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体育训练基地备战十运会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6-12-16 23:41:50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我省体育训练基地备战十运会情况的视察报告

 

广东省政协第九视察团

20058月)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051012日至23日在江苏省举行,这是我国继九运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前竞技体育的一次大演练。十运会决战在即,我省体育代表团全体人员正全力以赴最后阶段的紧张备战。为掌握我省体育训练基地的备战情况,鼓励运动员在十运会上再创佳绩,巩固和保持广东竞技体育的排头兵地位,同时为促进我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以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周明理为团长的省政协第九视察团于824日视察了我省体育训练基地备战十运会情况。视察团听取了省体育局和训练基地领导关于我省体育训练基地备战十运会情况的汇报,先后到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黄村体育训练基地和省体育运动学校等三个基地,实地视察了训练场馆、康复中心、食堂、宿舍等训练、生活设施,与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座谈,全面了解运动员备战时的训练、精神状态、医疗康复、生活营养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情况。视察团认为,各体育训练基地的备战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严谨、富有成效,做到了有纲可依、按部就班,取得了理想的预赛成绩,为完成决胜十运会的任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体育训练基地备战十运会的情况

(一)广东代表团参加十运会的目标明确。在九运会上,广东代表团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对参加十运会,省委省政府要求广东代表团确保运动成绩居全国前列并勇夺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竞技水平不滑坡、整体实力不滑坡、运动成绩不滑坡,巩固和保持竞技体育的排头兵地位。在《广东省建设体育强省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十运会列入“0458工程”,确保广东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在十运会上名列前茅,金牌、奖牌、总分排名均处于前三位,继续争当全国体育排头兵。据科学估算,包括从奥运会带入的9枚金牌,广东代表团至少获得45枚以上的金牌,才能确保进入金牌、奖牌、总分前三名。十运会任务指标分解到了各体育训练基地,各基地的教练员、运动员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理清思路,周密组织,刻苦科学训练,认真备战,迎接金陵决战。

(二)坚持“三从一大”,采取有力措施,突出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益。在训练中,各基地都能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和规律,在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和进行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基础上,转变训练观念,学习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训练理论和方法,大胆突破负荷,全面提高训练效益。围绕铸金这个中心,遵循实战模式和临战模式开展训练,坚持狠练原则、针对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细化原则,重点突出个体专项、有效强度和异地作战的训练。

今年夏训期间,黄村基地的运动队员战高温、斗酷暑,坚持68小时的日训练量、36小时的周训练量,为了避开白天高温,他们安排一早一晚训练,早上6点开始训练,晚上9点才结束训练。省体育运动学校针对决赛时比赛场次少但对抗强度高的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单位时间内的强度要求,适当缩短训练时间和增加训练课次,增强训练强度和针对性,提高了训练效益。古式摔跤队、女子摔跤队、拳击队等安排了晚上加练,一周24次,6月份达到训练强度负荷高峰期并持续了一段时间。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还专门聘请了澳大利亚体能专家,来指导各重点项目体能训练,提高了体能训练的水平和科学性。训练过程中,领队、教练员和科医人员全程跟进,奋战在备战一线。

为增强对抗和适应性,一些运动队组织了外出训练。如自由式摔跤队在江苏南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战对抗,男子柔道队和女子柔道队将参赛运动员、陪练同教练员一起送往国家队集训,女子摔跤队主教练还带领5名运动员与解放军队一起训练。各运动队还针对重点冲金运动员实施个体化训练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五七模式”,创新训练管理,提高训科医一体化水平。各基地注意抓好管理、训练、科医、后勤保障和思想保证五方面工作,充分激发领队、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队医、机关干部、后勤人员等七类人员的积极性,协同作战,形成了共同铸金的整体合力。在管理方面,各基地实施了半军事化封闭管理,落实干部、教练的晚值班点名制度,运动员外出请销假制度,队伍例会制度等。科医工作方面,为备战十运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下队科研人员已占到了全所人员的76%,体育训练基地的各项目都配备了下队科医人员做好日常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和监控,有效评价运动员的身体疲劳、恢复程度和训练效益,及时为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提供科学参考和针对性的建议。康复和恢复方面,强化医务监督,提高伤病预防和治疗水平,如运用了中药熏洗、水疗、体疗、理疗、冰敷等多种恢复和治疗手段,并为各队配备按摩师,保证队员训练后的恢复,挖掘训练的上强度空间。后勤保障方面,发挥我省体育科研在体育营养方面的强势,对食堂进行专门指引,为运动员结合项目需要和自身特点提供指导;实行分灶用餐,确保出线运动员的营养;伙食标准得到提高;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食堂和运动场馆为运动员提供消暑汤水、凉茶等;生活设施和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等训练设施实行专人专管,保证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下拨的十运会专项经费,按照队伍需要,重点保证外训、营养调控和人才引进等开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深入了解尖子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及早发现苗头,及时化解矛盾,防微杜渐,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迎战决赛的思想干扰,使运动员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强化运动员祖国培养意识,培养运动员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加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狠抓反兴奋剂工作,严防运动员竞赛中的弄虚作假等不轨行为,维护公正、公平的竞技体育秩序。

