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后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专题视察报告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实行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后中职教育

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专题视察报告

省政协第五视察团

20147月)

 

根据省政协党组工作要点安排,今年5月下旬,以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杨兴锋为顾问、副主任胡社军为团长的省政协第5视察团,赴韶关、茂名两市开展实行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后,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专题视察。视察团先后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了省政府以及韶关、茂名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探讨交流有关情况。在韶关、茂名实地视察时,深入相关中职学校,与多所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座谈,交换意见建议,并随机各选取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委托汕尾市政协就此专题在当地进行了协助调研。视察结束后,视察团专门进行了交流讨论,分析我省中职教育(含技校)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研究当前实行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后中职教育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报告初稿确定后,视察团又集中进行了讨论修改。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免学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主要成效

2012年,国家发布《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财教[2012]376号),对农村和城市涉农专业及城市困难家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就读中职学校和技校)的学生实行免学费补助。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件,20133月,省政府出台了配套的实施政策文件《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意见》(粤财教[2013]54号),明确规定,免学费补助基准为每生每年2500元(其中省财政分担70%,地方财政分担30%)。文件还规定,公办学校实行免学费政策后,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学费,与原收取学费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足。此外,民办中职学校可向学生收取补助标准与原学费之间的差额学费

扩大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范围,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推动中职教育发展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于扩大和稳定高中阶段升学率,有利于提高农村青年劳动者素质,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快推进我省实施双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青年人的欢迎。

(一)贯彻落实情况

    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使扩大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困难学生免学费范围的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做到了四个到位,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习宣传到位。省政府出台粤财教[2013]54号文后,各地采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家长会、招生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场合进行宣讲,使之家喻户晓。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对免学费政策比较了解。二是组织协调到位。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组织协调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组织政策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三是措施落实到位。在实施免学费政策过程中,各地按照国家的文件和省的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同时兼顾了政策的原则性和各地情况的差异性,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四是检查督促到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四部委免学费有关政策,规范了审核审批、汇总申报、资金下达等流程,制定监管制度,加强检查监管,确保操作规范和资金安全,防止出现虚报、瞒报、骗取和挪用行为。

(二)主要成效

一是免学费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初中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的积极性,巩固了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据统计,2013年全省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共449万人,其中,中职教育在校学生(含技校学生)229万,占5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20万,占49%,中等职业教育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中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免学费政策实施后,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95.9%,比2011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免学费政策对于调动农村初中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的成效十分显著。韶关、汕尾、茂名等地的情况介绍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免学费政策有效减轻了我省100多万个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负担,促进了教育公平。据统计,2012/2013学年,全省中职学校共有105万人(其中中职学校70万、技工学校35万)享受免学费政策带来的好处,资助受助面占实际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81%。省财政下达专项补助资金达15亿元,地方各级配套资金投入1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了农村和部分城市困难家庭学生的经济压力,使许多原本面临辍学的学生又有了上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不少学生反映:免学费政策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很大帮助,对父母支持他们就读中职学校有很大影响。有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赶上免学费政策,我早就外出打工了。

三是免学费政策提升了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免学费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批在外打工的低龄劳动力重回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后再重新就业,有力提升了我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更多学生因此就读涉农专业,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人才保障。如韶关市仅涉农学校就从原来的5所增加到12所,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但不愁就业,反而供不应求。此外,许多初中毕业后因成绩不佳或经济困难无法在普通高中就读,即将面临辍学的少年因免学费政策得以继续求学,减少了在社会上游荡的初中毕业生的数量,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行免学费政策后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现行补助标准与以往学费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免学费政策实行之前,经广东省物价局批准中职学校的普通专业收取学费3500元左右、高耗材专业收取学费4300元左右,与免学费政策之后实行的补助标准差距较大。因此,实行免学费政策后,粤东西北地区中职学校(含技校)收入大幅度减少,造成办学经费缺口大,面临办学难以为继的严峻局面。据茂名市初步统计,实施免学费政策两年来,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缺口均超过1000万元。韶关、茂名两市的中职学校普遍反映,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学校运行困难,教师工资经常被延迟发放,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不少高水平教师跳槽到珠三角地区或改行,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一些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强烈反映,中职学校的实习实训设备经费不足,教学耗材无钱购买,实训教学只能将就应付,甚至被迫取消。

(二)免学费补助政策不够完善合理,未能充分考虑粤东西北地区的财政状况和实际需求。一是补助标准与学费差额在粤东西北大部分地区难以补足。粤财教[2013]54号规定并要求,地方财政除需承担补助标准2500元的30%外,与原收取学费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足。由于粤东西北大部分地区地方财力不足,这一政策要求在这些地区无法得到落实,影响了粤东西北地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政策规定第三学年免学费的经费由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支付,实际上难以执行。第三学年免学费的经费原则上通过顶岗实习来弥补,这一政策本身与国家规定的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和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精神相违背,无法操作。另外,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有些专业不适宜或难以安排顶岗实习(国家四部委教职成[2010]17号文认定,有83个专业难以安排顶岗实习),有些专业在实习中不但没有收入,学校反而要向实习单位交实习费(如医护类专业)。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不少中职学校顶岗实习难以开展。三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导致部分原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免学费政策。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韶关、汕尾、茂名部分农村学生的户籍被动转为城市户籍,这些学生不仅家庭的经济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失去了享受免学费政策的机会。四是城市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比例偏低。考不上高中的城市学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出国或者复读;另一种是就读中职学校。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一般选择第一种,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城市户籍学生几乎都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我省现行城市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的比例按在校城市学生的5%确定,明显偏低。

