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建议

2016-12-16 23:41:4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080065号

 

关于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建议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

 

案 由:

一、我省海岸、滩涂及岛屿等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我省有3300公里海岸线,沿海岛屿1430多个。岛屿面积34804平方千米,滩涂及浅海区面积合计33209平方千米。总体面积占广东省土地面积15.6%,居全国第二位。但我省在岛屿、浅海及滩涂的开发利用是处于落后状况。据我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数据统计,海洋水域及滩涂开发利用仅占总面积4981万亩的7%。这说明海岸、滩涂及岛屿等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2006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表明,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排海污染物日益增加,海湾、海域生态环境恶化,河口、海湾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海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普遍,赤潮等海洋灾害日益严重。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海域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海海洋与渔业资源衰退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海洋渔业生物繁殖、栖息、生长环境仍呈恶化趋势,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和水生生物物种安全保护工作任务艰巨。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与面积仍然难以有效支撑我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渔业水产的产量稳步增长,但不容乐观

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我省水产品产量695万吨,仅比2000年增长17.2%,平均年递增3.23%,但捞捕的水产品(包括沿海岸捞捕及淡水捞捕)却逐年下降。2005年养殖与捞捕量的比例73.4%:26.6%,而2000年为65.4%:34.6%。这说明捞捕已在萎缩,比2000年减少24%。水产品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及食品结构的重要来源,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质品牌。而我省的水产品在农业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3%,仅比2000年提高0.5%,情况不容乐观。与日本水产品在农业总值中占40%左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四、渔业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过去以出口水产品的管理为重点,忽视内销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所谓氯霉素事件、孔雀石绿案例等均是境外检测发现的问题。日本、欧盟等也因此采取贸易壁垒导致我省出口水产品严重受阻。而在内销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方面,我们对在国内市场出售的水产品中农药、抗生素残留缺乏有效的监管。如此损害群众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最近省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要求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使得建立省渔业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水产品建立安全档案,规范水产品从养殖到加工的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势在必行。

五、科技创新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

2004年以来,我省每年投入3000万元“科技兴海”专项资金,但与我省海洋科技发展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我省海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较多,但联合攻关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驱动乏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不适应提高产业素质的要求。我省用于解决海洋与渔业关键技术和前瞻性项目较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等海洋新兴产业科技攻关问题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投入和体制等原因,我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渔业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建 议:

一、树立海洋国土意识

响应广东省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强建设沿海经济带的部署,大力倡导活力海洋的新理念,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建设海洋科技新体系为突破口,实现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树立和提高海洋国土意识。不能停留在广东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理念,要将广大的海岸线、滩涂及沿海岛屿的开发纳入视野,向广大群众宣传和树立蓝色国土意识。

二、建立高层管理机构,统一海洋渔业的领导

借鉴建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经验,建立全省统一海洋、渔业事务的高层管理协调机构,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强对海域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对海洋、渔业的开发和管理。美国和俄罗斯分别设立了海洋政策委员会和政府海洋委员会,统一管理海洋渔业有关事项;而韩国将涉海部门合并成立海洋水产部,实行海洋统一执法。反观我国,由于管理海洋、渔业部门太多,政出多门,就容易出现责任推委和多头管理等现象。为了我省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把各部门统筹起来协调管理全省海洋渔业等有关事项。

三、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

造成我省近岸海域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陆源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大海。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农业污染进行控制,对超标排放的排污口进行有效地治理,必要时要联合有关执法部门对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进行查处,加收造成轻微污染的用水单位的排污费等。同时要加大投入,加强排污设施的建设。建议尽快出台《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四、出台我省渔业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办法

首先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及水产品安全档案要求,规范水产品包括鱼、虾、蟹、藻类、贝类及各级加工产品的品种名称、产地、进货时间及数量等详细资料。对渔药抗生素等投入的品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使用方法及产品保存期等列入档案,一旦监管部门发现问题可以即可从档案里确定产品来源。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权威检验监督机构和管理,对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出口部门等进行有效、及时地监督和管理。

五、大力发展渔业生产的领军企业

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关键是尽快养殖业产业化。政府应大力扶持渔业生产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养殖户的“领头羊”,以珠三角、粤东、粤西三个海洋经济区为重点。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专业户的格局。国家对龙头企业在税收、信贷和科技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同时扶持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民营和外资的引入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抓出几个样板,总结推广,加快我省海洋、渔业产业化。

六、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渔业水产增长的转变,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化的广东渔业。关键是要有规划,突出重点,解决生产上的要害问题。目前广东对虾、鳗鱼的种苗质量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集中力量建立对虾良种繁育基地,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苗,是提高对虾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此外,要提高水产品保鲜贮藏技术。目前沿用水冰冷藏,既不易保鲜且耗能高,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恶劣,势必影响产品质量。在国外应用干冰速冻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干冰速冻保鲜技术是提高我省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联合我省的有关海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适应现代化渔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