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7-04-05 18:55:4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

根据省政协党组工作要点安排,以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杨兴锋同志为顾问、副主任杨迺军同志为团长的省政协调研组,对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听取省民宗委、省体育局的有关情况介绍后,先后赴清远、惠州两市实地调研,为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以及第五届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建言谋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

我省现有少数民族人口341万(其中城市少数民族人口260万),已成为55个少数民族齐全的少数民族人口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把它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因此得到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组织、活动、服务等四个网络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活动氛围较浓,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省政府把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方案》内容。乳源、连南、连山三个民族自治县均把民族体育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内容,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三个民族自治县均建立了合署办公的体育行政机构,共建有单项体育协会13个,乡镇文体站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体育工作,每个行政村都配有文体协管员。

(二)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省利用省级体彩公益金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投入 480万元资助三个民族自治县新建体育馆2个、田径场2个、游泳池1个、全民健身广场2个、综合训练馆1个,除连南县外,基本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空白的问题;投入300万元扶持三个民族自治县建设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个,覆盖率达65.2%,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覆盖;投入近千万元扶持三个民族自治县建设218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100%建有健身设施的目标。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缓解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社区居民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活动逐步形成传统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每年围绕“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南粤幸福活动周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外,还结合当地实际和民族特色,积极开展龙舟、射弩、陀螺、抢花炮、武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对增强人民体质、增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全省民族运动会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2011年颁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意见》(粤发[2011]6号)明确规定每四年举办一届全省民族运动会,至目前止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民族运动会的举办现在已经成为我省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认可和欢迎,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第一届到第四届,民族运动会的内容日益丰富,特色更加鲜明。2010年举办的第四届民族运动会第一次实现了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组团参加。此外,我省先后四次组团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七、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取得奖牌总数全国第一,金牌总数全国并列第三的佳绩,迈进了全国民族体育先进省份的行列。

(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人才的培训日益得到重视

近几年,为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关市、县开始有目的地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和运动员。目前,我省已建立了10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有关院校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也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教学大纲,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三个民族自治县的体育部门也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881人,农村文体协管员206人,并建立了1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2个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积极为当地群众开展体质测定、开具运动处方,以及为各类健身项目的组织开展、培训指导提供指导服务。

(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日见成效

近几年,我省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流传于民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整理出一批具有广东特色、民族风情的民族传统表演项目。如龙门蓝田瑶族整理创编的“舞龙狗”项目,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多次获奖。

)第五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第五届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4年9月16至21日在惠州举行,拟设竞赛项目13个和表演项目26个,21个地级以上市、顺德区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共23个代表团报名参加。惠州市政府为此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同志任主任的筹备委员会,制定并印发《惠州市承办广东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惠府办函〔2013〕92号),围绕总体方案出台了宣传、竞赛、备战、接待、开闭幕式等具体工作实施方案。今年5月,省民族宗教委与省体育局制定了《第五届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以及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度要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调研组对第五届民族运动会下一步的筹备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统筹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实现无缝对接,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发动省、市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努力扩大民族运动会的影响;利用开通专题网站、组织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动员广大群众关注、支持并参与民族运动会,努力营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二、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尽管三个民族自治县已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当地财政力不从心,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2011年-2013年,乳源、连南、连山三个民族自治县的民族体育经费投入分别为125万元、60万元、80万元,日常的业务经费不足,制约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和推广。

(二)专业场地缺乏

虽然各级体育部门利用体彩公益金资助建设了不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但专门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设施极少,用于训练比赛的场地和器材在许多地区还是空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推广和提高。

(三)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纯民间进入竞技的时间不长,从自娱自乐、自我发展向挖掘推广、统一规范的进程也很短,真正了解和熟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练、老师不多,专门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运动员也极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推广。

(四)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冲击,被挤到边缘地带,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少;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发展面临新的困境。

(五)挖掘、整理不够

我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备战全国民族运动会、省民族运动会和组织开展一些民族体育比赛,相对而言,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传承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特别是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三、发展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是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工作的扶持力度

建议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或者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统筹安排,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建议省直有关部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经费较少、体育人才匮乏等问题,制定出台相关帮扶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建议省体育局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入,重点解决连南县公共体育场馆空白的问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对社会力量投资或捐资建设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用地、立项、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人才的培养

针对我省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匮乏现状,有关部门和地区要有计划地做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教练员、裁判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多渠道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体育专业院校可以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保护和扶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要利用各级体育部门阵地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能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进一步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学术机构的作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加以挖掘、整理和保护。对于那些处于摒弃与褒扬之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应加以改造和重建,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对于那些既体现民族特性,又融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表演性于一体的项目,应积极弘扬发展。在整理与价值重构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不盲目崇拜传统;既注重古今融合,又不搞完全同化;既保留传统体育的特殊性,又增加现代体育的元素,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俱进,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制度的建立,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在旅游区、旅游景点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列为表演项目,大力宣传推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达到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推广的目的。

    

调研组名单:

杨兴锋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

杨迺军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体育局局长、党

        组书记

曾晓红  省体育局巡视员

肖航夫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朱征宇  省政协常委,广州体育学院副院长

邓文基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汤玉和  省政协委员,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资源所所长

许宗祥  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正校级干部(原党委书记)

何少强  省政协委员,广东科学馆馆长

张晓丹  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6321部队高级工程师

李续娥  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药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夏  涛  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与课程部

        主任,中学特级教师

刘力强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何  帆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

陈小康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