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建议

2016-12-16 23:41:4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080245号

关于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建议

 

提 出 人:柏志全

 

 

[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结点也是人”,教育首先要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层次的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但近年来,高校中屡屡出现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我国有209名大学生自杀死亡。近两年,仅广州地区高校就有近20名大学生因种种原因自杀,其中某高校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有4人自杀。最近,对广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0.71%的大学生表示当遭遇挫折时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28.6%的大学生“偶尔有”或“经常有”自杀念头(比例高于国内其它报告),有5.79%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大学生自杀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学生个人和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心理创伤,对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同龄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对学校的正常秩序及宁静氛围造成了严重破坏。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己引起了各级教学行政部门、各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原因分析]

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不期望的结果,遇到了挫折,对生活、生命失去了信念。目前,我国高校的在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受到家庭的宠爱,生活一帆风顺,缺乏忧患意识和挫折磨炼,导致一部分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心理脆弱、自制力差。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存在缺陷,缺乏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一些大学生经不起任何风浪,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轻生厌世。可以这么说,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与我们一直缺乏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即在引导大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方面做的很不够有相当大的关系。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学生领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课堂教学没有告诉学生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高等教育尚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在家、国为重的传统意识和教育中,教育者很少解读人作为个体生命的价值。

调查显示,广州大学生自杀的外因主要有:人际关系的失败、学习压力过大、失恋、毕业后的就业压力等。发生自杀事件的个体内因主要为:心理承受能力弱、适应能力差、缺少对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认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上述因素提示我们,要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全社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大学生实施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学校更是责无旁贷。

    法:

[对策建议]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存在及发展意义的教育,是指导个体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活动。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是教会大学生接受和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和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正确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其中,学校对学生生命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建议学校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切实实施生命教育:

1. 学校领导要树立生命关怀的意识,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杀的突出问题,学校应积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发现和寻找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 学校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力,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对违规学生的处理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严而有情,严而有度。

3. 高校教师要深化生命教育理念,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首先要自爱,然后应博爱,而后则应充分体现教育爱;专业课教师、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工作秘书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从学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去关心学生。

4. 学校应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意识教育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同时,也应全方位地在诸如学术讲座、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