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粤西城镇群发展的建议

2016-12-16 23:41:4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080044号

 

关于加快粤西城镇群发展的建议

 

提 案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一、粤西城镇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部署,也是粤西城镇群组成一个板块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粤西城镇群经济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建设了一批产业密集的城镇,交通环境得到改善,湛江的粤西中心城市地位和效应逐渐显现。但是,粤西城镇群要实现与全省同步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城镇群总体实力不强。粤西地区没有特大城市,也没有特别具有竞争力的大城市,城镇群整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湛江作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尚不高。

二是经济增长较缓慢。2006年西翼GDP增长14%,增速低于全省(14.1%)、更低于山区(17.6%)的水平。

三是工业化程度低。粤西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省51.7%的比例,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支撑大发展的工业体系尚未形成。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整体素质不高,上市公司数量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四是经济的外向度低。实际利用外资较少,外向型经济不发达。

五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粤西城镇群城乡差别较大,大多数县、镇经济总量小,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

六是区域内部一体化建设进程缓慢。粤西的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以及整个区域经济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壁垒,各个城市主体意识过强,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二、推动粤西城镇群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协调机制 ,加强粤西城市间的联系与合作。在省委确立的“粤西城镇群”框架下,创建平等协商、合作互动的制度环境,搭建粤西城镇群协调平台,开展相关城市、部门、行业及企业间的实际合作。成立专家委员会,主动对粤西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组建优势产业如石化产业、农海产品、电器等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或商会,发挥民间层面推动合作的力量。

湛江、茂名和阳江三个城市应重新审视省委加快发展粤西城镇群战略部署下的城际关系,共同打造粤西城镇群品牌。以广东省及各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镇化“十一五”规划等为指导,抓紧制定粤西城镇群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能源、科教、旅游、信息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专项一体化合作发展计划。

湛江作为区域内的首位城市,要成为广东盘活粤西板块、打造沿海经济新增长带的领头羊,主动担当起牵头互动、促进粤西城镇群加快发展的重任和使命。

(二)构筑合理的城镇体系,壮大粤西城镇群的规模和实力。抓好城镇体系的规划、建设,以阳湛高速公路和325国道为发展主轴,着力培育不同层次的结点城市,构筑粤西地区合理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形成中心城区与中心镇交相辉映、市直经济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格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在县城区和小城镇打造一批经济强县、专业强镇或特色名镇,促进区域城乡融合。

重点建设三个主要城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与战略腹地。把湛江、茂名建成能够支撑起大项目建设、市区人口达到200万以上及县城人口达到5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把阳江规划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以城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辐射带动城镇的发展。湛江要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在加速提高经济综合实力的同时,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强化积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构建区域首位城市完整的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城镇建设多元化融资机制,以政府投资为导向,支持、鼓励和引导非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

(三)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粤西发展承载力。突出抓好港口建设,对湛江港、茂名港、阳江港三大港口的功能定位、货物运输系统建设等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重点推进湛江港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促进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早日上市融资。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大与码头相连的高速公路、铁路、管道及海运航线的建设力度。完善粤西陆路交通网络,加速构建交流与合作更加便捷的两小时经济圈。合理利用湛江机场资源,发挥粤西航空枢纽的作用。

(四)整合区域资源,加快粤西城镇群工业化进程。粤西三市特别是湛茂两市的资源与产业同质化程度很高,应坚持优势互补与合作发展,整合区域资源,打破“一镇一业”或“一县一业”的格局,推进区域“组群”式发展,有重点、分层次培育粤西产业集群。在沿海地区,利用湛江港、茂名港以及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新区、湛江临港工业园和茂名石化工业区,构建湛江、茂名临港重化工业核心区。在县、乡镇,以对技术、资金要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为主导,发展农海产品加工、糖业、五金、家电、家具和鞋业等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要抓住世界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时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重化工业及中下游石化加工业,增强主导产业对粤西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以石化产业为龙头,通过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名牌带动,做强电力能源、电器机械、冶金、造纸等产业,加快形成重化工业区。要积极培育未来支柱产业,力争国家批准在湛江东海岛设立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基地;发展湛江修、造船业,逐步形成港航业聚集效应;培育海洋生物、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五)扩大对内和对外开放,提高粤西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粤西纺织服装、羽毛制品、家具、水海产品等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

制定政府激励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建立健全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引资机制及服务体系,改变粤西地区利用外资低位徘徊的现状。

充分利用《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政策,规划建设好产业转移园区,加速珠三角产业和资金向粤西地区转移。在推进省内区域之间互补发展的同时,发挥湛江作为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佳海上桥头堡的作用,主动推进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六)加大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力度,扶助西翼加快发展。粤西城镇群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增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内生增长动力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省的强力支持和推动。在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广东省东西北振兴计划》等一系列加快发展东西两翼和山区的规划、计划基础上,要争取省对西翼重大项目立项和布局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并且加大对粤西财政困难县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