(三)民办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下降,生源剧减,生存受到严峻考验。实施免学费政策之前,民办中职学校在粤东西北地区是一支非常活跃的办学力量,兴旺时曾占半壁江山。免学费政策实施后,由于没能及时采取调整专业设置等应对措施,不少民办中职学校受到巨大冲击,生存环境困难。据统计,2013年民办中职124所(占全省中职学校24.7%)、在校生18.15万人(占全省12.9%),分别比2011年减少10所、5.1万人。与此同时,在现行免学费政策下,民办中职学校非但无法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反而失去了市场竞争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于民办学校,民办中职学校出于竞争需要,只能和公办学校一样实行免费招生,不敢收取差额学费。这让靠学费收入办学的民办中职学校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

总之,免学费政策后广东中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集中体现在粤东西北地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有的中职学校反映,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学校的精气神就散了。这些问题来自基层,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到中职学校办学积极性和教育质量,关系到扩大和稳定全省高中阶段升学率,关系到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创强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粤东西北地区振兴行动计划的推进,关系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市民化过程中农村青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职能为核心,促进免学费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

1、树立大教育理念,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职业教育不仅事关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更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2014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明确提出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和《规划》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建议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2、加大联合督查力度。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问责制度,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对补助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不及时及学校违规操作使用补助经费的问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3、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情况。重点反映我省在贯彻落实免学费政策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争取国家财政加大对我省职业教育事业的支持,力促免学费政策的逐步完善。

(二)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战略为契机,统筹解决粤东西北地区中职教育遇到的新问题。

1、尽快提高免学费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粤东西北地区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建议从2015年起全省免学费补助标准达到省物价局早已批准的每人每年3500元的学费标准;粤东西北地区仍按省财政70%、地方财政30%确定分担比例,并适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以及调整省、市分担比例。

2提高第三学年免学费补助比例。考虑到粤东西北地区难以通过顶岗实习弥补第三学年办学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建议将第三学年免学费的补助比例由“按照三年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的30%”提高到50%(国家标准是50%),并按3500元免学费补助标准补助;对难以安排顶岗实习的专业的学生则按3500元的新标准100%予以解决。

3解决因行政区划调整而无法享受免学费政策问题。对于因行政区划调整农村户籍转变为城市户籍的学生,在规定的过渡期内应享受免学费政策。过渡期可按时间(比如5年)或按达到当地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

4提高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免学费人数比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现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比例按在校城市学生5%的标准确定,显然过低,建议适当调高这一比例。鉴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免学费政策已覆盖全体中职学生,建议我省尽快将免学费政策扩大到粤东西北地区所有中职学生,并在条件成熟时覆盖全省中职学生。

(三)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民办中职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建议相关部门制订积极的政策、营造宽松的环境,积极引导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的企业参与办学。同时,要处理好政府投入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对民办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明确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切实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为民办中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以加快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为导向,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1、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韶关市坚持走内涵化、集团化、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道路,全面整合办学资源,统筹优化学校布局,打造粤北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建议各地借鉴推广韶关市的经验做法,采取合并、分流、分割等措施,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一批麻雀学校,推动中职学校保持适度办学规模。

2、鼓励中职学校与企业、街道、镇村、社区合作。韶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不多、就业岗位偏少,但该地不少中职学校积极面向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注重校企合作,主动与街道、镇村和社区合作,举办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搭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平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走出了一条有效路子,学生就业率高,就业满意度高。

3、大胆探索跨区域联姻办学模式。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并引导联姻办学,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优势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培训基地优势,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优势互补,促进我省中职教育特色化发展。

4、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职学校向内涵质量发展方向转变鼓励中职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和科学知识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执笔:户治国 刘志文)

 

附件:2014年广东省政协委员第五视察团名单

 

2014年广东省政协委员第五视察团名单

 

 

杨兴锋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

团 长

胡社军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华

          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副团长

肖航夫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成 员

江海燕(女)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原副秘书长

孙 平  省政协常委,广东开放大学副校长

李素荷(女)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

           学院院长,教授

      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与课程

          部主任,高级教师

吴艳华(女)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新药与临

           床药理》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

张晓丹(女)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6321部队高级

           工程师

易佐永    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原党委书记

 

宋晓琪(女)省政协特聘委员,广东今盛文化艺术策划有限

           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作家

刘志文    特聘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工作人员

刘力强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户治国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副调研员

陈小康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黄明霞(女)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