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的调研报告

2016-12-16 02:21:33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的调研报告

 

今年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的第一个年头。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位为我省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工作着力点根据省政协常委会2011年的工作安排,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以主任白玲为组长的调研组,围绕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展开专题调研。从5月下旬到6月上旬先后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密集的广州、深圳和中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了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南方基地,深圳雅昌企业集团、田面创意设计产业园、华侨城企业集团、大芬油画村,中山小榄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通过与当地政府、园区企业座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科学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现状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发展。2010《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出台,提出未来5年内广东财政将投入250亿元用于支持文化强省建设,以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为目标,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羊城创意产业园等9大项目正式列入《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广州“创意之城”、深圳“设计之都”的基本定位。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扶持政策,资金扶持数额大幅增长。广州和深圳近两年继续加强扶持力度并细化了相关扶持措施,东莞计划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财政10亿元用于文化名城建设。另外、珠海、中山、佛山等地的扶持力度也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迎来了实现大发展的最好政策时机和发展环境。

(二)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数量、规模和增长均有巨大飞跃。2008年底,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70多个,入驻企业不到1万家,到今年初已经发展到120多个园区,2万多家企业入园,园区数量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涌现了一批定位高、主题突出、招商能力较强和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以集聚网游动漫产业资源的(广州)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以聚集孵化为定位的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以音乐产业为主导的梅沙原创音乐基地等一系列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园区。截止2010年底,全省规划建设、在建和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特色街,广州市约有30个,深圳市约有41个,东莞市约有7个 、珠海市有7个、中山市有4个、佛山市有5个、肇庆市有3个,云浮市有2个,揭阳市有6个,汕头市有1个。可见近几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数量增长速度快,而且地区分布更加广泛。

(三)初步发挥了对文化相关产业的集聚、孵化和辐射功能。我省的突出优势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强,从而形成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园区运营模式。其中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对相关创意产业的集聚和孵化功能作用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的深圳田面“设计之都”产业园在全国首创了“数字化一站式增值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比较好的解决了创意产业化的发展问题,目前该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园区,以专业集群式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省优势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挂牌的“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广州”由分布在广州的六大园区组成。其中天河基地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已经成为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的核心聚集区,聚集软件动漫企业约1400家,占全市软件和动漫企业的70%,其中包括了网易、光通、海格通信等名牌企业,软件和网游动漫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41.9亿元。

(四)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处在整合与提升素质的关键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从建设起步进入整合提高的新阶段,开始积极尝试创新性转型,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提高产出效益和文化产业辐射力。作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正在深圳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谋求转型升级,策划建设成为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油画创作与展销中心、多元文化产业的交易中心。近年,还涌现了一批以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为特色的产业园,如“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顺德陈家祠文化产业园、杏坛状元文化商业街等项目,成为传承和丰富广东传统文化的新阵地。

(五)文化集群效应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与“退二进三”、“三旧改造”政策有机结合,对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置换、人口优化以及城市功能更新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信义会馆、广州北岸码头文化产业园、广州1850创意园、太古仓等都是对原旧厂房进行功能置换和改造,着力打造集文化、艺术、产业、旅游、休闲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产业园。这些对旧厂房、旧车间的改造并重新进行创意产业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聚集了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和相关人群,并转化为城市的无形文化资产。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我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具备一定的先发和数量优势,然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园区建设显现过热趋势,缺乏统筹规划。目前,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的导向正在引发全省新一轮的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热潮。尽管我省动漫产业的基础不错,但全省动漫游戏产业园区(基地)遍地开花,无视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人才条件,不同程度的导致资源配置混乱和同业恶性竞争。如广州市有7个区(县)将动漫产业园作为发展的重点,深圳南山区规划的6个园区,有5个涉及动漫产业。于科学规划不够,统筹力度不足,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目标不清、功能定位雷同、投资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园区文化内涵不足。大多数的创意产业园,当“二房东”的经营模式仍比较普遍。文化创意产业园多,但内容创意的产业少,以知识产权交易为主体的文化创意集聚区则更少。大部分园区的商业性与文化性因素还未有效协调和平衡,园区文化含量低,商业味过于浓烈,创意灵性不足。大多数产业园充其量只能称之为风格化的写字楼,产业园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公众生活相互隔绝。这种不能根植于当地社会文化土壤的创意园,很难想象创意人士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想象和灵感从而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从各市的扶持政策、相关的管理和激励制度看,政府对产业园的规划、审批和管理的相关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的透明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稳定性还需加强。大部分地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扶持政策支持并不能全面惠及和落实到位。产业园的规范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办理土地、规划报建等手续繁琐,占用时间长,对项目进度产生影响;面对已经出现的打着“创意园区”的幌子而变相圈地的行为,没有具体的监控和惩戒措施。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重点不突出,平均主义的资金扶持倾向对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收效不大。