(四)十运会预赛情况总体理想。要实现十运会决赛预定的目标,首先要争取出线权。目前,十运会的预赛已经结束,广东省代表团共有717人出线,将参加37个大项,274个小项的角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赛成绩,达到了预定的预赛目标,为决赛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决赛的形势严峻。由于2008年奥运会为期不远,全国各省市区都欲借十运会之机发展竞技体育、检阅队伍、储备力量,为参加北京奥运会做准备。广东、辽宁、上海是前九届全运会的传统三强,实力相当,江苏、北京和山东新三强又挤进第一军团中,6个军团都具备了冲击前三名的能力,十运会的决赛将是一场硬仗。因为没有了九运会那样的东道主优势,我省运动员还要克服异地作战的困难,发挥应有的实战水平。另外,我省运动员出线人数比较理想,但有些名次欠佳,部分运动员年龄偏大,恢复较慢,尖子运动员的得意技比较单一,夺金能力仍需提高。十运会决赛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二)体育训练的硬件设施需进一步完善。视察中,体育训练基地反映硬件建设需要加强。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很多场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已经明显落后,不能适应相关项目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由于场地紧张,花样游泳队只能与水球队在一个游泳池内训练;举重馆原由乒乓球馆单独划出一块狭小场地临时借用,这一借用就是几十年;体操馆建筑陈旧、设备简陋;至今没有专门的教学楼,文化教学只好经常占用训练场馆功能用房和附属设施。省体育运动学校只有6支运动队有平均不足600平方米训练场地,其他运动队连训练场地都没有,因场馆不足,一些运动队不得不外出训练。运动场馆很少有空调,高温天气室内温度经常超过四十度。运动员宿舍住宿拥挤、设施简陋。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条件,省体育运动学校在露天游泳池位置建造一栋训练场馆和运动员宿舍的综合楼的计划,也因种种原因几经搁浅。康复设施也存在设施单一、配套不全的问题。硬件上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三)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就学等问题,仍是现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由于运动员从小就投入专业训练,文化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社会对文化知识专业化的要求;久经赛场难免会落下伤病;我省运动员主攻中小级别和技术性项目,普遍体格较小,身无旁技,这些因素决定他们退役后还将面临相当严重的二次就业和升学的问题。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2004年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广东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办法》,对推动该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获得政策规定的比赛成绩的运动员的就业、就学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总体上看,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依旧是个老大难问题。

(四)其他问题。一是人才引进问题。备战九运会时,我省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但目前看,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还是不能满足体育强省建设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二是社会支持力度问题。社会赞助是体育经费和备战经费的重要补充,但社会普及率不高、广告效益不明显的的运动队,难以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如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16支全运会运动队中,只有6支队伍有赞助。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十运会的举行日益临近,全国各地对十运会的报道力度逐渐加大。我省也应围绕备战工作情况及备战中的体育工作者、运动员典型抓紧宣传,展现我省运动健儿的刻苦训练、积极备战、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形成全省人民关心支持运动员决胜十运会的舆论氛围,激励运动员争创佳绩,为省争光。在十运会召开前后,各媒体可开辟专栏,追踪报道预赛、开幕式前举行的决赛,以及其他各项赛事。使十运会情况和我省运动员取得的战绩广为人知,充分发挥竞技体育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

(二)整合体育资源,对体育训练基地的硬件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建设和完善。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在确保必要的经费开支、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应扩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途径和力度。如大力提高体育彩票的销售量、积极引导竞赛表演市场等,从收益中可以拿出一部分,加上财政拨款、社会力量资助,来作为专项资金。重点对省体育局直属的各体育训练基地的功能设施、生活硬件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整合科医硬件系统,建成集运动康复、恢复和治疗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康复中心,按照国内一流训练基地的标准,建设现代化科学训练硬件系统。提倡对各体育训练基地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合作,实现场馆、大型训练器材、专业力量等资源的共享。

(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优秀运动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运动员的就业、就学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体育、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公安、机构编制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共同努力,力争完成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切实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增强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后劲。政府部门在推荐就业时要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档案管理以及保险衔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要进入高校学习的也要提供特殊、便利条件,对于自谋职业者要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退役运动员本身也要树立继续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意识,一方面应积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深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附:视察团人员名单

团 长:

周明理   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副团长:

肖沛雄   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涛   省政协特聘委员,省体育局举重管理中心主任兼总教练、国家级教练

成 员:

李伟建   省政协常委,广东电视台体育中心副主任

罗兴华   省政协常委,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主任、教授

罗颂平(女)省政协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罗小平(女)政协常委,星海音乐学院研究部教授、学报副主编、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勇   省政协委员,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一级编辑

  炬   省政协委员,广东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副教授

  捷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朱征宇   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主任、教授

段亨明   省政协委员,武警广东省总队军乐团团长、中校

欧阳滨(女)省政协委员,广东舞蹈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演员

  晶(女)省政协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潘甜美(女)省政协委员,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研究员

余国慧(女)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曾广星   省政协特聘委员,省广电局原巡视员、南方电视台原台长、党委书记

宋晓琪(女)省政协特聘委员,广东电视台栏目监制、国家二级文学编辑

胡区区(女)省政协特聘委员,羊城晚报社文艺部副主任、花地编辑组组长、高级编辑

高宏的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王光飞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