却没有相应增长,2001年全国九运会,金牌和总分广东拿了全国第一,投入专项经费不到1亿元;今年的十二运备战周期,投入专项经费超过5亿元,但在全运会上的成绩却不容乐观。

  (四)后备人才培养举步维艰。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四级训练体制:学校体育→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从校园里面发现苗子,选拔到业余体校进行专业训练,然后人才一级级往上输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不断萎缩,可供选拔的苗子越来越少;同时,业余体校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以前体校是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优秀人才可进入国家队,对农村学生还意味着户口农转非。现在的体校毕业生,除少数被上一级专业队选上,其余的要自己找出路,由于体校学生文化学习上的相对欠缺,就业竞争力不强,参加体育训练不再是谋生的手段。省体育局曾做过一次关于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业余体校参加训练,但80%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去年组织的一次全省体操冬训,结果最终合格的学生只有10名。省、市专业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学校体育、专业体育、职业体育脱节。体育事业条块分割,学校体育、专业体育、职业体育各自发展。在四级体系里,学校体育由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业余体校、专业队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体育另外自成一块,专业体育与学校体育、职业体育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专业体育和职业体育人才无法自由流动。

    二、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有益尝试

    2012年,广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粤府〔2012〕58号文),要求加快转变我省体育发展方式。科学调整和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这次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更是实施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最大难点。针对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省体育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广东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形成科学、协调、可持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链,争取率先实建成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竞技体育。

   (一)改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夯实后备人才基础

    1、改革竞赛制度。深化省运会改革,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调整省运会竞赛规模和办法,力争与中学生运动会对接。加强青少年竞赛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建

立体育、教育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竞赛管理体制,制定青少年竞赛管理办法,建立体教互认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成绩认定制度。

    2、完善业余训练体系。加强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的建设,建立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拓宽人才来源。惠州市体校就近与惠州中学联合办学,开设“高考班”,提高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拓宽了发展渠道。佛山市李宁体操学校在不同时间、开设不同层次的儿童体操培训班,以增强体质、健身娱乐为目的,同时挖掘有潜质的体操苗子。参加培训的学员需缴纳一定的训练费用,佛山市体育局每年对李宁体操学校给予一定的训练经费补助和支持,对代表佛山市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员则会相应减免学费。十几年来,学校共输送了15名广东省体操队队员。

   (二)调整竞技体育项目结构,扩大项目发展途径

    1、对现有的竞技体育实施项目调整。做优国家奥运优势项目,做强基础大项,做精广东传统项目,收紧一般项目,压缩广东弱项。粤东梅州重点发展足球项目,粤西湛江重点发展跳水项目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区域项目布局,发挥各地区优势和特长,锻造拳头产品。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办队方式。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办队的不同模式,适合高等院校的项目,采取专业队与院校共建的方式,与广州体育学院共建棒球队,依托学院为球队提供科研支持、学历教育和后勤保障,做到训教有机结合,教体协调发展。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采取专业队与倶乐部共建的方式,与宏远篮球倶乐部共建篮球队,将篮球队的编制下放到宏远二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促进职业体育健康有序发展

    1、合理布局,分层次合理布局项目。第一层次为优先发展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社会关注度高,观赏性强,群众基础好的项目;第二层次为引导发展项目,包括马术、棒球、网球、散打等职业性强的项目。

    2、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职业体育法规政策。制定我省职业体育相关管理办法,保护职业体育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职业体育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培育市场,引导群众需求,积极营造、拓展职业体育赛事市场,为职业体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推进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建议

在探索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实现根本的转变,仍然任重道远。调研组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几点建议:

   (一)更新观念,促进竞技体育社会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鼓励其他系统、行业等利益集团兴办竞技体育,建立竞技体育队伍管理主体多元化竞争机制”战略构想,首先从观念认识上入手,改变竞技体育只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的观念,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乃至个人均可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建议省政府近期内调研并出台支持发展的政策法规,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组建各种类型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发动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转变职能,使体育行政部门从包办一切向宏观调控、行业管理方面转变。彻底转变政府包办一切竞技体育事业的行为,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于规划制定、政策调研、法规建设、提供基本的财政支持,加强体育场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监管职业体育产业上,而将其他诸多具体体育事务交由各社会体育实体去完成,建立起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调控有力的“小政府、大体育”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对体育行政部门的考核,也应改变传统的“唯金牌论”的评价体系,回归到对其基本职能的评价上来。

   (三)统筹协调,实现学校体育、专业体育、职业体育的相互促进。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教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积极性,积极争取各级学校的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设施等资源,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职业体育是一个新兴产业,涉及到劳动人事、工商管理以及社会保险等多个部门,建议由省体育局牵头设立协调机构,在税收、财政、金融方面对职业体育实体予以支持,实行过渡性的减免税收,提供一定标准的补贴和贴息贷款,通过这些手段为职业体育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专业体育与职业体育的交流对接,通过专业体育向职业体育输送人才,职业体育为专业体育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等合作方式,加强学校体育、专业体育和职业体育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

  (四)两手都要硬,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实现传统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依托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并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一方面,竞技体育的发展为群众体育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激励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予,另一方面,群众体育发展为竞技体育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大量的新苗子、好苗子,都是在群众体育中发现、成长的。建议大力发展我省有较好群众基础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群众体育,以这些群众乐于参加的活动为载体推进全民健身,同时为竞技体育选拔人才,改变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张皮”的状况,促进竞技体育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