(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基本都由文化、产业和平台三大因素支撑。位于城市交通便利、服务配套较好的园区因租金高昂,中小企业一般难以入驻以集成的服务平台作为标准,我省大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未达标,园区的服务水平还不能有效支撑提高文化创意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文化投融资平台、文化版权交易服务平台的发展长期不足,不少有融资需求的文化企业都要赴异地进行产权交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只是得到局部缓解和个别项目的解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融资难这一困局。同时,大多数园区的管理和运营都比较封闭和孤立,制约了园区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原创成果和市场、企业难以有效对接。

(五)人才瓶颈仍然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园实力提升的主因。文化创意产业园要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人才能否聚集。全国范围内的创意产业热潮使相关人才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如何帮助企业寻找和留住人才,成为各大产业园区面临的挑战。从人才缺口看,我省大部分园区普遍缺少具有强烈市场敏锐度和号召力的原创内容生产者,以及精通文化商业运作和策划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同时,特定产业内人才结构分布也存在失衡问题,比如我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动漫网游产业,尽管有大量的画工人才储备,但在游戏策划、剧本以及情节或后期的宣传推广上却人才不足,领军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三、提升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指导。

配合《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及早出台《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准入规则》,制定统一的园区认定标准,设立入园门槛,保证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性质的企业入园率达60%以上,并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园区考评体系,从园区单位土地面积产生的经济效益上、产业聚集规模上、交易规模上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准入和退出机制,真正发挥园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功能。对全省园区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适当控制园区的数量。指导各市根据当地的人文、经济和传统文化资源特点,制定各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通过加强对园区规划的统筹和指导,减少区域内的同质竞争,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出台相应的园区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目前中央并未明确制定有关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政策。北京市200611月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上海市也制定了相关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省尚未出台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扶持政策,各地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大多根据实际,参考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的优惠政策,对所辖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一定扶持。如地价优惠、房租补贴、水电优惠等。但没有省里的政策支持,各地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不利于园区和企业的长期建设和发展。创意企业多是小企业,创业初期除了融资问题外,在人才引进时常遇到落户、医保社保迟迟得不到落实等具体问题,因而留不住人才建议在省级层面上,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对园区土地使用、企业吸引人才、融资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

(三)打造广东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易和产品营销平台。建议由省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相关主管部门配合、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建立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享的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信息交易网络服务平台,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网络。作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态的权威平台,网站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政务性公共服务和技术性公共服务。如设立相关政府办事网上服务平台,为企业入园提供如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情报信息咨询平台、创意成果展示推介平台、产品交易服务平台等。通过网络信息,政府可以及时掌握园区发展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生产者及时得到信息共享服务,抓住商机,更有效地开拓市场。

(四)打造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对全省园区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通过调整和整合,争取打造多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鼓励园区实行以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为龙头,通过多种形式实行资产重组,使生产要素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优化。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或大企业集团,围绕核心资源进行主导产品开发和规模扩张。建议重点扶持动漫创意文化产业,从而打造成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龙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显现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优势。摸索出一条以创意带动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效益明显的创利模式,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政府和企业要有意识地增强园区的形象认知度,加强名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宣传推广,探索创建园区企业统一使用品牌的路子,探索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行业协会,打造产业园的整体品牌效应。

(五)实施广东文化创意人才发展战略,营造创意人才聚集和成长的有利环境。建议有关部门编制详细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计划,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特别要解决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骨干人才进行扶持资助,并加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打破以学历和职称为唯一标准的人才观,研究和更新文化创意人才的职业技能的认定标准,建立我省中长期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框架。政府以资金补贴和税收扶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员工进行较为系统规范的在职培训,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自主创新,并建立创新补偿机制。要加大版权宣传和侵权查处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版权意识,维护人才创意研发的成果,形成鼓励自主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提高文化品味,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强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要充分运用当地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园区文化的地方性和本土性,突显园区的文化特色。园区建设要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相互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配合和服务好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可对提升城市形象发挥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应成为支持公民创意发展、提供公民创意接触的重要平台,从而使人们可以接触和参与创意活动,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广泛的基础。

(七)以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国际化水平。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加快与香港、澳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以政府鼓励港澳企业参与在广州东圃和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新区、东莞松山湖、惠州汝湖等地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为契机,先行先试,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服务全国。建议建立促进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去”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考虑在深圳前海或珠海横琴建立广东文化产品生产和经销中心。此平台旨在集聚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文化贸易的服务商和文化产品的国际采购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提供商贸咨询、产品展示、进出口贸易等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力图使广东成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开放的试验田,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展示和出口的前沿阵地。

附:调研组名单 

    省政协常委、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广播影视传媒控股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杨珍妮  省政协委员、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王春芙  省政协委员、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会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

余庆安  省政协委员、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省参事室(文史馆)副主任(副馆长)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政法委副主任

李永祥  省政协委员,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东舞蹈学校校长

姚德发  省政协委员,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

顾立军  省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社长

黄尚立  省政协委员,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古流森   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